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现状
正文
引言: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响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国家对社区医疗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医护专业参与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活动,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助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为此,本文从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展开综述,为高职医护专业参与基层医疗服务活动提供参考。
一、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2021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21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南(试行)》(教职成〔2021〕1号),指出要强化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培养[4]。由此可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医护专业学生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具有参与社区医疗服务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开展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对于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促进高职医护专业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对医疗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等,是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5]。因此,通过高职医护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可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高职医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稳定的秩序。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社区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社区建设成为当下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参加社区医疗服务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优质、方便、经济、连续和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医护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学校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生活方式[6]。
3.促进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
高职医护专业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其成长受到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从传统观念看,医护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是以医疗机构为主要工作场所,以医疗服务为职业,而不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从社会环境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现象;从自身条件看,高职医护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因此,高职医护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医疗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还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拓宽视野。
二、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1.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尚处于待完善的阶段,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普遍存在。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开展社区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防治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既能有效减轻家庭和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又能满足居民对优质、便捷、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进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7]。
3.推动高职院校医护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医护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区医疗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又能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重医轻防”“重治轻防”的现象,医务人员对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认识不足,导致社区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临床医学毕业生在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工作的较少。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出现一个护士担任多种职位的情况[8]。社区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医护人员缺乏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对高职医护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两部分。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需完善。高职院校临床医护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临床诊断技术、常见疾病护理、社区护理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医院见习等。其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有待完善,多数社区医疗机构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3.职业教育理念滞后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对社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要求不高,导致社区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低下,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淡薄,且职业技能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匹配,基层医务人员社会认同感低、归属感差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高职医护专业服务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对策
1.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
社区医护人员培训是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服务社区的技能,促进医护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顺利进行。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观摩示范、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组织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和见习;培训内容应以提高基层医生医疗水平为主,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在社区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为其开展多种形式社区教育活动搭建平台,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9]。
2.完善基层医护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考核标准。
社区医护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考核主体,以全科医生为主要岗位,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个人工作绩效与单位发展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与约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通过对基层医护人员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根据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3.强化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奖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点领域,其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区医护人员作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和“守护神”。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奖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并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加财政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并根据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应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式调动基层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基层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医护人员实行以工作数量、质量和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方式和待遇水平[10]。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技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4.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高职院校医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区医疗服务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层、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其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高职院校医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医疗服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结语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情况,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与居民医疗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高职医护专业要想参与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高职医护专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交流。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校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护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楚佳,黄慧.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 16(1):50-54.
[2] 何倩,姜威.高职学生群体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 ——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研究[J].赢未来, 2022(10):41-43.
[3] 贺艳,叶三宁,张莹莹,等.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社区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3):3.
[4] 谌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机制研究——以益阳市村(社区)基层组织人才定向培养为例[J].科教文汇, 2023(12):172-175.
[5] 严晓燕,孙舒,姚春林.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下的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 2022, 35(2):75-77.
[6] 张承业.高职院校参与驻地社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 2023, 39(5):129-131.
[7] 柳彩霞,刘楚佳.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索——基于《2021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NVivo分析[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 32(5):79-85.
[8] 杜娟.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医学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标准的优化研究———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科学》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12):4.
[9] 杨艺萌,康晓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 32(5):92-96.
[10] 沙苗苗,胡新.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功能探究--以深信宝龙社区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8):106-108.
作者信息:杨玲(1982一一),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护理教育、护理心理。
课题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2023-569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