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对策
摘要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
正文
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一旦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社会许多领域都将陷入瘫痪。电力的广泛应用给电力设备提出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要求,对其安全性能以及自动化水平都带来了极大挑战。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代替人力进行高风险的工作,并对数据进行精确度更高的分析处理,是电力系统智能化之核心组成部分。该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智能化的脚步向前迈了一大步,使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愈发安全、精准、高效,极大的提升了其服务水平。
1 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电力公司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电器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自动控制功能和一种自动检测功能。借助这些功能,您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远程控制、远程协调和远程监控。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作为电力公司,我们利用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收集、分析,以有效地实现电力工程的远程管控。电力工程。这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电力工人可以使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量。同时,如果发生多起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该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保障了电力工程的顺利运行。对于政府而言,相关配电技术和电力自动化可以适当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城乡配电网络水平。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城乡电网的运行能力,还可以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乡电网中的广泛应用。
2 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2.1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老化问题
2.1.1 电气自动化设备导线问题
电气中有很多的连接管和电线。如果电线总数较多,连接管内部空间较小,严重影响电线排热。一些企业对电气施工现场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造成电气工程线路分布范围偏移,无法达到预想规范要求。除此之外,电线的长久应用会使绝缘层老化。假如电线长期性在高温环镜中,其安全系数会降低,电线很容易毁坏、出现火花或者易燃易爆。
2.1.2 电气自动化设备细节问题
腐蚀剂是电气安装维护保养和查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应用腐蚀剂后,维修人员应消除电气安装表里残余的腐蚀剂,避免电气自动化设备被浸蚀。在检修电气专业电源开关时,必须先断开与电源开关相接的相线,但不断开相线就着手检修电源开关的情况比较广泛。
2.2 接地系统设计不合理
接地系统做为接地装置工程项目的关键构成之一,其施工质量会影响到工作人员安危和机器设备的平稳运作。接地装置工程项目涉及到铜包钢、裸铜心线、镀锌扁铁等原料的应用,施工技术包含焊接。一般情形下,路面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规定铺设在0.8m左右。但在实际作业流程中,因为镀锌扁钢钢筋搭接总面积不够、热镀锌层过薄、电焊焊接面小、回填品质差等问题,文明施工对策贯彻落实不合理,明显缩短了接地系统的使用期限。
2.3 线路方面的问题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中有很多管路和电缆线。当电缆总数相对来说比较大时,管路内部空间较小,会对电缆线排热造成一定的危害。与此同时,因为一部分企业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环节沒有高效的管理方法,很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的具体电缆线分布区与预计的设计规范有所差别。这种问题将加快电缆线内绝缘层的一部分老化。一旦电缆线长期性处在高温情况,便会减少电缆线的使用期限和安全系数,从而造成电缆线毁坏和泄露。
3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对策
3.1 建立有效防范意识
随着我国各行业各领域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电力企业所承担的任务愈发重要,而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良好状态是企业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好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通常而言,针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问题,应自上而下建立科学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即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使用中,建立安全、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设备在使用中的操作错误、参数设置等引发的故障问题,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3.2 健全安全生产机制
电气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应科学安排好工程中的各项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科学的预测,消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电气工程安全系数,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企业内应建立起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各项操作流程都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整改工作,减少企业生产安全隐患。 最后,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为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实质性的调整建议,科学管控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状况。
3.3 改进并落实安全措施
企业在完善自身的安全机制外,还应对其进行严格的落实。在运营过程中,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原则,全面掌握国家在相关方面所发布的责任制度。在进行制度的落实过程中,企业可以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设立相关的安全负责人员,各人员之间做好互相的协调工作,以实现工程的顺利开展。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项细节的监督管理,排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企业还应定期的展开安全会议,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在会议上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切实的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
3.4 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为确保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落到实处,企业应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保障硬件基础。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企业应做到及时的更新处理,加大设备的改进力度,重视企业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管理,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检测。 同时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考虑引进先进的,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自动化设备,研发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还应将防护工作落实到基层,确保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人都配有防护设备,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正常佩戴防护设备,展开生产工作。 同时为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企业还可以定期的进行培训,聘请相关领域内专业的讲师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对表现优异的员工采取激励机制,保证资金投入,以此不断的提高企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安全系数,确保企业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地位日益突显,对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尤其是电力企业重要的生产工序,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依赖性更强,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维护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注重提升自身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及时化解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从而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企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建成,刘成文,刘星.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南方农机, 2018,(01):180-182.
[2]马德新,王术贺.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180-182.
[3]张自强,周郝玉,王鑫鹏.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4):17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