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程劳动对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助推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黄晶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1

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小衔接课程的重要性抓紧凸显。这一阶段是孩子们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重要过渡期,对于他们今后学习生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工程劳动教育的融入,为幼小衔接课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工程劳动实践,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更系统和严谨的学习模式,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探索和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程劳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作用

正文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逐渐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深意义,尤其是对于处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幼儿。劳动对他们来说,不单是体验劳作甘苦的过程,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工程劳动,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平台。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更真切地领略到劳动的内在价值。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为他们在幼小过渡阶段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工程劳动,幼儿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珍惜成果等。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在幼儿成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影响着幼儿思想品德的塑造以及生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追溯人类历史可以发现,众多珍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能都是在劳动的熔炉中淬炼而成的。幼儿通过参与劳动,能培养出坚如磐石的意志力,因为劳动本身蕴含着艰辛与持久,向幼儿昭示一个真理:一切成果皆来自于不懈的努力与付出。由于幼儿终将踏上独立的人生旅程,在他们稚嫩的年纪就应该开始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这样的早期体验对于锻炼他们的性格十分重要,也为他们日后步入小学、迅速融入新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幼儿园时期便让幼儿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都是他们今后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劳动还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首选,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水平。在劳动的实践中,幼儿学会团队合作、有效沟通。

二、工程劳动对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助推作用

(一)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

工程劳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更是一扇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大门。当幼儿沉浸在充满创意与挑战的工程世界中,如,通过积木搭建来构筑自己的小小世界时,他们便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环境中。积木的形状各异、色彩缤纷,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探索起稳定性与结构力学的奥秘,试图找寻那些能让建筑更稳定搭建的技巧。这种自主的探索与学习经历,如同星火燎原,既能激发幼儿心中的探索之火,更为他们日后在小学阶段勇攀知识高峰、拓宽学习视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责任

工程劳动在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手工风筝制作,这类活动需要幼儿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幼儿便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重要意义。这种责任感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他们加专注、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任务中去,确保最终能呈现出完美的作品通过参与这类工程劳动,幼儿逐渐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个人努力对于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性。这种责任心的养成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在小学阶段更好地自我管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成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工程劳动融合手工操作与思维活动,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增进效果十分显著。在木工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亲身实践,运用锤子、钉子、锯子等工具,亲手雕琢木材,将自己的创意具体化为如小凳子或独特相框等实物。这样的过程,既强化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手眼配合技巧。另外,木工活动还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准确加工材料、组合部件并灵活调整,这不仅激活并强化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面对具体问题时的解决技巧。例如,当遭遇钉子打偏或木料尺寸不匹配等难题时,幼儿必须独立思考,找到有效的修正策略。这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处理更错综复杂的问题奠定基础。

三、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融入工程劳动的策略

(一)家园合力培养劳动习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的融入与家庭环境紧密相连,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被视作“公主”和“王子”,享受家长的全方位呵护。但为了塑造幼儿良好的工作习惯,家庭和幼儿园必须携手合作,共同构建持续且有效的教育体系。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互动日等机会,向家长传达劳动教育的价值,并倡导他们在家中为幼儿安排适宜的家务活动。与此同时,家长们要自觉引领孩子参与到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劳动平等观念,并学会敬仰所有辛勤的劳动者。坚守家园共同培育、真诚协作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领域,积极推动家长主动介入并监管孩子的劳动学习过程。

例如,通过亲子自然探索、儿童节亲子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享劳动的欢愉;利用家务小能手挑战、劳动节特别活动等实践项目,让孩子在家长的引领下掌握基础劳动技能;通过家长助教、生活自理能力比拼等形式,激发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并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规划幼儿园与小学过渡课程时,要特意将工程劳动元素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与思维并重的活动,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实际操作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适宜的工程劳动项目

教师设计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工程劳动项目,要深思熟虑与周详规划,在于调整项目的难易程度,让其与幼儿的能力匹配,如果若项目过于简单,可能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如果难度过高,又会让幼儿感到挫败。例如,“构建微型校园景观”这一项目,引导幼儿利用几何积木再现校园中的标志性元素,诸如,校门、升旗台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思考如何优化空间布局、确保结构的稳定性,这既是对他们动手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思维能力的有效促进。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考虑其与幼儿日常生活的贴近度,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打造个人阅读空间——小书架”项目,书架作为幼儿熟知且实用的家居物件,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投入与热情。与此同时,该项目还智巧地将测量、分类等知识技能融入其中,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新知识。另外,项目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是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以“创造绿色能源——环保小水车”项目为例,要求幼儿探索水的流动原理(科学领域),进行精确的测量并选取适宜的材料(数学领域),并最终设计出独特的水车外观(艺术领域)。

(三)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资源

确保工程劳动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顺利实施,是为幼儿提供适宜且丰富的材料与资源。在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先考虑安全性,避免选用可能带来伤害的尖锐或危险物品。相反,应优先选用如,塑料积木、纸质手工艺材料以及柔软布料等既安全又适宜幼儿操作的材质,确保他们在活动中的安全。与此同时,材料的多元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除了提供基础的操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和尺子等,还应准备多样化的创作材料,例如,彩色卡纸、装饰用羽毛、闪亮片以及废旧杂志纸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为幼儿的创作活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另外,打造活动环境与资源的整合利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园内空间,专门设立用于工程劳动的活动区域或教室,并为其配备合适的操作台、座椅及展示设施。这样的环境设置不仅便于幼儿进行各种动手操作,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更进一步来说,幼儿园还可以积极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的工匠或工程师来园举办讲座或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能让他们接触到更专业和先进的工程知识,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有效实施,能确保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工程劳动教育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

(四)创设劳动环境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幼小衔接课程的建设,并将工程劳动元素融入其中,教师要携手幼儿共同塑造一个含劳动教育气息的环境。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定制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中。在教室的特定活动区域,教师安排一系列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和竞赛,

例如穿衣竞速、系鞋带挑战叠毛巾比赛等,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教室内的活动,还专门设立班级种植园地和动物饲养区在这些区域,幼儿可以亲身参与到松土、浇水、施肥、除草、喂食和换水等劳动中。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还让他们在自我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与满足。每当种植园的果实成熟,都会组织幼儿一起采摘,让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收获的喜悦,领略劳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劳动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通过一系列策划的劳动教育活动,成功地为幼儿建立一个充满实践机会与探索空间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了幼儿对工程劳动的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显然,以工程劳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雨雨,唐雪娇.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的实践探索[J].山西教育(幼教),2022,(06):27-29.

[2] 吴莉娜.劳动能生慧——劳动课程助推幼小科学衔接[J].动漫界(幼教365,2024,(04):40-42.

[3] 唐雯.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小学劳动周课程活动设计[J].求知导刊,2023,(34):83-85.DOI:10.14161.

[4] 孙静,王清宝.浅谈幼小衔接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融合[J].爱情婚姻家庭,2020,(05):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