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创生性主题建构游戏《幼儿园里的一条龙》活动的开展
摘要
关键词
建构游戏、多方面发展、教师支持
正文
一、游戏缘起
一次餐前活动前,教师给幼儿分享了一个《十二生肖》的故事,孩子们对龙产生了浓厚兴趣。孩子们表示想在幼儿园里搭建一条龙,就这样搭建主题确定了——《幼儿园里的一条龙》。
二、倾听幼儿,推进游戏
(一)平面龙初体验
教师带领幼儿通过图片、绘本、视频,充分感受龙的基本特征及不同时候的形态、姿势,随后幼儿绘画设计图(图1),并进行搭建前的分工讨论。
搭建开始,在搭建龙爪时尹航先是采用半圆积木围合成龙爪(图2),郑永泽说:“龙爪是锋利的,要用尖尖的积木。”于是他们选择半圆形积木表示龙爪(图3)。
王书诚:“1,2,3·····那边有6个龙爪,这边5个龙爪,不一样。两边龙爪得一样。”小朋友们听到后,便也数了数,然后不断调试摆放位置,“这边龙爪和那边对齐,就一样多了。”(图4-5)
终于,“平面龙”搭建完成了(图6)。
图1 绘画设计图 图2 半圆形积木围合成龙爪 图3 更换积木形状做龙爪
图4-5 两边龙爪数量不一致 图6 搭建完成的“平面龙”
教师思考:
1.“平面龙”整体形象较为逼真,龙爪的锋利和对称,可以看出幼儿对龙外形特征的了解比较全面。
2.幼儿通过点数发现问题,在不断的尝试摆放中,自然习得左右对称的空间认知。
支持策略:
1.教师通过图片、绘本、视频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充分感知龙的基本特征及不同时候的形态、增强幼儿的认知经验,拓展幼儿的思路。
2.在龙爪搭建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尝试、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我对比来不断调试,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挑战立体龙
“平面龙”搭建结束,孩子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讨论。
汪子沐:“我觉得这个龙太小、太平了!我想搭一条飞起来的龙。”
李白梓玉:“我知道,像大班哥哥姐姐搭的长城那样,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搭个飞起来的立体龙吧!”
于是,挑战“立体龙”行动开始了!
挑战一.龙有牙齿吗?
初次搭建龙头,为了搭建气势磅礴的龙头,孩子们采用四倍单元积木较窄的一面垒高搭建龙头框架。
夏梓墨:“你看我的牙齿,有上牙和下牙。牙齿是自己长出来的,每个人都有,龙也有。”
陈家昊:“龙就像霸王龙一样厉害,我们用这个三角形当它的牙齿吧。”
郑永泽:“下牙直接摆放就可以了,可是,上牙怎么固定呢?”
孩子们根据经验,分别采用双面胶和固体胶两种方法进行粘合牙齿,通过对比,发现双面胶粘的更加牢,统一采用双面胶粘合牙齿(图7-8)。
随后,用添画了眼睛、鼻子等,丰富龙头形象。(图9)
图7-8 幼儿讨论上下牙齿粘合方法 图9 有牙齿的立体龙龙头
教师思考:
1.游戏过程中幼儿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并能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协商、讨论、实践、调整、检验等方式进行解决,除建构领域的发展学习外,更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2.从龙牙的讨论和搭建中,可以看出幼儿通常会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并会根据龙的印象形象,推测龙牙齿是尖尖的,从而选择相宜的积木。
3.在固定上牙问题上,幼儿通过尝试不同辅助材料的黏合,在不断试误中比较,最终选择合适的粘合方法,体现了不畏失败,做事有耐心的特质。
支持策略:
1.教师通过肯定和指导性语言,引导幼儿继续“立体龙”的挑战,让孩子们的搭建方向更加明确,也更因挑战而更加感兴趣。
2.在幼儿有争议时,给予幼儿时间支持、材料支持,让幼儿不断尝试、发现、总结,使游戏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挑战二.怎么让龙身飞起来?
