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传统节日文化;幼儿园;劳动教育
正文
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形式,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有助于文化内容的传承和发扬,教师应主动获取文化内容,增加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组织,提高幼儿对劳动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文化认知,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是独特的文化来源。就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主动开展文化融合,注重传统节日中劳动教育价值的深度挖掘,但是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活动内容不够深刻。部分教师在传统节日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只是带领幼儿了解节日的来源、习俗,并没有与劳动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导致幼儿园教育缺乏创新性和传承性。同时,教师在劳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未能考虑幼儿的主观性需求,只是根据自己对幼儿个人发展的判断,开展系统化的活动组织,对幼儿的文化认知和理解缺乏深刻考察。这样一来,导致劳动教育活动趣味性不强,无法满足幼儿的个人探索需求,不仅导致幼儿的文化理解深度不足,还降低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1】。实际上,传统节日文化丰富多样,作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教师需要开展深度挖掘,做好劳动教育的课前准备工作,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完成多样化的活动组织。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可用的文化内容,提高个人教学能力,将传统节日文化真正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实现对幼儿深刻的文化引导。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分析
(一)创设积极的文化环境,引导幼儿深入感知
在传统节日文化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文化环境对幼儿劳动知识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有保持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有可能引导幼儿深入感受和探索劳动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实现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然而,幼儿的主观性需求较强,文化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刻的劳动价值。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工具等,在班级内部布置与节日文化相关的场景,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创设积极的文化氛围,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清明时节倍思亲,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祭奠自己的亲人。为了带领幼儿深入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介绍清明节的来源,让幼儿在课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制作黑板报,以卡通图案为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文化内容渗透于幼儿园的每个区域【2】。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纸花,古代人民都使用这种纸花来表达自己的亲人的想念,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感受劳动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态度,在无形中得到情感上的感染,引导幼儿深入感知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理解
主题教育活动的知识集中性较强,作为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的重要教育形式,教师应深入把握主题的设计和规划,完善主题教育方案。为此,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层面出发,发现幼儿的直观感受需求较强,通过多媒体动画、图片的呈现能够深化幼儿的理解,强调主题教育方案的趣味性和深刻性。在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搜集更多的文化资料,积极了解传统节日的民间活动、习俗文化等,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解决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的各种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合劳动教育的内涵,引导幼儿深入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设置“忆中秋,赏明月”的主题活动,收集更多的主题资料,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吃月饼、赏月、放花灯等。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呈现关于中秋节的动画视频,幼儿通过视频内容了解更多的中秋节知识,获得直观深刻的文化感受。在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穿汉服,共同参与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与教师一起装扮教室,收集更多的中秋节元素,共同参与到教室环境的维护中。在教室主题布置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虽然装扮动手的过程很复杂,但是最终的成果很好,在自己装扮的环境中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加深幼儿对劳动内涵的理解。
(三)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
传统节日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不仅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还需要考虑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深度融合,让幼儿学会具体的劳动技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辅助教师的教学引导,真正带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运用劳动技能。为此,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前联系家长,了解幼儿家庭节日活动的庆祝方式,让家长认识到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工作,向幼儿传授更多的文化内容和劳动技能。
例如,在春节来临之际,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较为深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 “小朋友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呢?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幼儿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孩子说春节可以放假,有的孩子说春节可以放鞭炮,还有的孩子说春节可以收红包。为了带领幼儿对春节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以及感受劳动技能的实践,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记录幼儿在春节期间的劳动情况,教师可以布置春节小任务,“同学们在春节期间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向爸爸妈妈提问春节是什么呢?”家长在这期间应主动带领幼儿了解春节的文化内容,形成积极的劳动意识,能够主动帮忙,共同制作年夜饭,参与家庭大扫除【3】。
(四)呈现传统节日文化作品,提高幼儿的自主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落实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传统节日文化作品,作为劳动内容的传承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性格活泼,动手能力较强,往往无法静下心来听教师讲各种理论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呈现传统节日文化作品,通过讲故事、制作工艺品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感受劳动技能,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元宵节、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作品,元宵节为幼儿提供花灯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共同制作花灯,在花灯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体现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包粽子,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体会劳动人民的生活。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将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教师应把握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完成劳动教育的创新性规划,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参考文献
[1]沙裕燕.幼儿园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与行[J].华人时刊(校长).2023(2):38-39.
[2]肖丽华.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 2021(19):49-50.
[3]徐秋.让传统节日“动”起来——传统节日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J].幼儿100(教师版).2023(Z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