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铒光纤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临床疗效评估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付志兵

长沙珀斐诊所皮肤科 410013

摘要

目的:比较2种掺铒光纤激光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420例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使用吉斯迪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深圳市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北京冠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受试者在接受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4.29%比对照组90.00%(P<0.05)高;试验组疼痛评分5.09±0.31低于对照组6.78±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满意度评分92.37±1.58高于对照组91.09±0.79(P<0.05)。结论: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用于痤疮萎缩性瘢痕治疗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痤疮萎缩性瘢痕;掺铒光纤激光;疗效评估

正文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相关统计约有80%左右的人在青春期会患痤疮。毛囊损伤造成的瘢痕,影响患者美观和身心健康[1-2]。瘢痕是由于胶原降解、合成异常造成的。目前治疗痤疮瘢痕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多数治疗方法的原理是与电生理相关的,如激光治疗、脉冲治疗、射频治疗、化学剥脱术等。对本院202401月至202410就诊的420例痤疮萎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患者210例使用深圳市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对照组使用北京冠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对比两组受试者的治疗有效率、受试者满意度。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2401月至202410月痤疮萎缩性瘢痕42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男195例,女225例;年龄18-43岁。

纳入标准:1)符合痤疮相关诊断标准[3]2)患者需为面部痤疮;(3)入组前1个月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激光治疗或其他方式的痤疮治疗;(4)无激光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排除标准:(1)过敏性皮肤患者;(2)合并面部荨麻疹、湿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皮肤疾病者;(3)瘢痕体质的患者;(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仪器操作步骤:待开机后,按照提示步骤,选择对应的治疗模式,根据患者瘢痕情况,选择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环形)、图形大小(通常5×5mm为起始量)、选择点间距(通常1.5mm为起始量),选择能量(通常15mj/cm2为起始量)时,在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或降低②参数设置后,进行光斑测试纸测试后方可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位,首先使用消毒工具对治疗仪探头进行消毒,治疗探头垂直贴于皮肤表面,踩下脚踏, 1个光斑所有点全部打出,将探头移动至此光斑相邻位置,以不重合、不漏打为原则,先将皮损处照射1遍,再将全面部照射1遍,术后立即使用冰袋或医用修 复敷料冷敷约20min,面部灼热难耐者,可加用冷喷机辅助。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共治疗3次,4治疗1次。试验组仪器操作可按照上述仪器操作方法进行,如有细微差别可根据试验组使用的器械说明书进行调整。

对照组治疗方法如下:采用冠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共治疗3次,4治疗1次。对照组仪器操作可按照上述仪器操作方法进行,如有细微差别可根据试验组使用的器械说明书进行调整。

2.2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将患处治疗前,每次复诊前的面部痤疮情况拍照留存,同一部位治疗前后的照片由2名皮肤科医生进行评价,根据治疗前后皮损总数减少的百分率进行评价。与痊愈:皮损减少≥90%;显效:60<皮损减少<90%;有效:20≤皮损减少≤60%;无效:皮损减少<2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VAS评分:记录两组受试者的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范围0-10分。0分代表无痛感;3分以下代表有轻微的疼痛感,但可忍受;4-6分代表疼痛感明显,影响睡眠;7-10分代表疼痛感较强烈,影响睡眠和食欲。

3)患者满意度评分:根据本院自制的受试者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价,满意80分;一般65-80分;不满意<65分。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本研究中的针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基本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对受试者性别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X2=0.239P=0.625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1两组受试者性别分布情况

组别

N

男(%

女(%

X2

p

试验组

210

10047.62

11052.38

0.239

0.625

对照组

210

9545.24

11554.76

注:N代表样本例数

2对受试者年龄数据,采用t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析t=0.327P=0.744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2 两组年龄比较(岁)

组别

例数

年龄

t

p

试验组

210

27.09±10.78

0.327

0.744

对照组

210

25.36±12.47

3对受试者病程数据,采用t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程分析t=0.786P=0.4320.05无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3 两组病程比较(年)

组别

例数

病程

t

p

试验组

210

2.05±1.65

0.786

0.432

对照组

210

1.97±1.39

3.2 临床疗效比较

1两组受试者的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4.29%198/21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00%189/210),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4 两组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210

58

83

57

12

19894.29

对照组

210

46

93

50

21

18990.00

2两组受试者疼痛评分,试验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5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t

p

试验组

210

5.09±0.31

3.781

0.001

对照组

210

6.78±0.73

3两组受试者满意度,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6 两组受试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

t

p

试验组

210

92.37±1.58

2.693

0.007

对照组

210

91.09±0.79

治疗期间,试验组有1例受试者出现烧灼感、1例受试者出现瘙痒,以上2例患者均未进行干预,1天后症状消失,未对受试者产生不良影响。对照组有2例受试者发生红斑,及时对症处理2天后症状消失;1例受试者出现烧灼感、1例受试者出现治疗部位瘙痒,由于出现烧灼感、瘙痒的患者症状较轻,未采取干预措施,1天后症状消失,以上并发症均未对受试者产生不利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痤疮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与患者的饮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心理因素、感染、皮脂腺分泌等有关系[4-5] 。一般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面部且发病率极高。目前临床上治疗瘢痕多数情况下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如口服药联合外治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电生理领域的研究表明,血管声场、细胞迁移、血液流变学等因素都会对瘢痕的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6]。而且瘢痕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制定。在制定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瘢痕的深度、宽度、类型、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瘢痕严重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同时使得在风险可控且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有效率为90.00%,表明试验组的掺铒光纤激光治疗仪的临床疗效更佳;同时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92.37±1.58明显高于对照组91.09±0.79;此外,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5.09±0.31比对照组低6.78±0.73;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试验组的安全性高,治疗产生的疼痛感比对照组更低。

 

参考文献

[1] Zaenglein AL,Pathy AL,Schlosser BJ,et al.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J].J Am Acad Dermatol,2016,74(5):945-973.

[2] Dréno B.What is new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ne, an overview[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7,31(5):8-12.

[3]Kontochristopoulos G,Platsidaki E.Chemical peels in active acne and acne scars[J].Clin Dermatol,2017,35(2):179-182.

[4]李伟,李彩霞,李聪颖,.CO2点阵激光Fusion模式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2):97.

[5]Bowe W,Patel NB,Logan AC,et al.Acne vulgaris, probiotics and the gut-brain-skin axis: from anecdote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J].Benef Microbes,2014,5(2):185-199.

[6] Farber PLIsoldi FCFerreira LMElectric factors in wound  healing J].Adv Wound Care ( New Rochelle ) 2020,[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简介:付志兵(1991.09-),男,汉族,籍贯:湖南,博士研究生,职称:主治医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