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划分
正文
引言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给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指导,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理解小组合作的重要内涵,其中主要指的是两个及以上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群体,教师给这个群体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制定相应的合作目标,学生小组则能够依据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分工协作,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彼此的学习潜力,以及在学科探索过程中的智慧,从而达到解决课程问题的目的。这要求学生之间能够具备一定的默契度,更加合理与协调地解决各种出现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小组之间也能够具备良性竞争的意识,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整体加强学科基础
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之所以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课堂时间,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聪明才智,并且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学习思维以及智慧进行碰撞和交流。相较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实践,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更多的合力[1]。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当前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并且让学习基础与学习水平具有差异的学生,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相互帮助与相互指导,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加强当前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基础。
(二)有利于转变被动状态,激发学生创造意识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前期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其中理论化知识以及开展各种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也呈现出被动化的趋势。这样的现状不仅不符合信息技术的教学需求,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学生在此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共同组建成一个学习团队,并且学生之间可以各司其职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不同作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扭转当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拉近距离促进互动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虽然设计了相应的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而是采取表面化的方式,通过前后桌进行问题探讨的过程来完成相应的合作任务。这样的学习态度存在敷衍的问题,因此不利于实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因此,教师就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的安排,选取更加优质的课堂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其中都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学习实力。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其中逐渐形成小组学习的默契。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拉近学生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在课堂上进一步促进教学互动效果[2]。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发布小组合作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目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意识到给学生进行小组组建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技能。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特定的目标下可以相互帮助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给学生发布相应的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强的使命感,在其中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忽视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也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应该从合作学习的模式出发,探索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其中发掘彼此的学习潜力,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更多的知识[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用电脑交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课堂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帮助给自己申请一个个人的QQ号码,然后在小组中相互添加对方为好友。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定课堂目标,可以在合作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添加好小组成员之后,则可以利用QQ进行线上聊天,其中感受即时通信的便利性,也考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电脑打字的技能。
(二)科学划分小组成员,分工合理有效参与
在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其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临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会让同桌或是前后桌之间组成临时的小组,在此过程中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进行实践。但是这样的小组划分方式虽然在课堂上比较便利,但却不一定真的适合学生。其中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之间具有相应的默契,还要求他们在学习能力方面能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比如,一些小组中的学生学习水平相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更有默契,并且能够实现学习的同步提升。还有一些小组以差异化为核心,在此过程中通过一些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实现彼此之间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纳学生自己的意愿,以及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分工更加的合理和明确,并且有效参与到课堂信息技术实践中。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信息资源齐分享”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局域网以及概念,然后具备在小组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信息共享的方法。其中就需要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小组中一些学生主要负责收集信息,一些学生负责对于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将其通过有效的归纳从而实现信息分享的高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课堂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形成信息分享意识,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搜索功能。
(三)定期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合作竞争意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之外,还有利用课堂定期开展一些有趣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实践兴趣,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具有同伴的重要性,在面对一些难度较高的课堂实践任务时,学生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有自己的团队可以一同想办法攻克难题。避免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和实践中“钻牛角尖”,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在小组的配合下更加灵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因此在小组学习中本身就有团队的归属,这样有意识地培养让学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强。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影像摄制大家做”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摄像头的工作方法,并且可以利用摄像头来拍摄人物头像。其中就需要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和比拼,看看哪个小组的拍摄作品更好,在班级中可以开展投票活动,票选出更加优秀的摄影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技能[4]。
(四)重视生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合作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针对其中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都需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小组整体的学习表现,以及其中一些学生的突出表现,都可以通过夸赞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注意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成性评价,随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可以在评价中进行及时的反馈,包含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以及他们在其中的个人表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开展课堂,其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化集体意识,从而可以在合作中发掘出学习的潜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其他学生身上的优势,实现取长补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牟鹏.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5):2.
[2]司马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 女人坊, 2021(15):1.
[3]邓矩忠.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1):1.
[4]林志达.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浅析[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20, 009(017):P.280-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