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
正文
引言:
小学教育作为国家义务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其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鉴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存环境和成长需求,准确把握其学习状况,以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小学数学等课程的顺利推进。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若多数学生未能积极参与,课程的进展与成效将受到严重制约。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无疑是一项核心任务。因此,教师需在每次教育改革中,致力于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巧,充实学科知识储备,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队伍必须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实现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能够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这不仅能够迅速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深化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情境设计还可为后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学生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数学成绩的显著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角度不深入
在教学问题情景设计的初期阶段,教师往往难以全面、精准地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这导致设计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阻碍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不符,便会感觉教学方法过于复杂,进而导致小学数学教育逐渐走向形式化,失去其实质意义[2]。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应用不统一
目前,在构建问题情景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仍面临多重挑战。首要问题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应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偏向于选择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能力。有时,他们甚至提出一些学生从未接触过或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不仅可能导致学生对其数学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丧失对数学的兴趣,而且也会阻碍他们全面融入教师设定的情景之中。因此,情景教学的潜力在课堂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生能力水平差异问题
在设置数学问题情景时,需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成长。对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他们能够迅速理解和解答问题,而对于其他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计划。此外,当前的问题情景评价体系尚存在不足之处。在评价题目情况时,除了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应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现有的评价体系过于偏重于结果,导致一些教师忽视对问题情景的有效评价,从而使得其失了应有的价值。如果过分强调解题的总结和运算技巧,可能会形成“得分至上”的观念,从而忽略一些重要的数学原则。因此,在设置数学问题情景时,应全面考虑评价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3]。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从教材中提炼出适合实际情境的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发掘课堂教学资源,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数学课本中常见的面积与周长问题,教师可以从这些常见的问题出发创设情景。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设计实际测量家中或学校墙体的活动,让学生实践计算墙体的周长。而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可创设“动物笼的周长与面积”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动物体型和生活习性来规划笼子的尺寸。
(二)基于真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构建实际问题情境,能够将数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营造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特定应用,既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又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以《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为例,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可设计如下数学问题:设想有一种糖果,每包含有五个糖果,且每包售价为2.5元。现在共有六包这样的糖果,请问这六包糖果的总价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学生们自主思考,不仅锻炼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关问题,并让学生们进行集体解答。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讨论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鉴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普遍存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概而论的教学方式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产生制约作用。近年来,分层教学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它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需求,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构建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的特点,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确保每位同学都能从所创设的情境中获益。以“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推导出计算公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可设置如“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基础性问题;而对于较高水平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问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如何找到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并准确推导出其面积公式”等深层次问题。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分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其知识的迁移与深化,进一步推动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受益,从而有效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实现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情景,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从而减轻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在构建问题情景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强调问题情景的层次性,既要满足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学习需求,也要促进优秀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使各层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瑞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2024,(04):122-124.
[2]卢国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1):66-68.
[3]赵远梅.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35):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