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三学生鲁教版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
关键词
初三化学;鲁教版;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知识整合。
正文
引言:在初三这一关键学年,学生们面临着从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过渡的重要挑战。鲁教版化学教材以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然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跨学科融合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实验技能与探究精神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石,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初三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鲁教版教材提供的丰富实验资源,创造性地设计出一系列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充满趣味性的实验情境。以“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为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标准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氧气的生成过程,还可以巧妙地融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利用彩色指示剂显示氧气释放的生动瞬间,或是通过创意实验装置展现氧气性质的奇妙变化。这样的实验情境,不仅直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理论学习奠定坚实而浓厚的兴趣基础。
(二)注重实验规范,培养严谨态度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意识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实验安全,更关乎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教师应严格按照鲁教版教材中的实验要求,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仪器,规范执行实验步骤。同时,教师还应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鼓励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种规范性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扎实的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赋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和创新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引路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化学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传统实验的框架,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种类、浓度或反应条件来观察反应现象的变化。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进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内在机理。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践,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开展实验反思,提升实验素养
实验后的反思是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炼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反思性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验素养,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实验表现,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未来的实验学习中更加自信和从容。同时,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还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化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一)梳理化学概念,建立知识体系
初三化学知识涉及众多概念和原理,对学生来说,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章节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基本概念,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元素如何组成化合物,化合物与混合物之间的区别等。通过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系统性的知识梳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串联化学原理,形成知识链条
化学原理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它揭示了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串联化学原理,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变化原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等。这种串联式的知识讲解,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化学应用,增强知识实用性
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化学与环境保护”章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手段来减少环境污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种拓展式的知识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串联,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例如,在学完整个初三化学课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知识梳理活动,引导他们将所学的化学概念、原理、实验技能和化学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分析化学现象等。这种综合性的知识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三、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化学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活力
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问题,这些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尝试和验证。这种情境式的问题设置,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问题解决,培养化学思维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进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然后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改变物质的性质来改变其用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这种引导式的问题解决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还能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究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化学与生活”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化学实验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如环保、健康、能源等。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主探究任务。
(四)开展合作交流,提升综合素质
问题解决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流。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引导他们探讨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如课堂展示、学术报告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想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四、推进跨学科融合,拓宽学习视野
(一)化学与物理的融合教学
化学与物理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在很多领域都有着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化学与物理进行融合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例如,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现象。通过结合物理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化学与生物的融合教学
化学与生物也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它们共同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的知识来讲解化学现象和原理,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与用途”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手段来合成或改性这些生物大分子。通过结合生物学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化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化学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实验过程、化学反应现象等,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模拟和探究,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远程辅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推进跨学科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健康等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化学与环境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此外,这些实践活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在初三这一关键学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位化学教师的重要使命。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整合化学知识、实施问题解决教学和推进跨学科融合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姜显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J].化学教学, 2024(5).
[2]周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12):137-139.
[3]柳鹏 魏淑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与化学跨学科教学探索[J]. 2024.
[4]黄建军.融多元教学法,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J]. 2024.
[5]刘婵婵.基于虚拟实验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