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园通过生活化、常规化和班本化的劳动教育,针对幼儿年龄段发展目标的差异,为幼儿打造生活化的游戏和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劳动,在劳动中生活。
一、具体的实施策略:
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劳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一)日常生活劳动
从小班幼儿开始就在一日生活的实践中自己上厕所、穿衣服、脱衣服、穿鞋子、吃饭、收拾餐具等,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提升自我服务能力;中班幼儿会在老师的帮助下打扫班级卫生、归纳班级物品,帮助其他小伙伴整理衣物、鞋子、清理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大班幼儿则会主动承担清洁幼儿园公共区域和公用游戏材料的责任,照顾植物、帮助饲养动物,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情感。不同年龄段的活动都能够以幼儿为中心,用贴近幼儿生活情景、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劳动,让幼儿在劳动中带着乐趣进行创造,体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节日主题活动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教师引导孩子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行为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在家中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实践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活技能,懂得了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例如在“三八节”“五一节”来临之际,各班老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规律,让幼儿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等体验式劳动,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另外结合节日或特殊日子,设计相关的劳动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从小树立自己的美好愿望。
(三)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成人的劳动场景,如超市收银员、医生、厨师等。木工坊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其中的劳动实践活动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在这一方小天地锻炼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品质,充分享受着劳动带来的乐趣,欣赏着劳动成果给予的成就感。木工坊活动只是幼儿园“全员、全程、全面、全域”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
活动中,孩子们化身“小小匠人”,在木工坊活动中大展身手。刷墙涂鸦、砌墙垒砖、木工维修……孩子们戴着安全帽、手套、护目镜,有模有样的操作着手中的工具,他们认真的模样,让前来参观的老师和家长们忍不住赞叹连连。
孩子们还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能修理的材料进行修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了更多的职业体验,也对劳动的辛苦有了更深的感受。清洁材料也被孩子们称为给材料“洗澡”,孩子和老师们拿起抹布、盆子等工具一起为材料“洗澡”,让孩子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游戏材料。
(四)种植和养殖活动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体会袁隆平爷爷“禾下乘凉梦”的伟大,开始一次种植体验活动,孩子们挽起裤腿、卷起袖子,和老师一起拿起铲子、铁锨将种子播种在种植园,共同照顾,期待它长大;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深刻地体验到“粒粒皆辛苦”的意义,一起在春天种下“劳动”的种子,陪伴他们发芽和成长。
(五)环保意识培养
通过回收利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劳动习惯。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商量了同伴们的任务及分工,积极参与幼儿园垃圾分类、大扫除等活动并乐在其中,为守护幼儿园和班级内部的环境整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还制定自己的劳动计划,努力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变得焕然一新,从小树立保护环境和劳动的好喜欢。
(六)家园有效合作
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在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家长也能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建立全面、详实的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家长进入幼儿园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为幼儿进行生动的劳动教育,为他们带来真实的劳动体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家长志愿者活动中,家长身穿红马甲以志愿者的身份“零距离”参与幼儿活动,和孩子一起在马拉松健步走活动后清理活动场地;在进社区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清洁社区卫生。
家长的榜样示范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又可以让他们在亲子和谐有爱的互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家庭每日计划:
1.把家务劳动纳入“每日计划”中,在家里有目的性地让幼儿承担一些家庭劳动的任务(如摘菜、洗菜、拖地等)
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洗碗、扫地、扔垃圾等,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家长要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能够尊重其劳动成果。如不落丢垃圾、不踩踏花草、不乱闯马路等。
(七)自主游戏活动
自主游戏成为幼儿园中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自主游戏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快乐的游戏体验和深度的学习、思考,更是他们劳动的良好契机。收集材料、取出材料、收纳材料等一系列行为,在成人眼中是小事一桩,但在幼儿眼中却是“无条件”的劳动教育。幼儿园一直坚持让幼儿自己在生活中收集游戏材料,在游戏中自己和伙伴合作从材料架上取下材料,结束后自行对材料进行收纳。
(八)劳动教育课程
设计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的常规教学中。以自身发展为基础,着眼幼儿、教师、园所可持续发展,开发并实施五大领域课程(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节日文化课程(二十四节气、妇女节、劳动节、端午节、泼水节、种植节等)和特色体验课程(特色健体课程、STEM 特色教育课程、音乐新体系)三大课程体系。节日文化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一大特色亮点内容,为丰富、深化幼儿对节日的感受,体验不同节日中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幼儿园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如《我是小小值日生》,值日生是一个需要服务他人的角色,从孩子们对值日生的理解,能看出孩子们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老师们也布置了可互动的环境,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让值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九)安全教育渗透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引导幼儿了解校园、社区、交通等环境中的安全要求,学会保护自己,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得不少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不同家庭背景和孩子个体差异的存在,部分孩子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参与度存在差异。其次如何将劳动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以及如何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等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三、改进策略与建议
1.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2.制定系统的劳动教育规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确保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评估劳动教育的效果。如开展项目展示、个人竞赛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增强劳动教育的系统性。
通过这些策略,幼儿不仅能学习到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能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幼儿自身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劳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获得成就感。也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中明白了劳动的本质,虽然辛苦,但是也很快乐,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视野,也传承了“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