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摭谈
摘要
关键词
语文;知识;阅读;方法指导
正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让学生明白: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条途径,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能改变气度。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与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人要保持一生好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
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古人早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有了阅读能力,就能更好地去理解、鉴赏更多的文学作品,从而受到更多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小学生好的阅读方法。
一、帮学生选择好的阅读材料
阅读是一种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读物。比如,儿童读物《三毛流浪记》《科学家探险故事》《窗边的小豆豆》,文学名著《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格林童话》等等,也可以读一些科普类的,如《生物王国》《趣味地理》《不知道的世界》等。
二、给学生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爱的教育》《科学改变人类的100个瞬间》《小学生100种必读书导读》《郑渊洁童话选》等。通过这些途径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三、教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学生知道读什么了,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是很明确。如果只凭兴趣,凡是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囫囵吞枣地草率阅读,有了好词好句也不懂得积累词汇,有了好的结构也不懂得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那样的阅读效果也是很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透,读出收获。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把阅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语言。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还要教会他们懂得跟同学、朋友分享这种收获。
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语文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积累,注重学生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注重教师有效的课堂引导工作,也注重营造课堂学习的氛围,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些枯燥的语文知识时,组队学习比单独学习更加高效,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偏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索文学阅读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阅读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阅读题材和主题时,要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文章,利用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对于问题的探索,在反复阅读文章的同时进行逻辑分析。教师还可以联系文章背景,为学生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提高文章情节的合理性,丰富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认知和理解。
五、延伸课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指定的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在阅读中增长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能接触更多类型的文章,了解不同的写作手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深刻理解作者表达的内涵,了解不同个体、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尝试根据小学生年级的不同为其设计不同的阅读书目。比如为低年级的学生选定一些寓言类、故事类的图书,为高年级的学生选一些科技类、思想类方面的图书。通过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使学生广泛接触到各种题材的文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空间。
六、科学合理评价,提升阅读效果
只开展合作阅读活动,而不对合作阅读活动和每个学生取得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就不能使每个学生认识到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使他们体会阅读的成就感。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要对不积极阅读的学生进行批评,对于每个阅读小组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在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结合阅读教学,指导读书方法
1、指导精读 所谓精读,顾名思义,就是精细地阅读,是要仔细地、反复地阅读,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解和体会,全面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及表达。精读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文章的能力,是大有益处的。精读,心要静下来,要慢,要仔细、要体味。而且,在每次阅读时,能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指导选读 所谓的选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可用这种阅读方法,即引导他们选读他们喜欢的文章,让他们从中进行效仿和借鉴。
4、指导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我们就要帮他们稳定和保持这种好习惯。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可采用交流展示的方法。例如,(1)开展阅读主题班会。(2)举办讲演会。(3)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4)举办读书笔记展览。(5)开展手抄报竞赛。(6)也可以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就读物内容出一道或几道竞赛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即用“心”来读书,才能有所收获,不用心只会成为书的奴隶。总之,好书要精读、细读、反复读、用心读。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雷明贵.浅谈新课标下的自能读书[J].教育艺术,2010(11).
[2]杨晓晶.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语文天地,20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