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管理者角度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驱力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赵彤

沈阳城市学院,辽宁沈阳 110112

摘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但其提升常面临资源不足、评价体系局限等困难。通过探讨内驱力在教学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创建激励支持环境、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强化学习共同体等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激发教师内驱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教学能力,内驱力,高校教师,激励策略,自我效能

正文

引言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教学资源不足、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以及职业压力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内驱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动力,决定了教师能否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并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如何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校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中内驱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将首先界定教学能力内驱力的概念,分析教师当前教学能力提升的内驱力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最后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验证与效果分析。

1 教学能力提升内驱力的概念界定

1.1 内驱力的定义与特征

教学能力内驱力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基于自身需求、自我实现以及职业认同感而自发产生的积极动力。内驱力不仅表现为教师主动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意愿,还包括他们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和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内驱力不同于外部激励,后者通常依赖于外界的奖励、晋升机会或制度性要求,而内驱力更具有自发性和持久性。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驱力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驱力具有内在性,教师的教学改进动机源于自身的需求与追求,而非外部强加的压力。其次,内驱力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于外部激励的短期效果,内驱力更能持久地维持教师对教学改进的热情。最后,内驱力还具有自主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决策和改进行为更多地基于自身的专业判断与自我激励,而非单纯遵循外部指令。

1.2 内驱力在教学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教学能力内驱力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内驱力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使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被动接受外部激励不同,内驱力使教师能够更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运用创新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例如,一些教师会主动参加各类教学培训,甚至自发组织教学研讨会,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内驱力也能使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应对变化和困难。

此外,内驱力与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紧密相关。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是指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而自我效能感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心和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信念。内驱力能够帮助教师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成就与意义。当教师感受到自我效能的提升时,他们会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改进教学方法,这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内驱力。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内驱力还在教师的教学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强烈内驱力的教师往往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敏感,并愿意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互动式课堂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一些教师在意识到传统讲授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后,会主动尝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使教师自身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成就感。

最后,内驱力在教学能力提升中的作用还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上。内驱力使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与单纯依赖职称晋升或薪酬奖励的外部激励不同,内驱力驱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改进空间,参与专业学习社区,从而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共同成长。这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当教师自发追求专业发展时,才能够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变革和进步。

2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驱力现状分析

2.1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困难

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不足问题。许多高校在资源分配上倾向于科研领域,而忽视了教学方面的投入,导致教师缺乏充足的教学培训机会、教学工具和材料支持。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实践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条件,进而影响了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学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专业发展计划,使得教师的成长更多依赖于个人的自我努力,而不是系统的组织支持。

其次,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许多高校的评价体系更注重科研成果而非教学效果,这导致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非教学改进上。这种评价导向不仅削弱了教师的教学内驱力,还使得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教学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此外,评价的标准往往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和成效,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教学能力提升的热情。

2.2 教师内驱力现状与影响因素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内驱力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强烈的职业理想和自我实现需求,能够持续保持较高的教学内驱力,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改进活动;而另一些教师则因外部激励不足或工作压力大,表现出教学内驱力不足的情况。教师的内驱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

个体因素方面,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内驱力的重要因素。那些对教学工作具有高度热情、能够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的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教学内驱力。而对于那些职业认同感较弱、对自身教学能力缺乏信心的教师来说,他们的内驱力相对较低,难以主动投入教学改进。此外,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也会对内驱力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刚进入职业生涯的教师由于对未来充满期待,通常具有较高的教学内驱力,而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部分教师在面临职业倦怠和外部激励缺乏的情况下,内驱力会有所下降。

组织与制度因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内驱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的管理政策、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都会对教师的内驱力产生直接影响。如果高校在管理上能够更加重视教学的地位,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支持机制,例如通过教学奖项、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激励教师的教学努力,那么教师的教学内驱力会显著增强。而相反,如果高校缺乏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和激励,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此外,学校的教学文化和同事之间的合作氛围也会对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影响。一个支持教学创新、鼓励合作的环境,能够激发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内驱力。

3 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驱力提升的策略

3.1 创建激励支持环境

为了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内驱力,教育管理者应致力于创造一个能够支持教师成长的激励环境。首先,应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教学指导,或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应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使之更加注重教学表现和学生反馈,而非单纯的科研成果。通过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增强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3.2 鼓励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教学内驱力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增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优点与改进空间,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学校应努力营造一种认可和支持教师教学成绩的文化,通过表彰优秀教师、分享成功经验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热情。

3.3 强化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建立和强化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提升教学内驱力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相支持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教师共同成长的动力。教育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备课和教学研究,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来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和院系管理者也应在教师合作中发挥支持作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组织保障,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和教学改进活动。

4 实践案例与效果分析

4.1 案例1:某高校内驱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与效果

为了验证内驱力提升策略的有效性,某高校实施了一项教学能力内驱力提升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改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具体来说,学校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邀请外部专家进行指导,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此外,学校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对教学表现和学生反馈的权重,以期激励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进中去。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合作和经验分享来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积极跟进,并对教师的反馈进行收集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发现教师在教学改进方面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教师表示,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不仅拓宽了他们的教学视野,还增强了他们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信心。此外,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使得教师的教学努力得到了更充分的认可,一些教师因此而感受到了职业成就感的提升,愿意进一步投入到教学中去。总体来看,该计划在激发教师内驱力、促进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2 案例2:教师团队学习与内驱力提升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某高校通过教师团队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内驱力。学校成立了若干个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学习小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学校还为这些小组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如会议场地、图书资料和专家咨询等。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挑战,共同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

团队学习的结果显示,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显著提高。一些教师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尝试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团队学习还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更愿意相互帮助和支持。学校的调查数据表明,参与团队学习的教师普遍表现出更高的教学投入度和职业满意度,内驱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支持环境、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均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内驱力,提升其教学能力。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说明提升教师内驱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5 结论

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内驱力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的系统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内驱力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如创建激励支持环境、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强化学习共同体等,能够显著提升教师的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超,王中强,刘梅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3):13-17.DOI:10.16681/j.cnki.wcqe.202303004.

[2]李华伟.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内驱力的内涵、特性及激发路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3):83-90.DOI:10.16246/j.cnki.51-1674/c.20230719.001.

[3]周亚芳.缺失与生成:心理契约视阈下大学教师教学内驱力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2(01):51-54.DOI:10.16119/j.cnki.issn1671-6876.2023.01.005.

[4]季琼雨.“职业幸福感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内驱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24):82-85.

[5]徐玲,杨靖民.地方高校教师职业成长内驱力影响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8):238-239+300.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6.16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