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与控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程呓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

事业单位采购是一种具有市场化属性的采购行为,是通过市场渠道获取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并且伴随资金支出的行为。相对于一般的采购行为,由于事业单位采购具有数量大、金额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需要签订采购合同,在这一期间很容易由于合同的签订以及采购管理不到位滋生风险。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会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采购;合同;签订;风险控制

正文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工作日益增多,涉及范围广泛,涉及金额较大。然而,在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往往面临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因此,研究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与控制,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期间风险控制意义

(一)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益非常重要,采购及合同签订期间的风险控制将会直接关系到资金的安全流动与高效率利用。因此需要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采购预算体系、实施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确保采购资金的专款专用。通过这些措施将会有效避免资金滥用与挪用,避免由于资金管理不到位引发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采购物品的质量与性价比,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中将会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可以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经济基础[1]

(二)维护事业单位形象,增强公众信任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其形象和信誉对于公众的信任至关重要。在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任何不正确行为都可能损害事业单位的形象,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有效的风险控制不仅能够确保采购行为的合法合规,还能够通过透明的操作流程和公正的评估机制,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基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2]

(三)防范法律风险,保障合法权益

法律风险作为事业单位在采购及合同签订期间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合同违约等问题,都将会对事业单位造成严重法律后果。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监督,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与可执行性。事业单位需要有效防范法律风险,通过定期进行法律培训与风险教育,提升单位职工法律意识,在发生法律纠纷之后迅速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潜在的法律损失。对于事业单位,需要使用合理的措施分析法律权益范畴,积极做好保护与管理。

(四)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风险控制不仅需要防范外部风险与问题,也属于推动内部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与主要措施。通过建立标准化的采购流程与合同管理制度,事业单位需要确保采购以及合同签订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人为错误与操作失误的出现。除此之外,风险控制期间的持续监督与评估,也可以发现内部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推动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这种规范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运营效率,还可以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与帮助,提升团队协作水平,为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注入活力[3]

二、事业单位采购特殊性

(一)政策导向性

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性,由于事业单位通常在工作期间承担着公共服务与社会公益的职能与要求,采购行为不仅涉及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与国家政策、行业规范、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因此,事业单位在采购工作当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导向,确保采购活动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发展的要求。这种特殊性,要求事业单位在采购决策期间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政策导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二)公开透明性

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强调公开透明,这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信任的重要保障。公开透明的采购流程可以避免腐败与滥用职权现象发生,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和公正。事业单位采购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每个环节都需要设置详细的记录与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与管控。这种特殊性要求事业单位在采购的过程中,不仅确保程序的合法性,也需要关注信息的公开性,让公众可以了解采购流程,增强公众对事业单位采购工作的信任[4]尤其是在采购医疗耗材等一类对技术水平较高、专业要求较为复杂需求的资源方面,必须要使用合理的方式来做好甄别。

(三)水平专业性

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往往涉及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领域,如科研设备、医疗设备等。这就要求从事采购工作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市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特殊性在于,采购的物品或服务往往需要满足特定的技术标准或功能需求,因此,采购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能够准确评估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确保采购的物品或服务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保证质量和性能。一些采购人员如果专业水平不足,难以承担起采购医疗设备耗材的重要责任,容易导致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受到影响。

(四)社会责任性

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也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的采购工作关系到公众的利益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实际采购期间,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责任,例如支持国内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等。这种特殊性,要求事业单位在采购决策期间不仅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还需要考虑对社会的长远影响,通过采购活动的方式来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5]

三、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

(一)资金风险

在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资金风险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关注点。首先,资金安全作为确保采购活动顺利进行的一项核心基础,如果资金管理不到位,那么可能会导致资金被挪用、滥用、流失,给事业单位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影响。其次,资金使用效益也属于一项关键问题,如果采购决策不合理,那么将会导致资金出现浪费,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要求。

(二)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另一大风险。首先,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或不完善可能导致合同纠纷,影响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合同中关于交付期限、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的缺失或模糊,都可能成为日后争议的焦点。其次,供应商选择不当也可能带来合同风险。例如供应商资质不达标、履约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合同变更和终止的风险也需要关注,例如在购买实验室医疗耗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市场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也会造成合同的履约受到影响,事业单位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三)法律风险

首先,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合同条款合法性受到影响。例如,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可能会对某些合同条款的执行产生限制,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调整合同当中的内容,从而适应全新的法律环境。其次,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也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问题,在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采购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确保供应商在这一过程中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避免由于侵权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也可能会引发严重法律风险,例如仲裁、诉讼,这些都会对事业单位的声誉与资源造成影响。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采购及合同签订期间内部管理层面临的风险。首先,采购决策一旦不科学,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并且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例如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供应商评估,会导致采购价格过高或者产品质量不达标。其次,内部流程的不规范将会导致腐败与职权滥用等情况。例如采购流程缺乏透明度,势必会导致利益输送等问题。除此之外,单位职工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管理风险的随之出现。例如,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会导致采购决策失误或者合同执行不到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素质,规范采购路程,有效降低管理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资金风险控制策略

在资金风险控制方面,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合理措施,确保资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资金预算编制、审批流程、执行监控。通过预算管理,从而合理分配资金,避免资金闲置或者过于集中。同时引入资金审计机制,定期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做好审查与监督,确保资金流向的透明度与合规性。其次,对于金额较大的采购项目,可以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而降低一次性资金支付的风险。同时还需要与供应商沟通交流,引入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等金融工具,作为支付的主要保障,确保资金可以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安全稳定。

(二)合同风险控制策略

在合同风险控制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合同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资质审查,包括其财务状况、履约记录、技术能力等,确保具备履行合同的基本能力。在合同条款方面,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保障详细、明确,包括但不限于价格、质量标准、交付期限、售后服务、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同时,还需要设立合同变更与终止明确流程,从而在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可以迅速做出各类反应。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合同管理团队,主要负责合同的起草、谈判、签订、执行、监督。这一团队需要具备法律和合同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规避合同风险问题。

(三)法律风险控制策略

法律风险控制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求事业单位对国家法律法规有全面认知,并且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循法律要求,确保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法律审查,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进行评估,避免由于合同条款不合法而导致的合同无效或者后续的法律纠纷。特别是对于涉及知识产权的采购项目,事业单位应该确保供应商拥有或者已经获得授权使用相关知识产权,避免知识产权侵权引发的潜在法律风险。在合同执行期间,一旦出现法律争议,事业单位需要迅速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例如仲裁或者诉讼,确保有专业的法律团队提供全程支持,维护自身权益。

(四)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管理风险控制涉及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知识、谈判技巧和风险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决策机制,通过各方面的数据分析与专家评审,确保采购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事业单位应该规范采购流程,确保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减少人为干预与腐败风险。内部审计属于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发现并纠正采购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与效率。

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采购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事业单位职工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法律法规。

通过具体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合同风险、法律风险和管理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优化并提升事业单位采购风险管控的水平,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嘉慧.浅论行政事业单位自行采购风险的内部控制[J].会计师,2021,(02):62-63.

[2]高山.浅谈高校招标采购风险及防控[J].经济研究导刊,2021,(19):80-82.

[3]刘嘉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自行采购风险及对策探析[J].交通财会,2021,(06):49-51.

[4]徐涛涛.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09):71-72.

[5]张冬梅.卫生事业单位采购流程的内部控制策略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2021,(06):68-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