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黄蕾

山东省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

现今社会背景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相关政策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更多关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结合积极心理学,科学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教师需不断自我反思与提升,积极寻求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肩负起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可或缺,每一次探索与实践,都为学生铺设更加坚实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面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教师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策略,需要深刻领会积极心理学的精髓,将其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体验。教师还需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以更加细致入微、专业化的方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通过其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得以引导学生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让学生能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世界、追求成长。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还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塑造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显著影响,更对整体学习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良性循环。此外,这种氛围的营造还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提高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初中班级有望建设成为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文化共同体,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业水平,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生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冲突,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与保护,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的有力助推。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现存问题

(一)积极情绪唤醒机制的缺失

现阶段,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基于消极心理学的框架进行,这种偏向导致教育实践过于集中在对学生负面情绪的应对和调控上,虽然这样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消极情绪,但其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方面却显得明显不足。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积极情绪的唤醒与培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会限制学生情感世界的丰富性,还会影响教育整体效果的实现。

(二)积极人格特质培育的不足

初中生中,诸如厌学、自卑、叛逆以及人际关系障碍等消极心理表现并不罕见,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往往过于关注这些问题的应对,忽视对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乐观、自信、宽容和友善等积极品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成功应对社会挑战的关键。但目前,学生对这些积极品质的理解和实践都显得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韧性与应对能力发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教育课程也主要聚焦于问题学生的干预,对于更广泛的积极人格培养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路径

(一)结合学科开展心理教育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的核心目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为教师提供积极心理学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将这一理念与方法熟练、准确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例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历史人物坚韧不拔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复杂问题的逐步解决,帮助学生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校应开发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特色专题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关键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体系,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需深入探索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途径,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灵活融入各科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文字中表达和释放情感,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避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正向引导,而是鼓励学生自主解开心灵的枷锁。

(二)关注校园教育,建设积极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学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通过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积极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学校可通过精心规划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景观等方式,展现出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校园形象。例如,在操场上设置激励性的标语和图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室和走廊上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和学术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同时,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值得尝试的思路,通过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中,学校可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剪纸艺术盛行的地区,学校可开设剪纸课程或举办剪纸比赛,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在团体辅导中需要进行集体分组

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团体辅导作为有效的教育方法,能通过集体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集体分组策略是团体辅导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体辅导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集体分组,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状况和心理困扰,将学生分为具有共同特征的小组。通过分组,教师可为每个小组量身定制辅导方案,更加精准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体分组策略的优势在于,能使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团体辅导,面对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群体,教师可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避免在不同学生之间反复切换,提高辅导效率。分组还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辅导压力,防止复杂心理状况的交织,使教师能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集体分组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小组内,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共同面对以及解决心理问题,同伴支持的力量,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韧性,提升学生应对挑战的能力。

(四)优化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需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

优化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评价的实时性,教师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设置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心理变化,为后续辅导提供有力支持。优化后的评价体系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教师可帮学生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乐观态度。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沟通。通过共同探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路者”,其角色不可或缺,需精通积极心理学原理,营造正向、有益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认知。引导学生以乐观态度应对学业与生活挑战,培育学生自我调节情绪、自主管理行为及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丽.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6-7.

[2]李雨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作家天地,2020(13):98-99

[3]张裕君.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138):95-96.

[4]何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审视及路径优化[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09):175-1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