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雷化霖

中核四〇四医院 甘肃嘉峪关 735112

摘要

目的:分析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方法: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共计人数82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单一CT),观察组(MRI联合CT),对实施过程中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作整理记录,结合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分析MRI联合CT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评分、病灶检出情况数据及护理满意度数据相比另一组均呈现出较高优势性,检查指标优于另一组,组间对比P值﹤0.05,可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采取MRI联合CT,诊断准确率高,整体效果确切,适合推广。


关键词

MRI;CT;脑梗死;诊断效果

正文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如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群体在社会各界中比较重视[1]临床上,脑梗死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食欲不佳、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果未及时给予治疗干预,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引发脑疝、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研究表明[2]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达80%的概率会并发偏瘫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而且预后效果差。因此,临床上对脑梗死的影响学诊断主要有MRI、CT等方式,这两种方法均有优势和缺点,所以,本文研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MRI、CT等诊断措施,根据诊断结果,积极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收入样本均为我院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脑梗死患者,共计人数82例,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作为标准,将参与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人数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涉及:(46-83)岁,平均值:(64.50±3.20)岁,观察组人数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涉及:(46-84)岁,平均值:(65.00±2.12)岁,组间基线资料P>0.05,符合开展必要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纳单一CT诊断方法GE64排螺旋CT,参数设置为:150mA电流,130kV电压,层距为5mm,层厚为5mm。患者取仰卧位,选取轴位断层对患者头部进行逐层扫描。诊断标准:脑皮质下低密度影无规则,基底节区的低密度影表现为呈对称性的伞状、月晕状,边缘模糊。

观察组患者采纳MRI联合CT诊断方法,CT检查同对照组,MRI检查所用仪器为西门子1.5T MRI扫描仪,八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成像,参数设置为:层厚8mm,间隔0.8mm,用T1WI、T2WI扫描横截面,以T1WI扫描冠状面。DWI信号增高患者再静脉注射0.1~0.2ml/kg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增强扫描。诊断标准:T1信号减低,T2信号升高。扫描完成后,及时把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分别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疾病的总检出率,病灶检出情况,检查指标数据,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全部运用SPSS23.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数数据运用(`x±s%)代替,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若两组比照结果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结果

2.1疾病的总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总检出率97.56%相比对照组65.85%具有较高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1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的总检出率评分[分,`x±s)]

 

组别

例数

出血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总检出率(%)

对照组

41

3(7.31)

8(19.51)

16(39.02)

27(65.85)

观察组

41

6(14.63)

15(36.59)

19(46.34)

40(97.56)

P值

-

-

-

-

0.05

 

2.2病灶检出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情况评分相比对照组具有较高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二。

2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检出情况评分[分,`x±s)]

组别

例数

病灶检出情况

小脑梗死灶(%)

皮质梗死灶(%)

基底节区梗死灶(%)

放射冠梗死灶(%)

脑干梗死灶(%)

对照组

41

19(46.34)

15(36.59)

10(24.39)

8(19.51)

6(14.63)

观察组

41

30(73.17)

28(68.29)

21(51.22)

15(36.59)

11(26.8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3检查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病灶个数及病灶大小评分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三。

3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指标评分[分,`x±s)]

 

组别

例数

病灶个数(个)

病灶大小(mm2

检查时间(min)

对照组

41

1.59±0.56

12.17±2.26

2.07±0.12

观察组

41

2.62±0.50

8.55±1.48

7.68±0.37

P值

-

0.05

0.05

0.05

 

2.4护理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人数41例,非常满意人数13例,占比31.71%,满意人数17例,占比41.46%,不满意人数11例,占比26.83%,总满意度人数30例,占比73.17%;观察组人数41例,非常满意人数21例,占比51.22%,满意人数19例,占比46.34%,不满意人数1例,占比2.44%,总满意度人数40例,占比97.5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7.56%相比对照组73.17%有较高的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脑部组织局部出现供血障碍,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诱发的,促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会导致脑部组织出现坏死,会导致神经功能缺失[3]。出现脑梗死,需要及时地得到有效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随着临床医学不断进步与发展,脑梗死的病死率已经大大降低,但是针对一些脑梗死存活的患者,出现的相关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肢体功能性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4]。有关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缺乏自主护理能力,将导致疾病康复受阻,并增加二次卒中的风险[5]因此需要配合有效诊断措施促进疗效提升。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法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该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6]。然而,CT图像分辨率低,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同时,单纯使用CT影像技术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情况,可能造成漏诊,误诊,给病情观察与预后判断增加了难度,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极大限制。但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MRI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RI对于脑梗死早期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7]。为了克服以上不足,MRI凭借其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弥补了CT检查的缺陷。但是,MRI不仅要提供丰富的解剖结构信息,还要获得足够多的组织参数,这就使得它必须通过适当地处理才能得到满意结果。联合采取两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可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则能发挥更大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出血性脑梗死(7.31)%、缺血性脑梗死(19.51)%、腔隙性脑梗死(39.02)%、总检出率(65.85)%;观察出血性脑梗死(14.63)%、缺血性脑梗死(36.59)%、腔隙性脑梗死(46.34)%、总检出率(97.56)%;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总检出率评分相比对照组具有较高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小脑梗死灶(46.34)%、皮质梗死灶(36.59)%、基底节区梗死灶(24.39)%、放射冠梗死灶(19.51)%、脑干梗死灶(14.63)%,观察小脑梗死灶(73.17)%、皮质梗死灶(68.29)%、基底节区梗死灶(51.22)%、放射冠梗死灶(36.59)%、脑干梗死灶(26.83)%。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情况评分相比对照组具有较高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病灶个数1.59±0.56、病灶大小12.17±2.26、检查时间2.07±0.12,观察病灶个数2.62±0.50、病灶大小8.55±1.48、检查时间7.68±0.37,观察组患者病灶个数及病灶大小评分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7.56%相比对照组73.17%有较高的优势,且统计上存在差异(P<0.05)。说明MRI比CT更具有优势。

本次临床应用中通过MRI联合CT方式的有效诊断比单一CT检查诊断率高,显示出良好医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勇,王明利,庞小东.CT联合MRI检查对不同发病时间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9):19-21.

2刘淑娴,刘莉玲,方毓芬.肢位摆放结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英文),2023,9(4):162-164.

3贾洋,尹金敏,李圆.赋能理论支持下强化康复护理结合正性团体心理指导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18):125-127+133.

4任锐锐.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14(14):108-110.

5】刘莹莹,陶雪斌,龙燕舞,等.中医铜砭刮痧技术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演技,2022,31(16):130-132.

6】师勇刚,李丹.MRI联合血清Lp-PLA2、MPO对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9):16-18.

7】李翀,陶迅,邱文倩,等.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1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