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思想引领下的党员常态化教育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典1丁维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不断培养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优秀年轻干部是其关键任务。党员是实现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得以发挥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好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新疆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围绕党员常态化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对现阶段党员常态化教育开展现状再认识,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文化思想;党员;常态化教育

正文

 

0引言

文化在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发挥出的社会功能有所不同,文化包含了人类精神上的产出和各种意识形态。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形成,是实践经验积累、现实需要呼唤,是思想升华结晶、体系臻于完备,表明我们党在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并及时将其概括总结、提炼升华为成熟完备的文化理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由此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

着眼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应全面系统把握文化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内容,将党员教育与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网络建设管理、文明交流互鉴等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着力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员教育的核心思想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态化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以党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二、当前党员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进行党员教育工作时,应时刻关注党员思想动态,防止党员思想路线出现偏移。当前,由于部分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系统和创新研究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零散等,导致党员教育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员教育内容不够系统,缺乏文化价值共鸣。

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的目标要求比较笼统,简单地把党员常态化教育等同于完成政治理论学习篇目,缺乏系统规划量化操作指标,缺乏主体意识和创造性。特别是新时代文化思想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充分,内容选取很丰富,但缺乏深度,内容过于碎片化,内容与内容间没有衔接。如,年度教育计划内容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逻辑轴,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大部分党员感觉“学了,又好像没学”,难以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价值共鸣。

(二)党员教育形式不够深入,缺乏情感认知共情。

部分基层组织依旧采用大课堂教学形式“我讲你听、我读你记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开展党员教育,这种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难免存在差距,理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和传授手段尚显呆板单调。如,案例式、研究式、互动式、模拟式等一些能够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不能被广泛应用,直接降低了党员与学习内容之间产生共情的程度

(三)党员教育评价为空泛,缺乏致知力行共生。

部分基层党组织还没有认识到评价的重要作用,不重视阶段性评价、相对性评价、质性评价等,只干工作不总结反思,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没有及时梳理和提炼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导致评价功能没有突显;只把党员教育当做软任务,认为考核难以衡量,因而时紧时松,抓而不实,敷衍了事,走过场;对工作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到位,只理解字面意思,没有吃透其深刻内涵,导致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变成了没有实质意义和价值的“纸上谈兵”的工作,没有将党员教育与推动发展贯通起来,以文化价值“赋能”干事创业作用没有得到根本发挥。

三、新时代文化思想在党员常态化教育中应用的主要措施

新时代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篇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积淀相结合,就是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相契合。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就是要解决党员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帮助党员确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人民观,坚定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政治立场。

在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应把握党员思想成长的所思所变、实现文化价值的长滋久养,从而通过深度把握党员常态化教育中的文化维度,从人文素养提升、党性修养锤炼和党纪学习教育三方面发力,实现文化“共鸣”、认知“共情”、力行“共生”的教育目标。

(一)聚焦一个导向

以党员人文素养提升为导向。努力提高广大党员价值取向和判断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文素养是一个根基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品质,党员干部是国家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提升党员人文素养,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根铸魂时代使命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书记曾用六句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概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党员的人文素养价值不只是修身养性,而在于将其价值实现到为人民服务中。因此,党员干部不但要在慎独中坚守自己的底线,通过学习、感悟不断积蓄自己的人文素养,更要在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突显其科学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在体察民情疾苦中体现其深厚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体现其科学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有效举措,在与群众干部打交道中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判断作用。

党员的常态化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员的人文素养教育,唯有学思结合,将学识转化为实践,才能夯实文化底蕴。一是要创新理念、手段和方式,推广运用组合式、嵌入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模式;要更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数据、生动活泼的事例,善于以事说理、以小切口阐释大道理,增强人文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二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到在工作中,勤政不偷不懒、廉政不贪不腐、善政为政为民;做到在学习中,学其为文之道、学其为政之道、学其为民之道。三是既要引导党员自己“照镜子”,也要帮助党员“做体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知责担责、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二)突出一个重心

