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内科护理学》为例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谌娇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618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问题,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分析教育实践在职业认同形成中的作用。文章首先对职业认同理论进行了概述,明确了职业认同的内涵及其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接着,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与职业认同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分析,本文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此外,通过对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分析,本文进一步验证了教育实践与职业认同之间的关联。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实践策略,包括课程目标融合、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以促进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职业认同;教育实践

正文


引言:

在当前医疗保健领域,护理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护理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认同作为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和归属感,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探讨教育实践在职业认同形成中的作用,旨在为护理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理论概述

(一)职业认同的理论基础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其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接受,还包括对职业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职业目标的内化。职业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个人特质、社会环境和职业实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护理领域,职业认同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患者护理质量。研究表明,高度的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专业成长和服务质量。

(二)教育实践对职业认同形成的影响

教育实践是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环节。在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中,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例如,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临床实习等方式,护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加深对职业角色的认同[1]。此外,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间的互动以及学校文化的影响,也会对护生的职业认同产生积极作用。教育实践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帮助他们形成全面的职业认同。

二、《内科护理学》课程分析

(一)《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该课程通常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技能、患者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等方面。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原则,还强调护理伦理、患者沟通技巧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课程设置通常结合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此外,课程内容还会根据护理行业的最新发展进行更新,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这些方法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病房和临床实习等。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护理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模拟病房和临床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条件下练习护理技能,从而加深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认同。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介绍

(一)调查的方法和工具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定量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包括了职业认同感量表,该量表涵盖了职业角色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满意度等多个维度。问卷设计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经过预测试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定性部分则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数据,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护理行业从业者,以获得更深入的见解和感受。此外,调查工具还包括观察记录和相关教学文件的分析,以全面了解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护生对护理职业有较为积极的认知和态度,认同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然而,也有一部分护生表现出对职业角色的模糊认识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感。通过访谈发现,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教学质量、实习经历、职业指导和行业期望等。特别是临床实习经历,对于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积极的职业榜样作用,以及学校提供的职业发展支持,也是促进护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为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指出了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可能途径和策略。

四、教育实践策略

(一)课程目标融合

在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课程目标的融合是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关键策略之一。课程目标应明确指向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强调职业认同的培养。这要求课程设计者将职业认同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而且能够理解护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3]。例如,课程可以设置特定的职业认同培养模块,通过讨论、反思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护理职业的角色和责任。此外,课程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对护理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改进。

(二)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护生职业认同的另一重要策略。首先,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护理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包含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视角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和在线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创新

在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创新的教学方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课堂互动性和实践性,还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认同。具体来说,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或模拟护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策略鼓励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则通过深入讨论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习效率;案例教学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技术融合则利用模拟软件、在线课程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团队合作项目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这些都是护理职业所必需的。这些创新方法共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建立起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

五、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教育实践研究,本文强调了教育实践在塑造学生职业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内科护理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优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护生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需要教育者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策略。本文提出的课程目标融合、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等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护理教育提供参考,以期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琼.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基础护理技术》为例[J].才智,2023(6):161-164.

[2]解晓洁,周文凯,马欣雨,等.在线思政教育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能力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5):3.

[3]陈利颖,李静.我国男护生职业认同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7.DOI:10.3760/cma.j.cn211501-20201113-045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