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艳

山东省兰陵县磨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动,项目化学习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项目化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注重项目化学习方法的引用,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正文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小组或者学习团队,通过在环境中解决一定的开放式问题来进行深入学习。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和目标与当前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出发,对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进行优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路径。

一、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要求

1、学习内容的主题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驱动性主题,以此作为基点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逐步解答学习中的疑问,同时将其组成新的知识架构,进而不断增强语用能力。小学语文课本具有十分鲜明的“双线组元”特点,无论是一篇文章的教学,还是一个单元的教学,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主题的创设,或是将主题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2、学习活动的实践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收获语文知识上,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以及个人兴趣,切实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就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解答。基于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对词句有一个基础理解的同时,抓住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展开实践性学习。

3、学习过程的协作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学习共同体,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4、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教师应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感受到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中具备自主选择权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原则之一。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而阅读整本书则能够较好地落实这一工作。

二、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1、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材料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是以章节作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的有效整合,导致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联系的能力比较弱。同时,教师的教学是以考试为核心开展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严重缺乏,教学变成单一的知识学习,完全忽视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语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利的学习材料。

例如,我们在教材的课文整合中要改变以往以章节为教学单元的做法,转而采取以“主题”作为统领课文、习作、练习的基本线索,突出整体规划性。一方面,要整合教材单元内容,以一定的人文主题为引领,统领整个单元内的听、说、读、写、背的教学内容,同时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整合起来,注重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成果的交流,课堂外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如此,可以有效提升项目化学习的实效,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利用项目化学习教学理念,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线索统领整个单元的课文、习作以及练习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四篇文章,了解相关人物故事,并对文本中的言语表达方式加以关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和结合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相关人物故事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言语表达方式书写内心的感想,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突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整体规划的教学设计中形成教学合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提出驱动学习的问题

语文项目化学习中,强调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和能力。因此,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性问题进行学习,实现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在驱动学习问题提出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教学,提出学习问题,使学生乐于研究,愿意主动进行探索。例如教学《手指》的单元学习中,我设计了《话说我们的手》这一项目式学习活动。

首先设计活动一:激发兴趣,了解主题。

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法:听到“手”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分别从特点、用途、意义等方面分类写)。

第二步,问题的导入:人人都有一双手,我们的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那么,对于我们的双手,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驱动性问题: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了解自己的手吗?

第三步,浏览第四单元课文,了解《手指》这一单元课文内在的联系,唤起学生课内外了解手的愿望。

然后设计活动二:讨论交流,明确任务。

当我们走进“手的世界”后,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交流分享呢?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学习目的,最终我们可以形成《话说我们的手》的专题片,供大家学习交流。如此通过开设此环节的项目活动,通过问题的导入让孩子们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产生活动的需要,对整个课程的学习也有了总体的认识。

3、注重生成课程

语文项目化学习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最大的优点在于将实践活动与素养培养融合。在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社会和自然所蕴含的丰富资源成为优秀的课程资源,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各种言语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交流,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教师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同时,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有利的平台。如,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创立一个“阅读交流园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图书阅读体会,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师在每天的教学汇总环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指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对书本进行深入的品鉴。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演讲、表演、朗诵、手抄报等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图书的理解,同时培养多方面的核心素养,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自然生成的契机。

4、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

项目化学习虽然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下降了,实际上这只是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习过程的绝对主导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调控者。教师要在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比如针对部编教材中“我爱阅读”项目,教师可以从现有的阅读指导中存在的“指导过细”和“指导缺位”两大现象,将“要我阅读”转变为“我爱阅读”,优化对学生的指导和调控。通过创新阅读活动中的隐含指导,基于项目学习进行设计,可以让学生担任某个角色,如小编辑、小老师、小记者等等,或者设计角色独有的载体形式,如小记者设计人物名片,小老师设计生字卡片等,最终呈现出一个作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爱上阅读。

总之,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是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开展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调控,确保学习实效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赵元兵.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探讨[J]中华少年,2017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