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内俄语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多维评价体系构建——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贾俊丽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36

摘要

随着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河南城建学院在俄语教学上进行了模式革新与多维评价体系构建,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学院在课程设置、双语教学、课堂与课外活动丰富性等方面的实践,总结了多层次课程设计、外教授课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成效。同时,过程性评价、口语测试及反馈机制的构建,使学生在语言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这一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在培养国际化俄语人才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并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俄语教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俄合作办学、俄语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跨文化交流、河南城建学院

正文

引言

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俄语作为沟通中俄两国的重要语言之一,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河南城建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语教学的需求显著提升。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在应对学生俄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局限。多数俄语课程依赖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受限,尤其是在真实交流场景中的听说能力有所欠缺。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亟需对俄语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并建立以多维度、多层次为特色的评价体系。本文旨在以河南城建学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深入探讨该校在俄语教学模式革新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并对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

1 中外合作高校俄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挑战

1.1 河南城建学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概述

河南城建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为土木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跨国教育机会。这一项目采用四年制培养模式,从大一开始便将俄语作为核心教学内容,逐步帮助学生从零基础达到能够应用的水平。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在大一至大二阶段主要学习俄语精读和俄语语法课程,为其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到了大三,课程转向实用俄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项目还通过引入俄方教师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接受专业课程的俄语授课,这种全俄语的专业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力和俄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1.2 现行俄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城建学院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在俄语教学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当前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现行的俄语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的语言学习偏向书面化,听说能力的提升较为有限。大部分课堂活动仍以教师为中心,缺少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学生在真实交流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其次,由于缺乏日常生活中使用俄语的环境,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俄语的实际运用水平和语言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进而影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

此外,在评价体系方面,当前的评价方式仍然偏重于期末考试和书面测试,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多维考察。单一的成绩评估不仅容易让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水平。

2 河南城建学院俄语教学模式的革新策略

2.1 多层次俄语课程设计

在现行俄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河南城建学院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多层次的俄语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语言学习需求。首先,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学院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基础,设置了俄语精读和语法课程,帮助学生从零基础起步,逐步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进入大三阶段后,课程重心转向实用俄语,以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用俄语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通过模拟日常交流和专业对话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中提升口语和表达能力。这样多层次的课程设计既符合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也为学生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引入外教和双语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河南城建学院在大二和大三阶段积极引入俄方教师,通过双语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专业课程方面,由俄方教师用俄语教授专业知识,使学生不仅在语言上有所提升,还能在专业领域建立起俄语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熟悉度,同时在多文化环境中提升了其跨文化适应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外教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互动性,通过俄语交流和俄语资料学习,学生逐渐适应用俄语进行学术探讨和专业分析。此外,这种模式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教学文化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提升了俄语学习的整体效果。

2.3 丰富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语言实践能力,学院在课堂内外都做出了创新尝试。课堂上,教师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练习听说技能。特别是情景模拟活动,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词汇和表达融入真实对话中,逐步培养其语言运用的流利度和自信心。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进行短期游学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俄语环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这种游学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成果,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俄罗斯文化、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课外实践方面,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与俄语相关的文化活动,如俄语辩论赛、文化展示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悉俄罗斯文化背景。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学生的俄语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教材,而是得到了更为立体的实践训练,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2.4 融合现代科技手段的教学创新

河南城建学院在俄语教学中逐渐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和多媒体教学工具,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言练习,获得实时的反馈,有助于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生动的语言学习内容,例如播放俄语视频、进行线上口语交流练习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使俄语教学更具互动性和生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2.5 教学模式革新的初步成效

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下,河南城建学院俄语教学模式的革新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在俄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在实际交流中的口语表达自信度显著增加。通过情景模拟、外教授课和短期游学等多种形式,学生在真实的俄语环境中更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此外,多层次课程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语言水平,掌握了更多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为其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革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3 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在传统的期末考试基础上,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引入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学院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项目完成情况等纳入总成绩,通过定期的阶段性评估,教师能够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给予反馈。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最终成绩,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激励学生持续积累俄语知识,提升学习动力。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更加注重日常表现,逐步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3.2 引入口语测试与实践能力考核

俄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语言,仅依靠书面测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河南城建学院在多维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口语测试和实践能力考核,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使用俄语。口语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在日常交流和专业情境中的表达能力,评估其在模拟场景中的听说表现。此外,实践能力考核通过项目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公开场合运用俄语,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学院组织俄语辩论赛和文化展示,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展示所学。通过这种实践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3 建立师生反馈机制

在多维评价体系中,及时的反馈机制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关键。学院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交流,通过问卷调查、课后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实际需求。这种双向反馈使教师能够更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及时指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在双语教学和外教授课中,反馈机制更是帮助外教调整教学重点的重要途径。

4 中外合作高校俄语教学模式革新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效果分析

4.1 教学效果的提升

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显著增强。多层次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路径,从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到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表现出更高水平。尤其在双语教学模式中,通过外教授课,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力,还熟悉了专业术语的俄语表达,形成了俄语思维,逐渐能够在复杂的语言情境中自如应对。课堂中的情景模拟、讨论等活动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显著提高了他们在真实交流场景中的应对能力。总体来看,学生的俄语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俄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显著增强。

4.2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多维评价体系的引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过程性评价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将语言学习作为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分数,而是更加重视平时的语言实践和表达机会。此外,口语测试与实践考核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俄语的信心和兴趣,尤其是在俄语辩论、文化展示等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得到了锻炼,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实践能力考核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真实环境中,提升了语言实践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 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短期游学项目、文化交流活动和外教的参与使学生在真实的俄语环境中体验了俄罗斯文化,增强了对该国历史、社会习俗的理解。在游学期间,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俄罗斯高校的日常活动,与俄罗斯学生交流,体验当地文化,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俄语的掌握,也增加了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跨文化沟通技巧。此外,学校定期开展的文化体验活动如俄语电影欣赏、俄罗斯节日体验等,让学生在校内也能接触到丰富的俄罗斯文化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其文化视野。

5 结论

本文以河南城建学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探讨了俄语教学模式的革新策略和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成效。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引入双语教学、丰富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多维评价体系在过程性评价、口语和实践考核等方面的实施,使学生更加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整体来看,这一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创新,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未来中外合作俄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一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公共俄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4,(02):57-61.

[2]李志丹.民办高校俄语专业中外教合作教学模式实践——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J].教师,2021,(02):52-53.

[3]钱小莉.新时代中俄合作办学俄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俄语教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9):156-159.

[4]刘琪.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9.DOI:10.27424/d.cnki.gxmdu.2019.000504.

[5]王蜀涵,张琦,夏婷.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21,19(36):132-135.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2-5042-4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