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维色尔批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雪洼龙镇综合服务站 四川九龙 616200

摘要

本文以陇薯7号为例对甘孜地区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气候条件恶劣、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是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马铃薯面临的困难,提高高海拔民族地区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当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最后,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进行科学施肥管理、对种薯进行科学处理来提高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高海拔;民族地区;马铃薯

正文


一、引言

在高海拔(2200-2800米)寒冷民族地区,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栽培技术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尤为关键。本研究以四川甘孜地区为例,探讨了高山马铃薯(陇薯7号)的栽培技术,旨在为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陇薯7号的生长习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应该区域特殊环境的栽培管理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当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马铃薯面临的困难

(一)气候条件恶劣

在四川甘孜等高海拔(2200-2800米)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高山马铃薯面临着一系列由恶劣气候条件带来的挑战。首先,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特别是在冬季,低温不仅会减缓植物的生长速度,还可能导致冻害,影响块茎的形成和成熟。其次,高海拔地区的降水量一般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或过量降雨较为常见,但马铃薯在其生长周期中却需要稳定的水分供应,如果过于干旱就会导致土壤湿度不足,影响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如果降雨过量则可以导致马铃薯的根部缺氧腐烂,不利于马铃薯的成长。最后,再者,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是高海拔地区的一大特点,但长时间的强紫外线照射会损害植物细胞,抑制光合作用,进而影响马铃薯的光合产物积累和能量转换效率。

(二)土壤肥力不足

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高山马铃薯面临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如四川甘孜的九龙县彝族聚居区便是典型的沙壤土质,这种类型的土壤虽然排水性能好,但同时也意味着其保水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水分快速流失的问题,进而导致土壤的肥力不足。另外,由于长期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这类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往往较低,缺乏氮、磷、钾等关键肥料成分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没有足够的养分来支持作物生长。近几年,由于农民不注重轮作或休耕,很多土地的土壤机构也在进一步恶化,加剧了土壤贫瘠的情况。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种植高山马铃薯,必须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状况。

(三)病虫害防治难度复杂

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高山马铃薯面临病虫害防治难度复杂的问题。首先,高海拔地区通常具有低温、低氧、强风和紫外线辐射强等特点,这些环境因素会使得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难以存活或繁殖,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特定类型的病虫害更为严重。例如,高山环境中的茶蚜虫就非常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低温环境,而且由于高海拔地区的强风和紫外线辐射较强,茶蚜虫更容易传播和扩散。因此,种植者需要特别注意防治那些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特定类型病虫害。其次,一些害虫或病原菌可能因为高海拔环境温度较低而繁殖周期变长或者活动能力减弱,使得它们的表现症状与传统农业区域有所不同,增加了识别和控制的难度。最后,受限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高海拔地区的农民很难及时获取最新的农业科技资讯和实用技术指导,一旦出现新型病虫害爆发情况,他们很难快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三、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马铃薯的重要意义

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高山马铃薯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首先,高山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强、耐寒性好的特点,能够在这些极端气候条件下稳定生长,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食物来源,它减少了对外部援助或长途运输食品的需求,增强了社区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能力。其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推广高山马铃薯种植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马铃薯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就能获得良好收成,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农业活动对土壤及水源造成的污染,而且合理规划轮作制度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可以说,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种植马铃薯是一项既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能惠及广大民众福祉的好办法。

四、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马铃薯的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要在高海拔且气候寒冷的民族地区成功栽培高山马铃薯,尤其是像“陇薯7号”这样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非常重要。每年的2-3月份通常是最理想的播种季节,此时气温逐渐回暖,土地开始解冻并变得适宜耕作。以“陇薯7号”为例,种植户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移栽或者直接播种,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过早遭遇低温而导致种薯受损的风险,又能充分利用早春季节回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促进植株快速成长。此外,种植户还应该考虑到高海拔寒冷地区可能存在的短生长季问题(即夏季短暂),一般而言,从下种到收获一般需要150天左右的时间,每年8—9月是收获黄金季节,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特点灵活调整播种日期,如应在预计首次降雪来临前至少一个月就应该停止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以此确保能够在最佳时期内完成所有必要的农事操作。

