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金丽妹

平湖市独山港镇中心卫生院 浙江 嘉兴 314203

摘要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92例肝胆疾病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诊断,术后对疑似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对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准确性。结果: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2例患者均确诊肝胆疾病,超声诊断肝胆疾病患者共8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4%,其中超声检查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是92.86%,脂肪肝的诊断符合率是92.31%,血吸虫肝病的诊断符合率是90.00%,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肿诊断符合率均是100.00%。结论:超声检查应用于肝胆疾病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超声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清晰度、安全性极高,同时具有经济性和便捷性的优势,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肝胆的形态、结构。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充分利用超声检查的优势,为肝胆疾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诊疗服务,值得推荐。


关键词

超声诊断;肝胆疾病;肝硬化;病理学检查

正文


在临床上,肝胆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明确病情,及时展开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磁共振、CT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费用高昂、具有辐射损伤等,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2]。相比之下,超声诊断具有实时成像、无痛、无辐射等优势,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部反射生成图,清晰呈现出胆囊、肝脏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将其应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其临床价值日益凸显[3]。为此,本文着重探讨在肝胆疾病治疗中采用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帮助医生准确了解病情,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肝胆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23-20243行手术治疗的92例肝胆疾病患者50例,女42例年龄2175岁,平均(46.18±5.43)岁产程时间7d3年,平均1.28±0.45

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因腹部疼痛或右上腹疼痛就诊,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术前超声检查;②各项资料比较完整;③理解能力正常,语言表达正常。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内分泌疾病;②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③对手术方案存在禁忌证。

 

 

1.2方法

 

在患者实施治疗之前,采用我院的超声诊断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指导患者至少维持12小时空腹,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状态,使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腹部进行弧形扫描仪器的参数调整为3.0~3.5MHz,合理调整仪器的对比度、亮度和锐度等参数,优化图像的清晰度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采取舒适的体位,通常为半坐或侧卧位将适量的耦合剂均匀涂抹在患者的腹部皮肤上将超声探头紧密贴合在皮肤上从患者的上腹部开始扫描,沿着肋缘下方,以平行于肋骨的方向进行横向扫查并采用编织法、十字交叉扫查法等多种扫查方法全面识别肝脏、胆囊等器官的结构结果的判断由2名以上医师共同进行术后确切取病变组织或疑似病变组织送往病理科进行确诊。

1.3评价标准

记录参与本次研究每位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以及收集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进行逐一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评估超声检查肝胆疾病的正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包括超声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超声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2例患者均确诊肝胆疾病,超声诊断肝胆疾病患者共8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4%,其中超声检查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是92.86%,脂肪肝的诊断符合率是92.31%,血吸虫肝病的诊断符合率是90.00%,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肿诊断符合率均是100.00%见表1。

1超声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n(%)]

疾病类型

病理诊断(n=92)

超声诊断(n=89)

符合率(%)

肝硬化

14

13

92.86

原发性肝癌

10

10

100.00

胆囊息肉

9

9

100.00

胆囊结石

8

8

100.00

脂肪肝

13

12

92.31

肝血管瘤

11

11

100.00

胆囊炎

12

12

100.00

血吸虫肝病

10

9

90.00

胆囊肿

5

5

100.00

3.讨论

肝胆疾病是一种高发疾病,疾病类型多样,发病机制与不良生活习惯、感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4]。近些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肝胆疾病的患病率呈现了逐年升高趋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肝胆疾病在病情早发阶段往往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特征,部分患者出现了腹部疼痛。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会延误病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旦病情发展到晚期,导致严重后果,如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胆结石疾病可引发胰腺炎、胆囊炎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针对肝胆疾病,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5]

伴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超声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诊断技术应用于肝胆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对患者无创伤、无痛苦[6]实时成像能够实时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性,以及多普勒效应来探测和显示血流信息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此外,超声诊断的多角度成像优势,可以多角度成像观察肝脏的各个部位,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在超声诊断中,脉冲反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观察病变,清晰地呈现出病变的形态、位置。针对胆结石、肝胆炎症等疾病的诊断,超声诊断的可重复性特点能够在短期内对患者行多次检查,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7]。相比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超声检查的价格比较低廉,提高了其临床应用的普及率

