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丽1 张刚2 王影3

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体检科 816000

摘要

痛风发作带来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关节活动和生活品质,诱发痛风的原因仍未完全确定。研究表明,饮食、剧烈运动、药物治疗和遗传因素与痛风的高发风险密不可分。对这些风险因素的了解和控制对于预防痛风发作,尤其是降低痛风的长期管理难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全面概述了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旨在提升痛风的长期管理策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同时为痛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痛风发作;危险因素;

正文


[Abstract]The severe pain caused by gout attacks seriously affects the patients' joint mov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cause of gout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determine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et, strenuous exercise, medication, and genetic factors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high risk of gout.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 of these risk factor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gout attacks, especially for the difficulty of long-term management of gou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acute gout attacks, aiming to enhance long-term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gout and raise public health awareness while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out.

Key Words: gout attack; risk factor;

痛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嘌呤代谢异常和尿酸排泄减少导致sUA水平升高引起[1],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患者突然出现局部关节红肿、剧烈疼痛和行动受限。典型的疼痛部位包括第一跖趾关节[3]、踝关节和膝关节。疼痛通常在夜间或早晨突然开始,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疲劳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往往导致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感到极度不适,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国的痛风患病率为0.4-1.5%,其中超过6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月都会经历一次痛风发作,且超过10%的患者需要急诊处理 。因此,控制痛风发作的症状和频率已成为尿酸治疗的重要目标。研究痛风发作的危害和流行病学特点,对于改善痛风管理策略和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饮食因素与痛风性发作的关系

饮食因素是包括痛风在内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在痛风发作预防以及痛风病情的长期有效控制中,饮食因素发挥了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痛风患病风险降低存在紧密关联,可显著减少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痛风风险约降低30%[2]。饮食因素,特别是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以及过度饮酒,已成为诱发痛风发作的最常见原因。

1.1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饮食是痛风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嘌呤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其代谢过程会产生尿酸并由肾脏排泄。血液中尿酸的过度积累可能导致尿酸盐在关节中沉积,从而引起痛风性发作。限制高嘌呤饮食是预防痛风发作的基本策略之一[3]。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内脏器官、海鲜、肉类、酵母及其制品以及豆类等。选择低嘌呤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低脂乳制品等,是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

1.2 酒精摄入

多项研究证实,酒精摄入与痛风性发作有密切关系。酒精摄入可以增加尿酸的合成速度,并且在酒精代谢过程中,ATP被迅速消耗并分解为尿酸。此外,酒精还能刺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进一步增加尿酸合成量。酒精在体内积累乳酸,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干扰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血尿酸水平,导致痛风发作。

1.3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质摄入与痛风性发作的风险增加有关[4]蛋白质的代谢会产生尿酸,因此高蛋白质摄入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增加。尿酸是痛风的关键因素之一,高尿酸水平会引发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进而导致痛风性发作。然而,并非所有蛋白质都对痛风发作有害。一些研究表明,动物蛋白质(如肉类和海鲜)与痛风性发作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而植物蛋白质(如豆类和坚果)则相对较为安全。

2 剧烈运动与痛风发作的相关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体育活动是健康的基础,缺乏体育活动是全球健康的主要风险之一[5]。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运动有明显的获益。适度的有氧和无氧训练能有效消耗脂肪,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血尿酸的积累,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在痛风模型中,运动通过下调循环中性粒细胞上的TLR2以及抑制血清CXCL1来预防急性炎症,并与痛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减轻有关。然而,在剧烈运动期间和之后,血浆尿酸盐浓度增加,从而诱发痛风发作。剧烈运动时,身体能量需求增加,肌肉组织分解嘌呤核苷酸,产生尿酸,使得体内尿酸浓度迅速升高,引发痛风发作。其次,剧烈运动后体温度升高、体液浓缩,增加尿酸结晶的风险。因此,痛风患者在选择运动模式和强度时,需要医生的进一步指导帮助。

3 药物与痛风性发作的关系

痛风患者常并发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 及各系统肿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治疗痛风和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对患者的尿酸水平控制和并发症的治疗靶点机制各异。这些药物的应用对患者病情的趋势和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治疗痛风和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治疗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身体条件,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3.1利尿药

利尿剂常应用于降低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前负荷的治疗,如水肿、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常用的利尿药包括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均对尿酸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利尿剂可以促进近端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17]。同时,噻嗪类利尿剂对 Na+/Cl-共转运体SLC12A3的抑制会增强尿酸盐结晶对 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加重炎症反应。使用利尿剂要依据患者合并慢性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并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水平衡状态,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3.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降低体温以及预防心脏疾病。然而,对痛风患者而言,它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这主要归因于阿司匹林对尿酸排泄的影响。众多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进而使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迅速升高,触发痛风发作。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这一效应与其剂量有关。阿司匹林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对血浆尿酸浓度有双峰效应:小剂量(75-325mg/天)可减少患者的尿酸排泄,而大剂量(<3g/天)可增加痛风患者的尿酸排泄。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肾脏处理尿酸和肾功能影响有限,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时需要权衡利弊。

3.3烟酸

烟酸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从1955年开始被广泛运用于降低血胆固醇水平[36],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增加HDL的最有效的药物。烟酸已被证明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然而,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烟酸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烟酸在体内能影响到尿酸的代谢和排泄。机制上,烟酸与尿酸竞争肾脏消除导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上升[40]并引发痛风发作。需要纠正脂代谢紊乱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选择兼顾促进尿酸排泄的调脂药。

3.4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顺铂、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氨甲蝶呤,在化疗过程中可诱发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细胞大量溶解后,细胞内代谢产物快速释放入血,超过肾脏代谢能力。患者电解质异常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镁血症。大量细胞死亡并释放出大量的嘌呤,导致尿酸迅速积聚并引发痛风发作。

4遗传因素与痛风性发作的关系

研究表明,痛风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存在显著的家族聚集倾向[41, 42]

其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通过对遗传多态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痛风性发作的发病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向策略。将揭示病理机制并为痛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成功鉴定出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相关的基因变异,包括 SLC2A9、ABCG2、GCKR 和 SLC22A11。通过对痛风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研究发现了与痛风性发作相关的遗传变异,如编码SLC17A1和SLC17A3的基因中的多态性与痛风相关[43]。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内的基因变异可改变尿酸盐转运体的功能,从而导致亚洲人群相较于白人有更高的痛风发病率。综合多种风险等位基因的多基因风险评分可提供一种可靠痛风遗传易感性评价方法,如通过计算痛风的加权多遗传风险评分,评估遗传风险对痛风的累积影响[7]

5 小结与展望

预防和管理痛风发作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疗,其中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遗传因素与痛风发作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和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痛风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痛风发作的危害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改善痛风管理策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药物治疗以及遗传因素等危险因素与痛风发作之间的关系。此外,对痛风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也是必要的,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此外,还应建立临床研究和可靠的预测模型,为研究和预测痛风提供依据。

因此,通过对痛风发作相关因素的全面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痛风。此外,应该继续进行痛风研究,深入挖掘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药物治疗和遗传因素等因素对于痛风发作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Li Y, Yang H, Tian Y, Duan 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rum Uric Acid in Gout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diators Inflamm 2021, 2021:5523490.

2.Alghubayshi A, Edelman A, Alrajeh K, Roman Y: Genetic assess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Asian,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sub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biospecimens reposi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Rheumatol 2022, 6(1):1.

3.王荣,薛晓梅,贺玉伟等.痛风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2324):30-33.

4.刘婷,谢华灵.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27):1309-1313

5.李燕,陈秋志,於一凡等.痛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759-7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