以突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为重心。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它鲜明地体现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政治追求和人格修养。共产党人依据党性原则、党章和党员标准,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进行检讨和清理,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应更加注重党员党性修养的锤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是党性修养提升的“大熔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富矿”,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灯塔。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只有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才能更好应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才能汲取前行的力量,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正如恩格斯所言,什么也没有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来得快。学习党史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要在系统学习党的发展历程、了解党的伟大成就、把握党史主线脉络和“大方向”的同时,学习党史背景下的“小事件”“小故事”和“小人物”,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增强对党史的感性认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走过布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也陷入过荆棘丛生的“低谷泥潭”。要通过对比我们党百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明辨是非得失,正视党走过的“弯路”,不掩盖缺点、不文过饰非,勇于总结复盘、勇于自我革命。通过正反对照,更加清晰地理解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信。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性修养提升的“必修课”。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跳出“为学而学”的漩涡,系统把握“学与思”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党章、模范践行党章、忠诚捍卫党章,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站稳政治立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做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通过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提升“学用转化”能力,在实干担当中淬炼务实之心。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性修养提升的“净化器”。用“坦诚”诠释“忠诚”,基层党组织应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员应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党性分析,打扫思想上的政治灰尘。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党味辣味,红脸出汗、排毒治病,坚决杜绝套路化、形式化、模板化等苗头倾向,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只有时刻将自己毫无保留地“晒”在组织阳光下,才能不断“除霉杀菌”“补钙壮骨”,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方能不断增强对不良习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把握一个脉络

以强化党员纪律意识为脉络。持续强化党纪学习教育,“常”促“长”,答好党纪学习终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一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能只注重看了、学了,而要注重理解了、消化了,要勤下“凿井”之功,反复研学、细细研读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划定的红线和底线,筑牢纪律的“铜墙铁壁”。基层党组织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逐章逐条、反复研读,将“集体课堂”和“自学小灶”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作用,在字斟句酌中深刻领会《条例》内容,深刻把握“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党纪学习不是一时之事,应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反反复复作为“自然而然”,多回顾、常总结,不断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在不厌其烦地“反刍回味”中加固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二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紧扣为民办实事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干事可能遇到的情况、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选择与诱惑,辨别《条例》规定与实际情况的匹配度。要将党纪规定放到多个现实场景中进行检验,制定检验标准,做好打分记录,在分数中明白党纪的多场景适用性;要将党纪放到为民办实事过程中的各个角色上进行检验,将其一言一行与《条例》条文进行比对,在比对中思索两者的差距及各自的后果、影响。三是落实党纪学习教育,广大党员要将《条例》作为评判做事方法、行事方式对错的“度量衡”,逐条逐条对照,逐句逐句解读,坚持事前事后“称一称、量一量”。要把《条例》放到工作日常、融入生活平常、用到行事经常,在为民解难题、排忧愁中领悟党纪对党员工作、生活、行事等各方面的规定,从规定中看到对错的边界、解出对错评价的“方程式”。要将党纪从书本上“拿”出来,将地域范围、人员数量、管理层次、办事过程等方面与现实场景一一对照,层层剖析,发现党纪的“严”“实”与囊括万千。党纪是框、是线,为党员干部划定了思想行为的边界。但党纪绝不限制、阻挠党员干部办实事、做创新,《条例》的制定既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更是为了护航党员干部成长;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不怯于为民谋福利,以我将无我的干事心态回馈党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待。

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基层党组织作为子系统,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聚焦“以党性修养提升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这一关键点,立足“常态化”这一时间轴,以匠心铸造品质,推动“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员常态化教育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持续营造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结语

旗帜下,智慧在此汇聚、力量在此迸发。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徐徐绘就,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正接力谱写,党员教育使命在肩,赓续血脉奋楫向前。

 

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正扬路街道冬融街社区为研究对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