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正文
一、剖析现状,把握问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缺失与效率低下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不佳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几点: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语文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活泼的氛围,教学方式单一呆板,互动交流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不完善,优质课外读物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需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兴趣,奠定基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培养与动机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生活阅历相对单一,接触优秀语文作品的机会较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任。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语文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启发想象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导入、游戏体验、表演创编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小学语文课文《精卫填海》一课为例。教师讲述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卫衔石头、投入大海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瑰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悬念,提出问题:为什么精卫要填海?她为什么那么坚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去思考、去探究。阅读课文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精卫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朗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精卫主题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精卫精神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把精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讲讲生活中那些像精卫一样执着、坚毅的人,激励学生以精卫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方法,提升效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教师应立足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教师要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探究语文奥秘的欲望。教师要合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万物之美,领略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参与民俗活动中感受语言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维度。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课外语文资料,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运用多媒体编辑工具进行语文创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小学语文课文《乌鸦喝水》一课为例。在教学本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播放动画或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启发性问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在喝水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解决困难的?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主动思考。在讲解课文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和水罐,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饰演的乌鸦一次次把石头投入水罐,直到水面升高,终于喝到了水,整个过程生动有趣,学生的参与兴趣被充分调动。拓展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动物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向乌鸦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人。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我是小小发明家的故事绘本,讲述自己创新解决问题的经历,在语言表达中锻炼语文应用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感受,并谈谈乌鸦的解决办法给自己带来的启发。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启发式提问、表演体验、课外延伸、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童趣的课堂活动,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显著增强。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硬件改善与氛围营造
农村小学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农村小学要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师资力量,优先保障语文教学需要。选派优秀语文教师到农村支教,加强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乡村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陈旧的课桌椅,增添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学校网络环境,为开展信息化语文教学创造必要条件。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丰富优质语文课外读物,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优质资源。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读书分享等活动,努力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搭建语文学习的良性互动机制。
农村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邀请民间艺人、文艺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参与学校语文教学,把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形式。定期开展诗词吟诵、地方戏曲演出、乡土文化体验等特色语文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还可举办家长开放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感受学校浓厚的人文气息。
五、评估反馈,持续改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效果检测与动态调整
针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和持续改进,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动态监测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完善教学实践。评价的重点不仅在于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评价内容要全面化,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采取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验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努力做到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成为教与学不断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师要虚心听取各方反馈意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以小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检视教学效果。如在课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初步判断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课文环节,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状态、生词识记情况等,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互动讨论时,听取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后布置创意扩展作业,如续编故事、绘制插图等,全面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结束后,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喜爱程度、收获感悟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分析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应与其他语文教师加强教学研讨,相互听评课,彼此借鉴学习,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常态化地开展教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增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结论:培养农村小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新时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入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基于兴趣的高效语文课堂。还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反馈机制,强化持续改进意识,推动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定能使农村小学生真正喜欢语文,学好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感染和吸引学生,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张冬玲,王兴虎.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理导航(下旬),2013(5):59-59.
[2] 李晗.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 电脑校园,2020(5):715-716.
[3] 农志强.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神州,2020(22):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