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秀霞

滨州市沾化区富源中心学校,山东 滨州 256810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进而推动学生数学成绩的飞跃。本文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实例,深入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详细探讨其在三至六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并通过对实施效果的深入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助力教师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青岛版教材;有效性。

正文


引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推动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业生涯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独特的编排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视,成为了众多学校的首选。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其独特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交流平台。本文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有效性,以期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方法,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融合了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精髓的教学策略。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精心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深入讨论和紧密合作,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学习与协助。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舞台,更让学生有机会倾听和学习他人的见解,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与智慧的碰撞。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远不止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协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难免会遇到困难。而在小组内,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相互纠正和帮助,共同攻克难关。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从而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学生们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划分数学学习小组
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划分数学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建,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具有多样性,而小组之间保持相对均衡。这样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有效地互补,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小数相关的情境,如超市货架上商品售价、温度计测量读数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小数的读写规则。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纠正,从而更好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二)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植树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和数量。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探究出植树问题的规律,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小组合作与积极探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各小组进行积极探究与深入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帮助。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将圆分割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做好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总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做好对各小组学习情况的总结,主要是总结各小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总结本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通过总结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纠正和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减法运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出题、相互解答。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内,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从而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分工、共同协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从而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角的大小。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究角的度量方法。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改进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和指导,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数学教学。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讨会或培训班,让教师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机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例如,学校可以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细则,明确评价内容、方法和要求。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内容
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内容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多样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动手操作和拼组图形来探究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图形的拼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探究发现,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拼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个体差异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个体差异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所在,从而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分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更深层次的比例应用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掌握比例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充满智慧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分组、多样化的问题情境、积极的合作与探究,以及有效的成果总结,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协助中不断成长。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定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它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智慧的碰撞中成长,为学生的未来铺设一条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林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J].启迪与智慧(下), 2024.

[2]夏广博.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J].  2024(3):268-270.

[3]张文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分析[J].成才, 2024(7).

[4]张东荟.小学数学第三学段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4.

[5]曾敏龙.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研究——以"购物中的数学"为例[J].孩子, 2024(9):52-55.

[6]蒋建琼.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实践研究[C]//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三).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