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整理工作简述
摘要
关键词
陶片整理 类别 简述
正文
一、准备工作
陶片整理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在进行陶片整理工作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其工作内容得以开展的基础条件。工作开展前,参与人员的防护工作时必要的,丁腈材质的手套、防护性能良好的口罩、实验服、鞋套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备。除了上述基础准备外,每次出入陶片储藏室前后,参与人员事前清洁及其结束后消毒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既保证了陶片的存放环境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微乎其微,又保证了参与人员自身的安全。
二、整理工作
在保证好陶片储存室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参与人员基础性工作完备以后,陶片整理工作就此展开。
(一)陶片的分拣
考古发掘现场发掘的陶片虽说进行了编号等标注,才搬运至陶片储藏室,但系统的整理归类工作还没有进行,需要后期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整理归纳。这时就需要参与陶片现场分拣的人员,将大量的陶片按照所标注的编号进行分区、分类整理。在此过程中,首要一步就是对来自考古现场陶片表面泥土与杂质的清理工作。这个过程要求参与人员务必动作轻柔,陶片由于不同材质,其结构的稳定性各不尽同,在清理表面泥土与杂质时,可能有些陶片会出现表层纹饰、附着物的破坏,从而引起表面基础信息的丢失,这会为以后有效信息的提取及其后期研究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所以在此过程中,速率宁可慢不可快,而且每个参与人员之间的面积要足够宽敞,这样就保证了经过分拣的陶片,其类型、时代等基础信息明晰,门类清楚。以便于后期整理汇总。
在此工作中,另一个要求就是细心,虽然来自考古现场的陶片,发掘人员已经根据其出土地的层位、探方位置进行了标注,但在运往储藏室的过程中,由于包装不严密、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等不可抗拒因素,会造成一些不同层位探方陶片混在一起的现象,这就要求参与人员不能抱着一种侥幸、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在考古现场整理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就是进入了造册、存储摆放的阶段,而采取“一揽子”的方式完成“入库”。而是必须将搬运至储藏室的陶片,一件件的经手,将相同的区位、底层的摆放汇总在一处,做好归置工作。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存放于储藏室的陶片进行“二次”的“摸排”。对需要进行“重点”储存的的陶片进行“摸底排查”,从而为具有“代表性”陶片的拣选、登记造册等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参与陶片拣选的人员也有具体要求,参与人员的需具备文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文博工作的经历,尤其是越往后期,在进行具有典型代表器物陶片的分拣、入密集柜等程序,要求对文博工作的经历经验越要丰富,对文博知识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要求越高。在每天开展陶片拣选工作前,对进入参与拣选的人员进行身份信息的登记,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书写工作。
(二)陶片的登记
陶片的登记与整理工作同步进行。分拣一件陶片,首先建立该陶片登记卡片,填注该陶片的登记号、分类号、出土层位号等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填充完善以后,在工作台面上放置卡尺,将陶片放置在卡尺旁边,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对陶片进行正反面、纹饰细节等拍照。后将该陶片及其标签装进搜集袋子中,加注说明标签。根据基础信息将其放入储藏室相应的存放位置处,对于具有重要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陶片,则也相应的放入其相应位置。然后将该陶片目录信息录入登记册,尽量将即时记录获取的陶片的信息详实准确,并在记录册上留出相应的空白区域,为后期补充该陶片其他信息做好基础。将所拍摄的陶片照片录入电子版本的记录册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记录资料。
(三)典型代表性陶片
一些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陶片,则在分拣陶片工作中,更应该仔细,这里面除了当时当地时间段出现的代表性陶片外,还可能有由于文化的交融,而使不同的区域之间交流所带来的文化传播因子。就以大地湾遗址为例,该遗址前后延续三千多年,文化传承前后延续五期,每期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出土陶片的材质就有夹砂红陶、细泥红陶、橙黄陶、灰陶,还有少量的黑桃。纹饰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组合纹饰等。每一期都不尽相同,各期独特的特征是区分时代最直接的证明,即使是同一时期的前后不同阶段,由于生产技术、先民审美观念的各异,表现在器物上,形态样貌也是千差万别,虽说脱离不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以此形成的形态不尽相同。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物,则更需要加以细致的分析辨别。
对于时代典型代表的陶片,在陶片整理分拣过程中,除了做好基础性记录登记工作,对其现场的保护措施也应加强,其所包含的质地、形状、纹饰、工艺等,都代表着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准、先民审美观念的体现。这些都形成了一个当时科学、文化、艺术发展的缩略图,是可以“一斑管窥全貌”的实物资料,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鉴于上述因素,在对此类陶片进行整理时,其基础信息的录入更需要有沉浸于文博行业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比对、反复鉴定确认,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果。以及在后期邀请文物鉴定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一个鉴定,确定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而对于发掘出的因文化交流而遗留下来的陶片,同样需要资深文博专业技术人员来把关,确认其所处的地域文化、时代特征及其所属整体的信息,把这些关键因素搞清楚了,就可以为以后不同区域文化传播交流交融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也为其他领域的探索提供实证。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整理陶片的情况,就是不同文化层,由于打破等因素的影响,使相近文化期的遗迹遗物混杂在一起,给文化的分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其文化期相近,所以在某些方面,诸如材质、工艺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给人一种是同一文化类型的错觉。鉴于此种情况下,对陶片的整理则需要查找第一手资料,可以去发掘现场找寻相邻发掘区域的文化层,从而确定其比较接近文化期的遗迹遗物,进而进行文化期判定。如果该陶片发掘年代久远,发掘现场已不复存在,则可以查找当时从事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请教探讨,或者是查找到第一手的发掘记录资料,查看其原始记录。从中找到确切有用的信息。而对于实在找不到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其可能依存的整体器物来判断,比如说是陶罐的一个边沿、或者是底部等。从而可以提取有效的信息来进行判断。
(四)鉴定鉴别
文物的鉴定鉴别是文物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得环节。其是对文物所蕴含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一个判断标准,也是其所承载的内容的集中展现。陶片作为考古发掘的重要遗迹遗物之一,同样承载着浓厚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对其价值的判断,也是陶片整理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邀请专家来鉴定前,基础性工作必须做扎实、到位。要将鉴定所用的制式表格、鉴定清单、鉴定陶片等基础资料进一步完善。在鉴定过程中,随时详细准确记录好鉴定专家给出的的评价标准、鉴定结果,确保鉴定全过程的完整。
(五)登记录入
待全部鉴定完备,则将鉴定过程的所有文字、影像资料及时进行规整,经检查无误,由主管领导、分管负责人及其库房管理人员、参与陶片整理人员签字确认,封存入库。然后将鉴定情况书面材料及鉴定资料抄送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三、意义
陶片作为遗迹遗物的重要一部分,其所蕴含的价值及意义同样不可忽视。首先它是作为历史文化分期断代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对其材质、工艺、成分的分析,人们就可以区分不同文化期的历史面貌,为科研提供直接物证资料;其次,为我们了解生产生活资料的演变序列提供一个明确坐标,明了分俗习惯的传承轨迹;再次,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让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加灿烂夺目,永续辉煌。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
[2] 马清林等:《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陶器成分分析》,《考古》,2004年
[3] 张正翠:《关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工艺技术的初步探讨》,《史前研究》,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