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不断落地,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方针,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要想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必须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由于我国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农村处理污水方式也较为粗放,还存在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的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较快速持续发展改善及国家乡村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大幅跨步的推进,农村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但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率却仅为22%,较城镇污水处理率的93.44%相去甚远。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始研究,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虽有一些污水处理设备问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及其后期运行、管理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这些设备在我国农村的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污水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6月住建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宜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2021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较为规律,通常在早、中、晚时段短时间内用水量激增,而午夜到凌晨时段污水排放量很少甚至断流,同时,农村污水受季节及人口流动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变化,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污水存在着显著的水量变化。另外,受各地不同的供水条件、用水习惯、卫生器具完善情况等影响,农村污水的水质千差万别,处理难度较大。因此,农村污水存在着污水流量小、用户分散收集不便等特点,这对农村污水的收集处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开展,一系列的污水处理技术及其污水处理设备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在农村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对于分散式小规模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主要有生物法和生态法处理,生物法处理采用的主要技术有:MBR膜生物反应器、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接触氧化等,该类技术以一体化设备或钢筋混凝土池体形式对污水进行建站处理;生态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等。虽然目前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多的处理技术应用,但是这些技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应用推广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人工湿地技术,虽然净化效果显著且运行成本低,但是该技术只适应于小规模的农村污水处理,因此在应用广度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稳定塘处理技术是生态处理系统中最为简捷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而且该技术无需机械设备的投入,对地形也没有刚性的要求,方面后期的运行及维护,缺陷是会受外界大气(光照、太阳辐射等)的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及效率均低于人工湿地技术。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充分结合各自技术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去探究新的污水处理结合模式。
2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居民意识淡薄,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大的农村人口,由于旧的生活习惯和对掌握的科学知识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农民往往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活垃圾到处堆放,蝇虫漫天飞舞,经过雨水的冲刷大量的生活垃圾被雨水转运到河流中,污染河流及地下水,造成了水质型缺水等问题。同时由于农村污水治理的公益性质,地方往往缺乏资金和技术,污水处理项目难推进,难运营。
2.2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主流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来自于国外成熟工艺的引进,而对于该技术是否真正适用于我国农村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由于人才的缺乏,致使有些技术只引进了一个总体框架,至于细节环节,也处于探索阶段。
2.3污水处理技术局限性较大
针对目前已有的技术,要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些适应于大中型的污水处理项目,但不适合小规模的农村污水,存在投资较高、运维复杂、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有些技术适用于南方地区,但是不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有些适用于高浓度污水,但不适用于低浓度污水等等。
2.4资金配套不到位
农村污水处理属于公益性事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由于各地区财政收益差异较大,加上基层村落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因此针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少之又少,致使农村的污水治理项目举步难行。
2.5管网建设运行维护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村舍分布较散,需要建设较多污水管网进行污水收集,而在管网铺设中,由于体制不健全,资金匮乏,管网工程一般由本村的施工队所承接,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致使在后期的运行中出现各种工程质量问题,维护由于缺乏专职人员,无法达到正常的维护保养,往往存在建了主管网却无法入户,或者管网污堵等问题。
3改进措施
3.1提高群众对污水处理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动,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广播、宣传单、海报、电视、手机APP等媒体全方面宣传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让人们从心里真正意义上重视污水处理。在宣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环保工作者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培训,并制订完善的且适宜该地区污水处理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农村污水处理的落实。
3.2对于人才不足方面,可充分利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
可定期将一些基层工作者送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污水处理方面的培训,也可将污水处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政府搭桥邀请到基层为当地工作者进行现场培训。对于施工质量问题,当地主管部门可将完善施工的招投标制度,从严治质,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从而杜绝因施工质量对后期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造成的阻碍。
3.3回归根本,资金问题
可以借鉴目前最为流行的PPP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最为关键的是农民的参与,只有亲身参与,才会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进而为后期的顺利运行及其日常保养维护奠定基层。
4结论
农村污水处理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进而依托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治理体系,为后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婷,于法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9,35(07):209-213+220.
[2]王淼,田军仓.农村绿色建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9):64-67.
[3]贾晓宁,何小娟,韩凯旋,vanhneexongsaykhamp.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8,44(09):22-26.
[4]苏君博,姬超,缪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J].建设科技,2021(07):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