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途径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优化途径 ;学习兴趣;养成习惯
正文
2022年新课标颁布,引发新论随着新课标轰轰烈烈的开展,大量的语文课热衷于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的语文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优化语文课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进行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二、指导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二是要督促检查。
强化训练。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
三、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效率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施展拳脚的重要帮手,长期以来,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受制于教学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初中语文教学也绽放出了迷人的光彩。我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注重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运用于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将教学导入环节弱化为一句提醒的话语,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学习会有疲劳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此相关的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简要导入,形象化的导入能够为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及时采取多媒体影音资料进行补充,丰富学生的视听,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以及主题的理解。另外,在一些情感因素较为浓厚的环节,还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烘托,以此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促进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兼顾后进群体,共同进步
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将目光投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成效的提升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群体的学习状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进度,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始终得不到提升。我在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在预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设计了不同梯度的学习内容,引导后进生积极开动脑筋,避免成为旁观者,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就作业设计和考试考核等方面而言,我也对后进生进行了区别对待,相应地降低了作业难度,考试难度也相应的降低,尽量将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保持一致。通过运用这些方式,能有效调动起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五、组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应当抓好课前、课后每一个延伸与拓展环节。在课前环节,我主要抓住了指导预习这一重点,在课后环节主要通过兴趣小组、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拓展。首先,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个关联兴趣小组,有立足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文学社,有专门训练学生朗读与阅读能力的兴趣小组,也有致力于古诗词研究的研究小组等。借助这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我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技巧与方法的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语文学科的竞赛活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目标要求,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的目标。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课前、课堂与课后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尤其是发挥课后拓展活动的促进作用,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重视教学活动,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七、坚持下水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自己下水练笔,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