基于激发青少年科学好奇心的路径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于永程

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300000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少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基础。培养青少年科学好奇心,是当下国家青年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谋划重点。下面本文就激发青少年科学好奇心的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科学好奇心

正文

1 青少年的特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1]。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改革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从小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启发科学思维,对于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从现代教育角度来看,青少年教育应该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板块之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将此作为学生未来社会引领效能发挥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家人才优势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性教育工程。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度发展,改革的诉求就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确保学生的教育能够关注更长远的目标,将教育与未来学生发展关联起来,改变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学科教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很明显,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板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着更多的成就感,掌握对应的学习方法,调节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塑造自信心,进入更加理想的潜能激发格局和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新形势下更应该关注对青少年学生科学的培养,在此方面的投入虽然不会在实际考试分数上展现出效用,但是其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未来持续发展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还是青少年的家长,都应该以端正的态度审视这样的问题,并且切实地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板块进行更多的投入。

2 激发青少年科学好奇心的现实价值

2.1 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把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带入到知识经济时代1。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同时快速进行,引发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优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青年科技人才作为核心技术突破的生力军,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发挥着关键作用。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顶层规划工作。美国推出《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5年)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30愿景》,为青年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机会;英国政府于2000年就推出《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和创新政策》白皮书,构建青年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与机制;日本政府于2020年审议通过《强化研究能力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员综合措施计划》,旨在吸引青年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面对新发展阶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的必然选择。

2.2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过渡阶段,存在基础研究短板突出、产业基础能力不足、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这些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我国缺少核心人才。我国虽然人才队伍庞大,各类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创新型人才结构失衡,尤其缺乏战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在各种人才当中,青年科技人才又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青年科技人才处于研究生涯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国家创新队伍中的生力军。当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2,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大引擎,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2.3 应对国际局势新变化的关键环节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产业分工从产品内分工向知识分工转变,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国际生产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在新的生产方式下,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国家将有效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牢牢占据价值链高端,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对既有国际经济格局造成巨大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对正在创新追赶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之争,美国想要通过“科技创新脱钩”,继续维护本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绝对优势,遏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制造强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突显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为实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自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型人力资本积累。

3 激发青少年科学好奇心的路径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总体性发展战略和规划,各类青年科技人才政策零散分布,存在措施不明、政策重复、覆盖面不全等问题,需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规划工作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针对不同阶段整体布局,培养、吸引、使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产出原始创新成果。

3.1 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技进步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历经一穷二白年代的坎坷曲折,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正巍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改天换地的新中国当时只能造桌椅板凳、茶壶茶碗,一架飞机、一辆汽车都生产不出来,历经数十载的辛勤耕耘,如今的中国不仅掌握了世界水平的常规性科学技术,还拥有属于我国自己的首屈一指的尖端科技。在科学技术领域,我国之所以能够旧貌换新颜,取得新突破,是因为这背后蕴藏着科学的源动力,是因为一代代有着爱国主义底色的杰出科学家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创新创造。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追求卓越,为国家科技进步不断刷新历史性的新篇章,推动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飞跃。如果说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生命躯体,那科学技术就是骨骼,而科学家就是这骨骼中的营养,营养跟得上,骨骼才会强健,躯体也才会更加健硕。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事业的拼搏中形成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创造更加耀眼的辉煌。

3.2 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培养科技强国的优秀人才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从“两弹一星”到大国重器,我国科技工作者始终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毫不畏惧外国势力的威胁与恐吓,一些海外学子毅然坚持回到祖国,将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挥洒在祖国大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充满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的科学家的出现,我国接连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空白,一步步扭转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利地位。如今,我国正以坚实的步伐一步步向科技强国挺进。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在一些关键领域中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很严重,我国的科技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精神激励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培养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献身报国,为国家繁荣富强源源不断地积蓄科技智慧,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3 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风险叠加,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需科学技术在我国发展全局中有更多新的突破。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破解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难题,在科学技术上才不受制于人,才能谋取更长足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报国志愿,让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不断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新的突破。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好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利益,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能够依靠自身的聪明才干创造出更多骄人的科技成果,不断突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向世界科技前沿进军,为我国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牢靠的科技基础。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不仅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卓越、创新品质,更要在时代的大潮中始终拥有、保持创新意识,不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日新致远,追求卓越,以科学家精神提振信心、激发潜能,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续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依然需要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发展,将好奇心培养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板块,切实在此方面进行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在举全国之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今天 ,从小启发孩子的科学兴趣 ,培养其科学探索内驱力,提升核心素养,对于青少年科技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鹏,田阳,刘文龙.北极星计划:以STEM教育为核心的全球创新人才培养——《制定成功路线:美国STEM教育战略》(2019-2023)解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02):113-114.

[2] 王恩哥.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教育,2019(8):10-12.

[3] 姜联合,袁志宁,马强.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现状比较[J].科普研究,2010,5(05):139-147.

[4] 彭寿清,张增田.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时代转换[J].教育研究,2016(12):106-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