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慢性心力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一种综合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1]。心力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目前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症状,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在长期应用中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或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且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3]。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库巴曲缬沙坦逐渐引起了临床的关注[4]。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通过双重机制作用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显示出较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5]。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的临床价值,以此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全新支持。详细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65至85岁,平均年龄为(72.34±5.85)岁。病程为1至8年,平均病程为(4.52±1.21)年。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64至86岁,平均年龄为(73.15±6.51)岁。病程为1至9年,平均病程为(4.48±1.3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LVEF、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程超过1年;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能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接受心脏手术者;严重感染未控制者;患有恶性肿瘤者;对沙库巴曲缬沙坦过敏;有严重精神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利尿及改善心功能的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1、利尿剂。给予呋塞米,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口服,根据患者的尿量和症状可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天。持续治疗周期为12周;2、β受体阻滞剂。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起始剂量为12.5mg,每日两次,口服。根据患者心率和耐受情况,逐步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天。治疗周期为12周;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给予培哚普利,起始剂量为2mg,每日一次,口服。根据血压和肾功能情况,可增加至4mg/天,最大剂量不超过8mg/天。持续治疗周期为12周;4、醛固酮拮抗剂。给予螺内酯,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口服。根据电解质水平和患者的耐受情况,剂量可调整至40mg/天。治疗周期为12周。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初始剂量为50mg,每日两次,口服。根据患者的血压、肾功能和耐受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目标剂量为200mg,每日两次。治疗周期为12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心功能。
疗效基于NYHA心功能情况判断,分级标准I~IV级,等级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相对于治疗前心功能降低2级或达到I级为显效,相对于治疗前降低1级为有效,改善不到1级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分析均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一般资料以及治疗有效率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心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间比较,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实验组(n=50) | 21 | 28 | 1 | 98.00% |
常规组(n=50) | 17 | 22 | 11 | 78.00% |
x2 | - | - | - | 16.814 |
P值 | - | - | - | <0.05 |
2.2心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心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 LVEF(%) | LVEDd(mm) | LVMI(g/m2) | CO(L/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实验组(n=50) | 33.24±3.24 | 49.34±4.24 | 65.34±5.43 | 61.24±5.13 | 189.24±19.24 | 174.24±15.34 | 4.76±0.34 | 6.46±0.39 |
常规组(n=50) | 33.45±2.98 | 41.21±4.24 | 65.38±4.98 | 54.34±4.34 | 190.26±18.54 | 183.55±16.91 | 4.78±0.29 | 5.20±0.29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近年来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方面[6]。对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其心脏功能常年受损,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而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往往有限。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引入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双重作用机制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核心成分之一沙库巴曲可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增加有利的内源性肽如脑钠肽的浓度,促进利尿、利钠以及血管扩张,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另一成分缬沙坦则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减少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7]。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双重机制的协同作用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对心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与此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表现突出[8]。有研究认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入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通过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显著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9]。另外,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优势。慢性心力衰竭常常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0]。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通过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心衰症状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从而提高整体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增强心功能的改善能力。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降低心脏再入院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可以为患者的预后康复提供保障,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况元明,杜海林,龙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丹红注射液在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06):710-712.
[2]武云涛,田国祥,陈艳梅,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老年非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15(12):1314-1317.
[3]赖阳明,廖茂荣.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4):50-53.
[4]徐金玲,王伟,张坤,等.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硝普钠治疗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12):1285-1288.
[5]冯倩,赵东坡,师淼,等.沙库巴曲缬沙坦辅助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12):48-55.
[6]许鹏,董鼎宇,穆新润.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预后研究[J].海南医学,2023,34(24):3518-3522.
[7]吴峰,陈国.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6):1-4.
[8]王智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36):5-8+12.
[9]李晓芳.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24):86-89.
[10]张子瑜,文娟,谢芬,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钠片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20(06):105-107+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