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何艳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摘要

本文聚焦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及其实施效果。通过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以及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索,旨在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此外,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对教学成果的有效评估与反思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

诗歌教学;审美能力;学生发展;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正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指向‘诗教’的初中语文古诗

词深度教学策略研究”(批准文号: C-c/2021/02/9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诗歌教育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塑造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力的关键手段。通过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诗歌能够传递深刻的情感与哲思,对于促进青少年的美学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

1.诗歌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歌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通过独有的语言艺术形式及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体验美学价值和产生情感共鸣的宝贵机会。在美育过程中,诗歌的学习是文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青少年审美感知力、鉴赏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关键渠道。诗歌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深入体会诗作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灵世界,进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此外,通过对诗歌中象征性意象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增强其美学判断力。再者,诗歌特有的韵律美、节奏感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审美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发挥诗歌的美学教育作用。通过实施诸如朗读、讨论及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诗歌之美,进而提升其审美鉴赏力。此外,还应当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每首诗背后蕴含的文化与历史脉络,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于诗歌深层审美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在审美教育领域,诗歌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诗歌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开放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学习诗歌,学生们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个人的审美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

2.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元素分析

作为一种高度浓缩且富有韵律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诗歌审美特性的探讨对于深入理解其美学价值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这些审美特性主要由意象、情感表达、节奏感及音韵构成,它们共同塑造了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最为关键的审美特征之一。它能够将抽象的情绪与思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从而激发读者内心的共鸣。教育者在教授诗词时,应当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层信息,进而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生动描绘,能让学习者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还能让他们领悟到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敏锐洞察及其深刻体会。情感在诗歌鉴赏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诗作通常富含各式各样的情绪,例如爱慕、憎恶、喜悦以及悲伤等,这种情感的传达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并激发共鸣。于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倡导学生通过诵读与探讨等形式来感知诗词里的情感变化,进而增强他们对情感的认知及表达技巧。经由这类教育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诗词内在含义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其发展出对日常生活中多样情感更加敏锐的感受力和同理心。节奏与韵律构成了诗歌美学的外在展现,它们为作品增添了音乐性,并加强了其情感传达力。在进行诗歌教育时,教师应当着重于教授学生有关节奏和韵律的知识,借助朗读练习,使学生们能够体验到诗歌中的音律之美,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比如,通过对“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式韵律特征的探讨,学习者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到古典诗词中蕴含的声韵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诗歌中的节奏感。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1.当前诗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育领域,教师们已经开发出多种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现今的教学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诗歌之美。通过构建相关情境、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及指导学生尝试创作诗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着重于讲解诗歌背后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脉络,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诗词艺术深层次的理解。借助包括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多媒体资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互动性,营造了一个既轻松又愉悦的学习环境。另外,老师们还致力于将诗词鉴赏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相联系,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诗歌之美,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持续反思并总结经验,旨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他们认识到,诗歌的教学在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鉴赏力及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成长,激励学生们勇敢地分享个人观点,并对学生的创造性表达给予充分尊重。

2.诗歌教学中的审美障碍与对策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育领域,尽管许多教师已经进行了多种积极的教学探索,但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若干挑战。比如,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与鉴赏诗歌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可能源自于他们对诗歌语言风格不够熟悉,或者是难以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应对上述挑战,教育工作者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首要措施是通过简化诗文表述并解析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来增进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借助朗诵与记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捕捉到诗歌特有的节奏感与音律美,进而提升他们对于诗歌文本细腻之处的感受力。此外,教育者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于诗歌情感层面的理解,并促进其情感上的共鸣。这类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能够积极地推动他们情绪健康的发展。

三、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构建相关情境被视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学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于诗歌内容及其背后含义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些情境往往与所学诗歌紧密相连——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历史背景、情感色彩及象征意义,进而丰富他们的审美经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与诗词相关的图像、乐曲及视频资料,或是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亲身经历诗词中的情境。以讲授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为例,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应的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到诗词中所勾勒出的美丽景象,从而激发他们对诗词内容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构建学习环境时,教育者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及自我表达。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自行挑选感兴趣的诗词场景进行深入研究;或是在小组讨论中,鼓励他们交流个人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与体会。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审美鉴赏力,还能有效锻炼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互动探究,深化学生审美体验

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探索的方式是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关键手段之一。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诗歌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在探讨中逐渐培养起个人的审美鉴赏力与批判思考能力。该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交流讨论、团队协作及自我反省等环节,共同挖掘诗歌背后隐藏的意义及其美学价值。互动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小组讨论、诗歌创作及朗诵竞赛等多种形式。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们能够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感受,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探讨中获得多角度的见解。这样的互动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能力。诗歌创作作为一项促进深度互动探索的有效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在掌握特定诗歌风格与技巧基础上的个人表达。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锻炼了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还将个人情绪和经历巧妙地融入作品中。此类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艺术形式及其内涵,并且对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及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作用。诗歌朗诵竞赛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互动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演绎过程中深刻体会诗作的韵律美及其蕴含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把握诗词的艺术表达手法,还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技巧及公共演讲能力。

四、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

1.诗歌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在诗歌教育领域,通过创新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显得尤为重要。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平板电脑与网络资源,来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体验。借助这些技术工具,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广泛的诗歌资料库,这其中包括了多位诗人的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多媒体形式的诗歌展示等内容。这种方式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还极大地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得以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将诗歌教育与艺术、音乐等领域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把诗歌转化为歌曲,或是为诗作绘制插图甚至制作动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还能促进他们在多学科知识上的综合应用能力。教育工作者还探索了将诗歌教学与实际社会活动相融合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诸如诗歌朗诵会和诗歌节等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此类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个人自信的提升。

2.诗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在诗歌教育过程中,评估与反思教学成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及增进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准确地测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有助于他们适时调整并优化教学方法。诗歌教学成果的评价方法丰富多样,涵盖了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提交状况、个人诗作水平以及在理解性测验中的成绩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多维度的评测工具,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审美鉴赏力的成长轨迹。在进行评价时,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于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覆盖与公平公正,以确保最终评价结果能够准确无误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既包含选择题等客观题目也包括论述题等主观题目的考试结构来检验学生们对于诗歌相关知识的记忆及理解程度;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撰写论文或进行口头演讲等形式,进一步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除了常规的书面测试与口头答辩,教育者们还可以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例如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这类评估方法能够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度,提升其个人反思技巧,还能够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精神。完成评估后,教师应当对结果展开细致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对学生在诗歌理解及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剖析,能够帮助教育者识别出当前教学环节中的潜在问题,并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优化教学计划和方法。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自我反思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教育工作者需要定期审视其授课方式的有效性,考量这些方法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以及是否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并欣赏诗歌中的艺术魅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内省与适时调整,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成长与发展。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领域,诗歌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与鉴赏力的发展。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诗歌教学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也在经历不断的革新与发展。教师们应当致力于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并进一步培育其美学素养。此外,教师还需定期回顾并评估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从而为学生们的全面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姬璐晴.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43 (35)

[2]陈玥玥.探究基于情境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4 (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