(二)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是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种植马铃薯的两个关键手段,以“陇薯7号”为例,种植户应当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进行种植,一般推荐每亩地种植约4000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确保个体生长空间充足,又能促进群体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在进行间作套种时,种植户应该选择与其生长周期相近但根系深浅不同的作物(如豆类)进行搭配,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两种植物之间争夺同一层次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而且豆科植物还能通过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为马铃薯提供更多营养支持。此外,某些伴生植物还具有驱虫或吸引益虫的功能,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种植户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密植和套种,以此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质量。

(三)进行科学施肥管理

要在高海拔寒冷的民族地区成功栽培高山马铃薯,科学施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样以“陇薯7号”为例,在种植前,种植户应该评估选定土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对于酸性较强的土壤,种植互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来调节;而如果土壤中缺乏必要的养分,种植户则需提前施入适量的农家肥或商品化的复合肥,以此提高土壤肥力。在选择肥料的过程中,“陇薯7号”在营养需求上也有其特点。一般而言,种植户可以使用氮磷钾比例均衡的复合型肥料作为基础追肥,同时根据植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时调整各元素的比例。种植户也可以选择农家肥或者堆肥,这些天然材料不仅能提供必要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一般每亩施用量约为1-2吨,然后配合适量的磷钾复合肥来满足植株生长初期的需求。

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把握“量”和“方法”非常重要。在施肥的“量”的把握上,种植户应该按照土壤测试结果来确定最佳施肥量,一般而言,在高海拔寒冷地区,“陇薯7号”每亩地所需的纯氮约为8-12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2-15公斤左右。在施肥的“方法”上,种植户可以采取条施、穴施等方式将肥料直接放置于种子旁边或根部周围,抓住苗期、块茎膨大期及收获前一周三个进行施肥的主要阶段,进而获得高产优质的马铃薯。

(四)对种薯进行科学处理

要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成功栽培高山马铃薯,对“种薯”进行科学处理非常关键。首先,在种植前的“切块”阶段,种植户应该确保每块上至少有一个芽眼,增加发芽点,促进马铃薯后期可以更快更均匀的生长。切块完成后还要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晾晒1-2天,直到切口处形成一层薄薄的愈合组织。其次,为了防止土壤中的病菌感染新栽植的土豆苗,种植户需要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彻底地消毒处理,如可以在使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几分钟,或者将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进行配制后喷洒于表面,以此实现消毒处理。最后,考虑到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可能影响发芽率,种植户可以通过人工方式促进种薯提前生根发芽,如可以将处理好的种薯放置在温暖湿润(约20-25°C)且避光的环境中几天至一周左右时间,直到看到明显的小芽出现即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催芽以免造成损伤。当然也可以直接下种,就是不把马铃薯切片,调和好牛粪等制作的肥料土,将马铃薯芽头朝上,进行掩埋即可。

利用地膜提高地温

要想在高海拔寒冷民族地区栽培高山马铃薯,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温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以“陇薯7号”为例,在甘孜等高海拔地区种植该种类型的马铃薯时,种植户首先应该选择向阳坡面或避风处作为种植区域,以此减少寒风对植株的直接伤害并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增加热量积累。但高海拔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且平均温度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种植户可以使用黑色或者银灰色的聚乙烯薄膜,然后将裁剪好的地膜平铺于地面之上,四周用土压实固定,留出适当空间供后续操作(如浇水)。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定期检查并清理杂草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揭膜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高引发病害。最后,在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应该逐渐撤去地膜,让马铃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直至完全成熟。可以说,铺设地膜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成活率和产量,确保其能够有效应对外界不利环境。

五、结语

本文认为可以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实施科学的田间管理和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来改善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四川甘孜等高海拔民族地区的饲草短缺问题,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相关技术,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助力更多民族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同迈向富裕美丽的新乡村。

 

参考文献

[1]李珍.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质量分析研究[J].饮料工业.2023(2):38-39.

[2]鲁江花.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2(6):173-174.

[3]郝玉莲.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45-47.

[4]白延生.榆林马铃薯绿色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22(9):78-79.

[5]全威.马铃薯制品中三类美拉德反应危害物的形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D].江南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