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路径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杨帆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222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立法滞后、执法不足、企业自律不力等多重问题。本研究从经济法视角出发,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法律不足,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与监管、推动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以及利用技术手段等具体保障路径。通过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本文旨在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建设性意见,以实现数据的合理利用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大数据;经济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保障;隐私权

正文

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海量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成为了企业和政府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数据的泛滥,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此背景下,经济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工具,可以从制度设计和监管角度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路径。

1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分析

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成为了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重要活动。然而,由于数据规模的巨大和信息类型的复杂,个人信息的保护也面临着诸多威胁。

1.1 大数据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

首先,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显著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关联性和深度挖掘的潜力,这使得企业和机构倾向于尽可能多地收集个人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商业决策。然而,这种“大量收集、深度利用”的特点也使得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风险显著上升。例如,某些互联网平台可能通过用户浏览、购买等行为获取大量个人数据,而这些数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可能被非法出售或共享,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严重侵犯。其次,在信息收集与使用过程中,隐私权威胁也日益突出。由于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数据的收集者可以通过跨平台、跨领域的数据融合,对个人进行更为精确的画像,从而获取个人的敏感信息。这种行为往往超出了数据主体的知情和同意范围,导致个人对其信息的使用情况缺乏控制,隐私权受到严重挑战。

1.2 当前法律框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下,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个人信息的保护,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相关立法的局限性体现在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和滞后性上。目前,许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执行。例如,对于企业在数据收集、使用、共享等环节中的具体义务和责任,法律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导致许多企业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其次,执法层面也存在着困境和不足。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主要依靠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但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以及技术手段的限制,许多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难以及时得到查处。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跨国数据流动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时,监管部门的执法手段显得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威慑力。这种执法困境进一步加剧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使得个人信息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2 经济法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

2.1 经济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

经济法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核心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市场秩序。首先,经济法的公共利益保护功能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不仅关系到个体的隐私权,也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公共利益。经济法注重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从而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规范,经济法能够有效地限制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滥用,防止因信息滥用而产生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其次,个人信息保护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也体现了经济法的重要性。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个人信息作为数据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用户的信任度将下降,进而对数据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经济法在个人信息保护中不仅要保障个体权益,还要通过维护市场秩序来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经济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支持

在经济法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在权利与义务之间寻求平衡。首先,权利与义务平衡的理论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主体与数据处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主体的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经济法通过对企业的义务设定,要求其在数据收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尊重数据主体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而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此外,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的协调也是经济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涉及个体的隐私权,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经济法强调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协调,要求在数据利用和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既能促进数据的合理利用,又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3 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保障路径

在大数据环境下,经济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保障路径主要包括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执法与监管、推动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以及利用技术手段等方面。这些路径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水平,确保数据利用与个人隐私的平衡。

3.1 完善立法体系

首先,完善立法体系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应当明确信息主体的权利与企业的责任。信息主体应当拥有对其信息的知情权、同意权和删除权,而企业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严格遵循合法性、必要性和透明性的原则。通过明确信息主体的权利和企业的义务,可以有效减少信息滥用的情况发生。此外,增强信息收集与使用的透明度也是完善立法的重要内容。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告知信息主体收集的目的、范围以及使用方式,并确保信息主体有权对其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增强用户对企业的信任,进而推动数据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执法与监管

除了立法的完善,加强执法与监管也是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当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以确保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监管机制应当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个层面,从而形成全面的监管体系。其次,引入数据保护专员和专业机构可以提升执法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数据保护专员负责监督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合规情况,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设立专门的数据保护机构,可以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执法资源,从而增强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3.3 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

在个人信息保护中,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应当通过内部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主动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例如,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数据保护部门,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培训,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合规意识。

同时,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也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保障。公众可以通过举报和监督,帮助监管部门发现和查处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此外,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个人信息保护的工作中来,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个人信息的良好局面。

3.4 技术手段的支持

最后,技术手段的支持在个人信息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强化数据加密和匿名化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泄露和滥用。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匿名化处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此外,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用于记录和追踪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通过区块链技术,信息主体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信息的流向和用途,从而更好地行使对其信息的控制权。

4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路径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4.1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成功实践

在大数据环境下,国外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欧盟和美国的立法和监管措施颇具代表性。首先,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是当前全球个人信息保护的典范。GDPR通过严格的法律条文和高额的罚款措施,明确规定了企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的义务和数据主体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水平。GDPR的实施经验表明,通过完善立法和严格执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个人信息的滥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益。

此外,美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以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个人信息保护。例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违反隐私政策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企业自律。相比于欧盟的全面立法模式,美国的实践更侧重于行业的灵活性,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2 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规定了信息主体的权利以及企业的义务,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建立地方性的数据保护条例和设立数据保护机构,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落实。例如,深圳市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监管和保护。

4.3 经济法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实践的评估

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国外和国内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实践各有特色。欧盟的GDPR通过严格的法律约束和高额的罚款,体现了经济法中对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美国则通过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结合,强调了市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本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律保障体系。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执法力度和技术支持方面仍需加强,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也有待提高。未来的法律保障路径应当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执法机制,推动企业自律与社会公众参与,增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整体水平。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立法滞后、执法不足、企业自律不力等多重挑战。通过经济法的视角,本文提出了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管、推动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利用技术手段等具体保障路径。这些路径的结合,有助于在大数据时代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未来,仍需在不断实践中优化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以应对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宇翔.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C]//《新兴权利》集刊2024年第1——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研究文集.北京金融法院;,2024:12.DOI:10.26914/c.cnkihy.2024.012339.

[2]周汉华.平行还是交叉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的关系[J].中外法学,2021,33(05):1167-1187.

[3]王怀勇,常宇豪.个人信息保护的理念嬗变与制度变革[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26(06):140-159.

[4]李东方,李耕坤.数字经济时代个人金融信息的经济法分析与对策——立法碎片化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01):201-215.

[5]张守文.消费者信息权的法律拓展与综合保护[J].法学,2021,(12):149-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