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4 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视域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Y1216823
摘要: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应创新升级。为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育的现实困境,从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五个主体出发,提出“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视域下,探索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形成辐射其他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改革模式,为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推动建筑业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岗课赛证拓
引言
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步入深刻变革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进江苏省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设施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通知(试行)》及《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担负着培养符合数字化需求的专业人才的重任,亟需创新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行业需求并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转型要求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以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各类政策文件的发布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高校工程造价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的使命。针对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不仅要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成为必然趋势,构建“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解决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途径。该模式旨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借助竞赛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通过证书认证明确人才目标,并通过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满足建筑业对高素质、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当前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一系列挑战和现实困境,包括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模式不完善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缺乏。这些问题影响了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亟需通过创新与改革来实现突破。
2.1产教融合机制待完善
当前,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主要由于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和业务需求,导致其对参与高校教育的动力不足。此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荣誉奖励等,难以吸引企业深度参与。例如,企业在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时往往投入有限,而这些环节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尤为关键。此外,不少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缺乏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实践内容往往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加之许多教师缺乏直接的行业经验,导致学生在学校获得的指导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
2.2协同育人模式待优化
现有的协同育人模式中,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权利与义务的约束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协同效果的发挥。一些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难以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也是当前的问题之一。一些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重复且陈旧,课程结构缺乏前沿性,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衡,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掌握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素养。
2.3数字化教育水平待提升
在数字化教育水平方面,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数字化人才的要求。首先,数字化教材及在线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缺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支持。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使得师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数字化工具有限,难以系统地提升其数字化能力。此外,不少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掌握较为有限,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不足,影响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同时,部分教师对数字化工具不熟悉,在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这些工具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提升。
3“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视域下,构建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五个主体入手,形成“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培养框架。该模式以岗位需求和证书导向为基础,完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通过竞赛提升竞争力,拓展其数字化能力与综合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3.1岗:岗位需求导向,推动产教融合
高校需深入调研岗位需求,吸引企业参与,确保人才培养贴近市场。通过与建筑行业企业合作,明确工程造价岗位的能力标准,如在数字化背景下,工程造价师需掌握BIM技术进行成本核算、项目管理等。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提高了参与高校培养的积极性,让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为进一步吸引企业,高校和政府可建立激励机制,如税收优惠和荣誉授予等,以增强企业的参与动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重要一环,高校需与企业共建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例如,借助大型建筑企业的BIM实训中心,学生可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技能。此外,实践教学内容应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确保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这不仅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也让企业从学生实践中获益,实现双方的共赢。
3.2课: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协同育人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行业发展。长沙学院提出了“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模式,从岗位需求、课程体系、竞赛实践、证书认证和拓展活动五方面构建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
首先,岗位需求导向的课程设置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实践性,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课程体系则引入企业专家,加入智能建造、大数据分析等前沿内容,确保课程符合行业趋势。其次,通过组织BIM建模大赛等竞赛活动,不仅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还促进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将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融入课程,有助于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活动方面,高校引入跨学科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学生拓展数字化能力。通过编程、数据管理课程及校企联合的实践机会,学生获得数字化素养,教师也在行业实践中更新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3.3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素养与教师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数字化素养,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数字化竞赛,例如BIM建模大赛、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大赛和智能建造创新大赛等。这些竞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还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竞赛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与成就感。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由行业协会、企业或政府部门主办的建筑行业数字化竞赛。这些竞赛通常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能让学生接触到优秀同行和前沿技术,拓展其视野和思路。竞赛成绩也可以作为学生就业和升学的参考,从而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在学生竞赛的带动下,教师的竞赛指导也成为提升其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需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应用BIM软件、工程造价工具及数据分析工具等数字化技术。通过竞赛中的实际操作,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工具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提高其教学应用水平。教师还可以将竞赛经验和案例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实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竞赛指导培训,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指导,内容包括竞赛规则解读、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以及指导策略等。通过这种系统培训,教师不仅提升了竞赛指导能力,还加强了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实际应用。
3.4证:证书体系助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丰富教学资源
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有助于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可以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相关证书的要求,例如注册造价工程师和BIM工程师证书,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证书考核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帮助其提升证书通过率,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BIM证书、智能建造工程师等数字化证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高校可将这些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课程中引入更多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智能建造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技术能力也不断提升。同时,高校可与证书颁发机构合作,开展证书培训和认证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
此外,开展证书培训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高校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灵活的线上线下课程,配备在线课程、教材和案例分析等多样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证书考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系统的证书培训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3.5拓:拓展活动提升数字化教育水平与综合素养
拓展活动在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将工程造价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学科融合,开设编程基础、数据库管理、机器学习等课程,使学生在了解不同领域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开发工程造价管理软件或建立智能建造平台等实际项目,提升其创新和实践能力,助力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提升其数字化能力和教学素养尤为重要。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拓展培训机会,例如参加数字化教学研讨会、在线课程培训或行业实践活动,帮助其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最新技术应用。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业内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拓展活动,高校能够在“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模式下,为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出更多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四、
结语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育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构建“岗课赛证拓”五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了解决当前人才培育困境的路径。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高校应继续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学生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相信能够为建筑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推动建筑业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倩倩.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工程造价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4,(12):120-122.
[2] 徐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教学实施路径探究——以“工程量清单与预算软件应用”课程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3,(24):73-75.
[3] 周娟,蔡晶磊,鲍艳卫,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3):53-56.
[4] 孟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02):110-112.
[5] 王英华,于海龙.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190-191.
[6] 张锦芳,潘旭文,林梅敏.“岗课赛证”融通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建材,2024,(02):115-117.
[7] 赵恒,邓玥.产教融合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省N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3,(08):46-51.
[8] 王琼,林芳.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路径研究——以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 [J]. 科技风, 2023, (09): 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