本研究经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超声检查肝硬化的诊断符合率是92.86%,脂肪肝的诊断符合率是92.31%,血吸虫肝病的诊断符合率是90.00%,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肿诊断符合率均是100.00%肝硬化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为低回声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影像结果表现为形态肿大,回声增强、增粗明显超过脾脏和肾脏皮质且出现了超声波减弱,患者的肝内结构在超声波检查中表现为不清晰肝脏轮廓在超声波下变得模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呈低回声,周围有晕环胆囊息肉患者的超声影像表现胆囊内略高回声团胆囊结石超声图像显示存在异常高回声并且随患者的体位移动部分患者超声图像可以显示胆囊管内存在强回声,并且这些强回声的后方伴有声影;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壁在超声图像中通常会有明显的增厚胆囊轮廓扩大,在超声图像上,胆囊内壁毛躁以及图像上密集的点状回声肝血管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包括肝脏局限性增大、增厚出现高回声

本研究中,92例患者均确诊肝胆疾病,超声诊断肝胆疾病患者共8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4%。由此可以看出超声诊断应用于肝胆疾病患者的诊断中,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超声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便于进一步的诊断,降低了治疗成本,对临床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超声作为一种常见的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具有无创、无痛苦、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诊断中,特别是对于实质性的肝胆疾病,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8]。采用腹部超声对胆囊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肿等相关疾病进行诊断与病理学检测结果相一致,超声诊断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胆囊及胆道系统的形态结构胆囊壁的增厚、毛糙以及胆囊内的结石或息肉等病变及早明确病情,帮助医生及时确诊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疾病的恶化率。例如针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通过应用超声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结石的具体位置、数量及大小,以便医生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采用超声检查患者肝内脂肪含量,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目的[9]。除此之外,超声诊断技术快速的扫描速度和良好的组织分辨率使得医生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获取患者肝胆区域的详细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整个肝胆区域的检查,清晰地呈现出肝胆组织的细微结构,包括肿瘤的大小、边界及密度等关键信息,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确定其是否恶性提供可靠参考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10]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机体功能,并且诊断效率高,适用性较高,在肝胆疾病等领域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在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之前,需要嘱咐患者禁食水,如果未进行禁食水准备,消化道内的气体会影响超声波的穿透和反射,导致超声影像图像模糊,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漏诊和误诊率。与此同时,需要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以便更好地呈现出整个肝胆区域,降低漏诊率。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其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超声波在穿透这些脂肪组织时会发生衰减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医师难以准确识别病变的边界、形态导致肝脏边缘肋骨之下的一些微小病灶被遗漏检查医生的操作能力及工作经验均会对超声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临床医师应系统学习超声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深入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参加超声影像学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断经验和能力另外,在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之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等,缓解其不安情绪。严格做好禁食禁饮准备工作确保胃肠道内没有食物和气体的干扰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胆囊显示不清或怀疑有胆道梗阻等,在检查之前对患者进行灌肠,提高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对于肥胖患者,合理调节设备的参数,尽可能减少皮下脂肪对超声波的衰减,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减少误诊和漏诊。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应用于肝胆疾病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超声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清晰度安全性极高,同时具有经济性和便捷性的优势,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肝胆的形态、结构。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充分利用超声检查的优势,为肝胆疾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春娜.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4):17-20.

[2]刘效榕.超声在肝胆脾胰肾疾病普查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2):96-98.

[3]赵辉辉,崔红.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4-5.

[4]何翠云,周宏伟,张艳华.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48-49.

[5]李洋.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63-64.

[6]孙晓晖.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65-66.

[7]成希会.超声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肝胆管细胞癌的价值观察[J].人人健康,2020,(08):266.

[8]卿秀芳,彭琳.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8):168.

[9]杨红霞.浅析超声诊断在肝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3):172+174.

[10]刘芹.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2):50-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