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学生思维;激活策略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与丰富的故事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多种思维,如文学作品带来的形象思维,文章结构、议论性文章的论点论据分析等带来的逻辑思维,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讨论形成的批判思维,习作练习带来的创造思维,文学人物形象多样塑造凸显的辩证思维,丰富多样的国内外文学作品促发的跨文化思维,情感故事形成的情感道德思维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做好学生的思维激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一、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激活现状分析
(一)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小学生在思维发展上有着鲜明的特点,第一,小学生的观察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为较为精确的知觉,注意力也在慢慢形成,从无注意力向有注意力过渡,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注意的范围也相对较小,第二,在想象力上,小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较多,有意想象逐渐增强[1]。第三,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基本建立在具体的情境和较为直观的形象上,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弱,思维逻辑处于从具象向抽象发展的阶段。总体来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潜力,但同时也受限于年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由教师进行发掘和激活。
(二)影响学生思维激活的要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影响学生思维激活的要素主要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的个人水平、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和趣味程度会影响到思维的活跃程度,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往往思维会更加活跃,反之则思维调动乏力,甚至在课堂上不进行思考。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对学生的思维程度激发相当有限,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个人水平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程度以及教学能力水平,这些都会对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关键影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则比刻板严肃的学习环境对思维激活更有裨益。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个体差异也会对学生的思维激活程度与方向等产生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激活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思维激活教学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的逻辑、文章结构、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创新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通过思维激活教育使其得到更好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对思维的充分激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教师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主观想法和情感发展重视程度有限,十分不利于学生各种思维的激活。二是在教学时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大,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等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有限,使得学生思维的拓展程度受到限制。三是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学生没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激活与发展。最后,教师即便意识到了思维激活的重要性,也没有进行特定的思维训练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激活发展得不到有效引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探究
(一)优化课堂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的主要载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关注学生的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作出相关的完整答复,如果学生长时间沉默或回答不当,提问就存在一定问题。另一类是关注问题本身,即只要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回答就是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就是有小问题。第三类是关注思维的,认为有效的提问应当指向开放性的思维,而不应有特定的回答或反应。从思维激活的角度来讲,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思维活动与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有效课堂提问要求教师追求问题的质量和价值,容纳多元与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让每个问题所涉及的观点与内容都能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2]。基于此,教师应当对课堂提问做出优化设计,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读。其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当学生完成回答或发出提问时,教师要能够给予其肯定,并作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进步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一课的基调为民族复兴、爱国情感、责任感。在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提问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发展,例如提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会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伟大的志向呢?”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周恩来的个人经历等进行思考,进而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将其答案进行汇总,并根据答案内容进行分类,如分为时代类原因、个人类原因等,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思维专项训练
针对思维的专项训练,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不同思维类型所展开,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辩证思维等,进而开展不同的训练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活动时,教师应当以分类、比较、推理作为训练活动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思考模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的前5分钟开展描绘字词活动或词语连缀活动,描绘字词活动是由字生字,教师给出一个字,学生根据这个字开展联想,例如教师给出粉,学生可能联想到粉色的花朵,再由花朵联想到不同种类的花,或者带有花朵装饰的事物,如裙子等。词语连缀则是由教师给出2~3个不同的词语,学生将这些词语组合成一个小故事或一段话[3]。
对批判辩证思维的训练主要是激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以及质疑思考能力,这一思维的激活能够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筛选出有利、正确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少不良思想、不良内容对学生的侵害,活动开展时可以采取辩论等形式,教师也可以有意地传授学生如何识别谬误,区分事实与观点等批判辩证技巧。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内容《海的女儿》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堂辩论课,题为“《海的女儿》中小人鱼的结局是否合理”,正方持合理观点,反方持不合理观点,就牺牲与爱、悲剧色彩等内容展开一定的辨析。
创造思维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较为突出的一项思维能力,学生们往往能提出十分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既有可能没有价值,也可能是新颖、有价值的,无论是想法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例如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会,续写课文等。对学生跨文化发展思维的培训是顺应当今全球化的潮流,接触国外新鲜事迹现在已经越来越便捷,学生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要激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对这项思维的训练要多进行多文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理解并欣赏文化、文学的多样性。
(三)丰富日常习作主题
小学语文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习作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文字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丰富的习作主题能够在习作中让学生充分将自己的想象力与语文知识进行结合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造思维。首先,教师可以深入学生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观察等找出一些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依据这类内容进行学生习作主题的确定,学生也能够更多地表达出来自身的想法,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思维的主体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写作的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思维视角与领域,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习作练习,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自然类习作主题,如“四季的变化”“最喜欢的动物”,或是家庭类习作主题,传统文化类习作主题“家乡的民俗”“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阅读感悟类主题、友谊类主题、科技创新类主题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故事的续写或改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科幻主题创作,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塑造开放性课堂的有效方法,也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情景模拟中常需要由学生来进行角色的扮演或完成固定游戏,或是解决一些情境中正在发生的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学生需要熟读课文来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情,金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问题的解决,能够激发学生的时间思维,情境创设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往往有较为具象的场景图片、视频等辅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古诗《塞下曲》为例,全诗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诗中虽无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4]。由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月夜捕猎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自发的联想与新形象的创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形象思维发展。
(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客观上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其形成原因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的社会环境、个人认知水平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进行个性化的思维激发教学。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首先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在思维激发活动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在学生思维训练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思维发展方向指导。同时,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纸的发明》为例,在进行这一课学习时,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来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一些学生则可能对历史和古代文明更为关注,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尝试制作纸或纸艺手工等,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造纸的简易方法,简单的造纸实验视频等,鼓励学生进行造纸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于第二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其进行思考,例如布置课后作业:“纸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批判思维,对第三类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发挥创意想象,制作手工艺品,例如剪纸、纸灯笼等。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语文学科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开展思维专项训练、丰富日常习作主题、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来激活学生的创造、形象、历史文化、批判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连坤,傅荣,王玉霞.第三部分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7):35-37.
[2]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31(04):65-70.
[3] 刘艳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9):54-55.
[4] 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