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张晓燕

(上海市浦东新区潼江幼儿园,上海浦东200137)

摘要

积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深度学习的理解、支持不足、缺乏高质量师幼互动等。本文旨在分析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

积木游戏;幼儿深度学习;师幼互动;教育策略

正文


前言

积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在积木游戏中不仅能够通过动手操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在探索和创造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创造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者在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积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幼儿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更需要在搭建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和问题解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不足、支持不够,以及积木游戏材料和时间安排等问题,导致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深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

积木游戏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探索性质的教学活动,其本质并非单纯的搭建物品,而是通过提供自由构建的空间,让幼儿在思考和操作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若教师未能充分理解深度学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往往导致指导过程中未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积木游戏时,过于专注于幼儿搭建技能的掌握和最终搭建结果的完成,忽视了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思维探索和问题解决,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深度学习的引导。积木游戏本应是一个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评估孩子搭建的“成品”,而非关注孩子在过程中展示的认知策略、合作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方式[1]

(二)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时间和材料不足

首先,幼儿园提供的积木材料种类和层次性存在明显缺陷,无法满足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需求。幼儿园仅提供基础的木质或塑料积木,材料缺少可以激发幼儿思考的挑战性元素,如不同形状、大小、重量以及更复杂的组合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积木材料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影响了幼儿的深度学习过程。其次,幼儿园在安排积木游戏时间上也存在问题,导致幼儿深度学习的时间不足。。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索、反思和调整,而非单纯的完成某一具体任务。但是部分幼儿园在积木游戏的时间安排上过于紧凑,往往将游戏时间限定在较短的时段内,短时间的积木游戏无法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探索、建构与反思的过程,难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三)缺乏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深度学习不仅依赖于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适宜的活动安排,还需要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来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积木游戏时,未能提供充分的高质量师幼互动,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明显制约,进而影响了深度学习的效果。幼儿深度学习的核心之一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与思维发展,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通过适时的提问、支持与引导来鼓励幼儿的思考和创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往往习惯性地采取过多的直接指导和控制性语言,注重指令性的行为,而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决策和创造性表达,教师可能会不断纠正幼儿的搭建方式,而非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如何改进,从而使幼儿无法通过自主尝试和反思来获得深度学习的体验。

(四) 缺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路径

首先,教师在积木游戏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路径。许多教师在积木游戏的指导中,更多关注游戏的表面操作,如积木搭建的形式和结果,而忽视了如何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内在思维和探索能力,不仅无法有效引导幼儿思考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也无法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其次,教师未能对幼儿的个体需求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缺乏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量身定制的支持路径。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幼儿的认知需求和学习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如果未能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挑战性任务或思考路径,便容易导致幼儿在游戏中停滞不前或缺乏动力,无法实现深度学习的潜力。

二、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分析

(一)提供多样化的积木材料

木材料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基础属性上,更在于其材质、功能及组合方式的多元性,多种元素共同构成了积木游戏教育价值的基石。首先,教师应为儿童提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以及不同尺寸、颜色和材质的积木,还可以引入具有特殊功能的积木,如可拼接、可旋转等,幼儿会在尝试不同形状、材质的积木组合中,进行空间排列与组合的思考,锻炼空间感知能力,同时融入个人情感与审美偏好,从而促进情感表达与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游戏需求,灵活投放积木材料。每个幼儿在参与积木游戏时都有独特的兴趣和探索方式,因此,教师应在游戏过程中细心观察幼儿的兴趣变化,并根据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和补充材料。例如,当幼儿对某一类型积木的搭建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相关类型的积木,鼓励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创作。最后,教师应定期更新积木材料,保持游戏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兴趣容易受到重复使用同一类型材料的影响而逐渐减退。这就要求新积木不仅包括新增的种类和形式,也可以是新的颜色或质地的积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幼儿教育中,合作与交流不仅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也是认知和情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合作,幼儿能够在互动中学习如何分享、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2]。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木游戏这一平台,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积木游戏中进行合作,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幼儿能够在共同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明确任务分配,如一部分幼儿负责搭建积木的基础结构,另一部分幼儿负责装饰和细节处理,其他幼儿则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其次,教师应鼓励幼儿在积木游戏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以促进其认知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合作搭建过程中,幼儿通过口头表达、非语言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从而在互动中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问题讨论环节,鼓励幼儿讨论如何利用积木材料搭建出新的创意结构,或者如何解决搭建过程中的困难。

(三)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情境化学习的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真实感和探究价值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和体验新的知识。在积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计多元化的情境,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动物园这一情境,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习性及其生活环境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动物园的结构,还能在搭建过程中理解动物的栖息地要求、食物链关系等自然科学知识,从而在实践中获得关于动物的知识。例如,在构建农场情境时,教师可以提出你认为农场里哪些动物可以住在一起?这一问题,激发幼儿进行合作讨论,探索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在游戏中逐步解决如何合理安排动物栖息地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及时反馈与指导

在积木游戏中,教师的及时反馈与指导对于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反馈,教师能够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并促进其技能的不断提升。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教师的反馈应当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在积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搭建不稳固、结构设计不合理等。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到幼儿的困惑或错误,并给予适时的反馈,反馈应当具备启发性而非批判性,避免直接指出幼儿的错误,而是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思考解决方案。其次,教师的反馈应当注重个性化和分层次。每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提供反馈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鼓励幼儿在搭建中进行更多创新尝试。

三、结束语

针对于积木游戏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提供多样化的积木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与交流、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以及及时反馈与指导等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宇,赵银琴.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4(4):82-87.

[2]沈燕.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以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1):248-250.

作者简介:张晓燕(1984.10)女,汉,上海浦东,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