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家园共育;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正文
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传统劳动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幼儿园内部,难以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家园共育的新理念,旨在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紧密协作,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共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家园共育框架下,家长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资源与能力得到有效利用,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多元的劳动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的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劳动素养全面提升。
一、幼儿劳动教育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劳动教育,幼儿可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如整理物品、参与家务等,这些技能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独立生活的基础。劳动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耐心和毅力,这些都是未来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劳动教育能够强化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协同作用,家长参与劳动教育,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还能在亲子互动中传递家庭价值观,增进亲子关系。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劳动教育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劳动中,幼儿能够锻炼身心,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为幼儿未来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存在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误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显著的偏差,虽在理论上能认同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各种担忧而避免组织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可能认为,幼儿由于年龄幼小,劳动能力有限,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因此难以进行与一且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同时,教师也担心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因为对工具的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问题,给幼儿园带来额外的风险和责任。受“唯读书论”社会观念影响,许多家长与教师更倾向于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忽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二)基于教育形式角度的局限性
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形式主要依赖于集体教育,且常将劳动教育作为其他教育活动的附属品进行渗透式教学,单一且刻板的教育形式往往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尽管有些幼儿园试图在教育形式上进行一些创新尝试,但这些尝试仍然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幼儿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这种教育形式下,幼儿很难真正理解劳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难以深刻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与价值体验,更无法将所学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家园协作,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园之间的协同合作则是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教师应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劳动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教授幼儿刷牙、洗脸、叠被子等生活技能,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更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劳动精神。家长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是幼儿劳动实践的重要监督者和引导者。通过家园协同,家长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利用劳动任务表格等工具,家长可以对幼儿在家中的劳动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从而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和自信心。这种家园协同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与幼儿家长共享幼儿劳动成长信息的平台
为更全面地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劳动成长历程,打造家园互动平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家园劳动教育”互动平台,如微信群、APP等,教师可以及时分享幼儿在园的劳动学习情况和成果,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家长也可将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和心得体会反馈给教师,形成家园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信息共享。这一平台不仅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更能汇聚双方的教育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讨和解决幼儿劳动教育中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和心得,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家园互动平台还可以作为展示幼儿劳动成果的窗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如手工作品展、家务劳动视频分享等,让家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这种展示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融合教育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开展形式
在幼儿劳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进而创新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幼儿园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其协同与合作对于劳动教育的深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专业的教师团队、系统的教育课程和多样化的教育设施,家长则深谙孩子的个性特点与成长需求,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教育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长资源的深度融合,可以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共创出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劳动教育新形式。
要实现这一深度融合,首要的是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表现与成长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场景,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劳动体验中收获成长。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具有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来园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还能够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多样性和价值所在。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与幼儿共同打造富有劳动氛围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结合趣味游戏,建立幼儿良好劳动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劳动教育中,巧妙地将趣味游戏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良好习惯。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游戏不仅是幼儿娱乐的方式,更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劳动教育时,教师应注重游戏的融入和设计,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小清洁工”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扮演清洁工的角色,负责打扫教室的卫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劳动的过程和成果,还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清洁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如开展“叠被子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让幼儿在竞争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结合节假日等特殊日子开展相关的趣味游戏活动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崇高,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到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结束语:
劳动教育在幼儿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园共育作为一种前沿且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成功突破幼儿园传统教育的框架,积极倡导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环境。通过精心策划与实施同步教育策略,能够设计出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劳动活动,家园双方通力合作下,孩子们将逐步融入劳动的世界,掌握各项基础技能,并从劳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劳动教育,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智双. 幼儿园劳动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黑河教育,2021,(05):82-84.
[2]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1(12):124.
[3]雍银杉,罗玉蓉.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评《爱上劳动点亮未来: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23,(12):95.
[4]秦达文.共育花朵助力成长——家园合作视角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J].家长,2023,(32):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