李白梓玉:“就像搭长城那样,底下用积木撑着,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就行了。”
王书诚:“对!撑起来的地方变高,就像拱着身子的毛毛虫!”
于是,他们先用两个六倍单元积木从龙头向下顺延至地面,搭建出两个斜坡,作为龙身框架,再用一个四倍单元积木抵在斜坡下面然后从下往上铺满,接着用六倍单元延长龙身,再用长坡方式搭建拱起的龙身(图7-8)。
图7-8 用斜坡方式搭建龙身
教师思考:
孩子们有了对大班建构作品的赏析经验,从而迁移解决龙身高低起伏问题,其经验模仿建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支持策略:
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大班的长城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了观看、比较、思考的空间支持,为孩子们的经验模仿搭建奠定了基础。
挑战三:龙身遇到墙面阻挡如何转弯?
随着龙身的起伏延长,龙身到达墙面需要转弯了,如何使龙身自然转向右边呢?(图9)
图9 遇到墙面怎么转弯
李白梓玉:“我们可以先抬高最后一节龙身,变成平面,再转右边继续搭建一节一样高的龙身。”
大家在梓钰提议下,分工合作,两个人抬一个人放下面的支撑积木,形成高度平面(图10-11),然后在右边转方向,采用架空方式连接同高度平面,成功使龙身转弯(图12-14)。
图10-11 合作抬高龙身,放支撑柱
图12-14 同高度架空转弯
教师思考:
在搭建转弯时,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对于梓玉同高度架空转弯的想法,大家愿意倾听并尝试,其倾听与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挑战四:我觉得我搭的龙尾更好看!
龙身搭建结束,孩子们很快添加了龙鳞和龙爪。在搭建龙尾时,嘟嘟小朋友将自己设计的龙尾绘画图讲给其他伙伴听,大家一起搭建后,梓玉觉得不好看,又去查看了龙的图片,尝试了另一种搭建方法,说到:“我觉得我搭的龙尾更好看!”(图15-16)
图15-16 两种龙尾搭建 图14 “立体龙”完成
在嘟嘟和梓玉的两种方法中争执不下时,大家陷入了僵局。这时教师询问:“你们要不要邀请大班幼儿作为评委,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好看的龙尾?”大家表示赞同。通过大班幼儿投票,最终李白梓玉的龙尾搭建方法当选,立体龙的作品也终于完成(图17)。
教师思考:
1.基于前期平面龙搭建经验的迁移,在立体龙的龙爪、龙鳞方面很顺利,孩子们自然分工、搭建也更加有序,孩子们建构的内驱力也明显提升。
2.在搭建龙尾的过程中,两个不同搭建方法的孩子,会据理力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均得到进一步锻炼,也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坚持、创造的思维品质。
支持策略:
1.给与空间和材料支持,让幼儿有表达、表征的平台,支持幼儿游戏发展需求。
2.在幼儿意见争执不下时,教师通过建设性意见征询,邀请大班幼儿投票选出,支持并推动游戏继续开展。
三、游戏总结
1.顺应游戏发展,促进幼儿多方面品质发展
龙的建构从无到有,从平面到立体均由幼儿全程参与,亲手完成,这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幼儿在“计划一搭建一分享”的游戏常规中发展计划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设计图和讲解设计图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交流与表征能力;在搭建龙身转弯的游戏中发展协商合作能力;在搭建龙尾的过程中,结合图片经验充分想象,发展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同伴交往能力;随着游戏不断深入,幼儿的作品细节不断增多,搭建能力得到提升;游戏中龙爪的对称、点数等,有效地提高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特征的认知;幼儿团队合作、基于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理念在本次活动中逐步渗透、螺旋上升,儿童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2.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整个游戏开展、推进中,教师把选择权交还给幼儿,退在幼儿身后,通过观察、分析,教师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的需求;通过启发式或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提供适宜性的支持策略,促进幼儿相互合作和探究,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通过教研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