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浅探-----以《北宋的政治》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 国家治理 重文轻武
正文
在“双新”背景下,历史大概念教学实践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改”要求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要以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大概念教学老落实相关核心素养,在当前环境下也就有了更多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今天我就以《北宋的政治》一课为例,对历史大概念教师实践进行浅显探讨,以资与各位同仁交流互鉴。
一、 关于《北宋的政治》一课大概念的提取
大概念教学领域专家刘徽在她的专著《大概念教学》一书中这样定义“大概念”-----“大概念可以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1.]。黎绮云老师指出“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反映学科本质,能将学科关键思想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2.]据此来看,我认为历史大概念是指反映历史学科核心思想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的关键的、特殊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北宋的政治》一课位于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一课,对北宋时期的国家治理和政治制度等概念的理解学习对于完成本单元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我以本课为例进行大概念教学实践。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内容,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其中“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课的核心,主要叙述的是宋初巩固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二子目“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同时也是结果;第三子目“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解决统治危机进行的尝试。这三个子目都是围绕宋朝时期的国家治理情况而展开的。因此我认为“国家治理”概念就是本课教学中应强化的“大概念”。学生理解了这个核心概念有助于推动和强化理解本册历史教材的同质科目《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元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八年级历史教材中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治国措施的科目,甚至是对学生理解我国当前所推行的重要国策和方针的作用及意义等也有助推作用。
二、“国家治理”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通过课件图片展示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并请大家一起朗读,然后设置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本诗词中列举了哪些英雄?在历史中他们是什么身份的人?为什么他们会被毛主席赞颂为英雄呢?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信息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相关史论的学科思维,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学习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正文p28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p29的“北宋形势图”来学习北宋的建立。通过自主学习教材第一段和其下面的“相关史事”内容来获取北宋建立的时间和人物信息;通过获取北宋的都城信息及“北宋形势图”中的北宋疆域与并存的民族政权信息来理解北宋王朝建立后的概况及宋太祖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治理国家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其次在学习本课的核心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部分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部分片段给学生观看,然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如下史料:1、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
3、《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接下来组织学生分组并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习:1、为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2、这些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3、宋太祖采取的这些举措对宋朝有什么影响?4、你还能想到哪些开国皇帝为更好进行国家治理而采取了有效措施吗?通过这些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再次在学习本课第二子目“重文轻武的政策”时,先安排学生从P30第三段找出教材中关于“重文轻武政策”描述的语句,然后抽查同学对此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关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内容,通过课件图片展示两则史料: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2、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让学生做对比阅读,然后同桌间讨论重文轻武政策对宋朝的影响。通过学生对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的评价,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事件及全面看问题的正确的唯物史观。
最后学习“王安石变法”环节时,以历史小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有关范仲淹和王安石为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国家治理危机而进行大胆尝试改革,甚至不计个人前途和得失,体现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无私、爱国的家国情怀。
《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无论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还是为打击武将跋扈并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风气而采取的重文轻武政策都是北宋的治国举措,是宋朝时期对国家的治理。当然人类社会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宋朝的治国举措也有着自身的不足,所以才有王安石变法的尝试----希望通过经济和军事的改革举措来消除危机,这也是宋朝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节课只要抓住了这个大概念并使学生理解它,对本课以及后面的历史学习都会有积极的铺垫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薇.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J】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3)。
[2.] 黎绮云.指向深度教学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半月刊),20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