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广宇

石家庄实验中学 邮编:052460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与冲击着人类的各个层面,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本文对“互联网+”条件下的家庭教育发展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议以“学习强国”为载体,夯实家庭教育灵魂;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利用线上教学资料,激活家长成长的动力;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强化家庭教育计划,创造一个终生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对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互联网;家庭教育;发展策略

正文


一、 依托“学习强国”平台,筑牢家庭教育之魂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要为子女上人生的第一堂课”,为子女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怎样通过优质的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夯实家庭教育的灵魂,引导孩子们的成长?作者提出,父母应该主动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强国”为载体,夯实家庭教育灵魂,以“学习强国”为“领航仪”进行家庭教育。以《最闪耀的国家坐标》为主题,凝聚人心,将红色基因进行继承,并对儿童进行培养,让他们从小就将自己的理想扎根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之中,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当成自己的宏伟目标。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国家风景和辉煌的成绩,从而让我们的爱国之心更加坚定,更加坚定我们的强国之志,践行我们的报国之行,并对我们的儿童进行更多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听从我们的命令,感党恩,跟党走。利用平台上的先进典型的事迹去感染、教育和引导儿童,引导他们从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和正能量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增加自己的学识和阅历,让儿童从小就“追寻更高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生活”;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民族精神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来培育他们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民有所信则国有所望,国有所强”。“学习强国”这个平台上的优秀资源,是14亿中国人的“思想保障、精神力量和丰润精神滋润”的源泉,每一个家庭都要将自己的“学习强国”这个平台作为自己的后盾,通过这个平台,让自己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的精华得到持续的补充,这样就能把家庭教育的灵魂打得更牢固一些

 

二、 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家校社协同模式

细化家庭教育指导,合力推进家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6条对家庭教育进行了规定:第一,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爱党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祖国团结的理念,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二是对青少年进行崇德向善,尊敬长辈,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守法律,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三是要让青少年建立起科学的成才观念,让他们养成广泛的兴趣爱好,健康的审美追求,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四是要确保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锻炼,充足的睡眠,愉快的身心,指导他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推动他们的身心发展;五是要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卫生,让他们珍惜自己的生活,在交通出行、健康上网、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领域开展相关的安全常识,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和技巧,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六是要引导青少年建立起自己的劳动意识,参与自己的学习,增强自己的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培养自己喜欢劳动的优良品质。把这些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家庭教育中去,融入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是实现家庭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1.全国的家庭教育辅导工作应当具有前瞻性和明确性

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个性教育,而且还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同时又是一种精细而复杂的人生教育。将家庭事务视为国家大事,将国民意愿落实到家庭教育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是每位父母的历史职责与义务。提高家庭教育的品质,主要靠父母。她们既要有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又要有广博的教育学识。从未成年人的生长情况来看,大约三年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但是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定义以及执行的内容都感到迷茫和迷茫。这些认识上的不足,是造成父母在教育中“不能”的原因。为此,政府应该利用特定的网络平台或读本,将父母应该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科学运动等一般性的理论和生活性知识进行统筹安排,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和引导父母,使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家庭都能得到科学、规范、均衡的健康发展,特别要注重家庭的文化培养与传承,注重读书对人的极大影响力,制定一份明确的亲子阅读清单,让孩子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2.要及时、广泛地开展家庭辅导工作

首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具有无法估计的影响,但是有些子女在上小学之前就形成了很多不好的坏习惯,这跟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无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3岁以前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摸着石头过河”与“盲从”两种模式。“三岁看大”,这个时期的家长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其次,不同家庭(单亲、离异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不同,这些儿童一般具有懒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对于单身母亲来说,与双亲中有一位过世的子女相比,离婚后的子女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对其个性的塑造也更为明显,多数呈现出封闭、不愿意与他人沟通的特征,这也是许多发展困难的学生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校方及有关单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之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并做好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最后,还应该利用网络的方便,将整个社会都吸收进来,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完善产学研协同工作队伍,实现产学研协同运作模式的改革

1.建立家长辅导小组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系统、长期、重视实效的工作,其核心队伍建设非常关键。这个队伍应该包括:担任某个年级教育工作的一线老师,这些老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个人素养,除了监护人以外,儿童对他们最为了解,他们是最贴近群众的“中坚力量”;由从事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退休老师以及各方面专业特长的学生父母构成了“助推者”的家庭教育;在某个学段中,品德优秀的学生,通过“其他人家的孩子”综合发展的例子,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消除父母的忧虑,让他们作为“催化剂”,让父母更加关注儿童的整体品质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让我们的教学,可以从孩子的视角,去聆听他们的想法;希望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教师及相关人士,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归纳,以充实与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教育理论,弥补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缺失。这种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始终为某个年级的学生提供稳定的服务,同时还要与各年级之前和之后的有关人士进行沟通,让家庭教育工作朝着技能指导多元化、分段提升和持续性的系统性发展道路上来。

2.加强网络上的家庭教育辅导

“互联网+”条件下的家庭教育辅导与沟通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点、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小组要通过网络平台,通过表示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手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针对共性的问题,要借助互联网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际的引导。对于个人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家庭的隐私问题,应该通过匿名的形式,使用24小时的网络服务,让父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父母的家庭教育中的疑惑与难题,把问题解决在摇篮里,而不是等到发生了问题的同学们再去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改变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传统接触。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传统关系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最为集中,涉及人数最多。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校都有一个定期的家长会,通常是在期末考后一个星期举行,每次约两个钟头。一般来说,这样常见的接触方法,间隔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时长较短,父母和老师、父母和父母,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所以不能深入到家庭生活的更深层,也不能让父母从他人的反馈中吸取优势。另外,由于选择了沟通的时机,导致了沟通的内容更多地限于学习表现,对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很少。作者认为,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家长们的相互学习,可以通过家长们的相互学习,而这种方式是电话、发电子邮件所无法代替的。

 

加强家庭教育规划,营造终身学习氛围

国内知名的家庭教育科研工作者孙云晓认为,“家庭教养的本质在于家长自身的转变,而转变的核心则是要自觉地和子女共同发展。这种生长的历程,不仅是家长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能力的要求。”在家庭里,伴随着一个新的生命的出生,父母的角色也随之改变,他们开始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一方面,这个职责需要父母学会一些必需的育儿常识,另外,从婴儿出生开始,父母与儿童之间就有一种密切的交流:父母和儿童一同进入到了美好的自然当中,享受到了鲜花绽放的春日,体会到了炎热的夏季,共享了硕果累累的秋季,体会到了银装素裹的冬季。通过与各层次的社会实际接触,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开阔孩子的眼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充实孩子的学识,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中实践着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花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传统范式的控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01):18-22.

[2]刘秀芳.中国古代家庭孩子教育论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58-59.

[3]李晓红.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述评及对现代家教的启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32-35.

[4]李南宴.微信公众平台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5]刘素英.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校本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6]张亚妮牛婉羽“.互联网+”时代下家庭教育的困惑与建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5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