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实证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赵浩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路径与效果。通过对某地方高校与A企业合作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该合作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然而,合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企业与高校在管理目标、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分歧,以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为此,未来的合作需要在机制设计、目标明确性和沟通协调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最大化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本研究旨在为类似项目的推广与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财务共享中心;实证研究;高等教育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与行业领域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共享中心的共建不仅是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需求,也是高校培养应用型财务人才的探索。通过将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与高校教学资源相结合,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然而,目前关于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路径和实际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合作模式的系统性总结和实证分析。

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聚焦校企合作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过程,通过对某地方高校与A企业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应用效果及其对教育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在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优化以及校企双方利益最大化方面的潜在价值和面临的挑战,为类似项目的推广和优化提供参考。

1 产教融合与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论基础

1.1 产教融合概述产教融合是一种将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培养更加契合产业需求的人才。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在这种模式下,教育与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双方相互渗透与交融,最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产教融合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和高校自身的改革。首先,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产教融合顺利实施的基础。通过政策的推动,可以鼓励企业和高校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其次,企业的参与对于产教融合的成功至关重要。企业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提供指导,以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需求。最后,高校自身的改革同样不可或缺。高校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确保学生具备进入职场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1.2 财务共享中心概述财务共享中心是一种通过集约化管理来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模式。其主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企业各分部的财务职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业务标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与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集中的财务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包括财务软件系统、数据分析工具等。此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也是财务共享中心成功运行的关键。通过统一的财务流程和标准,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财务工作的影响,降低差错率。同时,财务共享中心还可以通过集中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3 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通过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企业能够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人才资源,减少财务管理人力成本,而高校则可借助企业的真实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就业能力,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重复工作,通过高校的参与降低人力成本,并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其次,对于高校来说,财务共享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企业与高校在目标和利益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同时,如何在共享中心中兼顾企业的业务需求与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校企双方需要在合作前明确各自的目标与责任,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来确保共享中心的顺利运行和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 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路径

2.1 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在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中,选择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是关键的一步。根据企业的规模以及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选择多种合作模式,如股份合作、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例如,部分高校通过参股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直接参与其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对企业业务的理解,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此外,资源共享模式则侧重于双方在硬件设施、数据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有助于降低合作成本,提升合作效率。

合作模式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双方的目标和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目标是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而高校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在合作模式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以便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双方的共赢。

2.2 财务共享中心的功能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功能设计是共建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功能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对财务共享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教学目标。首先,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具备核心的财务处理功能,如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费用报销、资金管理等。这些功能的实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

其次,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是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财务资源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内部控制功能则有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财务共享中心还应具备财务数据分析功能,以便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对于高校来说,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财务共享中心还需要具备教学功能。例如,可以在共享中心中设置模拟业务环境,供学生进行财务处理的模拟操作。此外,还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共享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3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共建实践活动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践活动是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深入企业,参与到共享中心的实际业务中,从而提升他们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核算、数据处理等具体业务中,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企业也可以派遣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财务人员到高校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讲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和操作技巧。这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为了增强实践活动的效果,高校和企业还可以联合开展一些专项实践项目。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和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项目,学生在项目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种合作项目,企业也可以从学生中获得一些创新性的建议和想法,从而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3 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某地方高校与A企业合作共建的财务共享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企业和高校的反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共享中心的运行报告、高校师生的调查问卷以及企业管理层的访谈记录,试图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校企合作的效果。

3.2 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效果分析基于对某地方高校与A企业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这一合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企业方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具体来说,企业的财务处理效率提升了20%,数据准确性显著提高,财务管理成本降低了15%。这些改进得益于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与集中化的数据处理,减少了人为差错的发生并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同时,财务共享中心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使得企业在资源配置和预算控制方面能够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在高校方面,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真实企业财务业务的宝贵机会,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通过参与共享中心的实际运作,学生得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财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增强了对财务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数据显示,85%的参与学生认为实习经历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在毕业求职时对财务管理工作充满信心。此外,高校教师也从中受益,通过与企业财务人员的交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带入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3 研究结论与问题反思虽然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企业与高校在共享中心的管理权限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尤其是在利益分配和管理决策方面,双方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这种分歧可能影响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导致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出现延误或矛盾。其次,部分学生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对财务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缺乏充分的理解。因此,在未来的合作中,企业和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责任,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激励措施,确保共享中心的顺利运行。

此外,本研究的案例分析表明,校企合作的成功离不开双方的积极沟通和紧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只有企业和高校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共同致力于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质量,才能实现合作的互利共赢。因此,未来在推广类似项目时,应重视合作机制的完善,注重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以克服潜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大化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

4 结论

本研究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共享中心的共建在企业与高校之间形成了显著的互利共赢关系。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共享中心显著提高了财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对于高校来说,财务共享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还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然而,研究也发现,在实际的共建过程中,企业与高校在管理目标、利益分配和运营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导致部分事务处理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够,部分原因是对财务共享工作的复杂性缺乏深入理解。因此,未来的校企合作需要在合作机制的设计上更加明确,确保双方的责任和目标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共享中心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晓玲,刘云.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共建财务共享中心实证研究——Y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1):103-105.

[2]钟晓玲.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Y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2.DOI:10.27029/d.cnki.ggdgu.2022.001187.

[3]余士果,张凤波.数字时代高校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4):78-80.

[4]蓝艳.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J].商业文化,2021,(35):112-113.

[5]薛艳,谭旭红,刘春苗.基于校企合作的DBE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活力,2022,(18):85-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