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策略的实践价值与反思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普通话教学;浸润式教学策略;实践价值;反思
正文
引言
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和普通话并存的现象,这对于幼儿的普通话学习以及语言能力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故而有必要通过应用浸润式教学策略为幼儿营造理想的普通话教学环境,以此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提供帮助,本文对此展开相应探讨。
一、浸润式教学概述
(一)浸润式教学内涵
浸润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在特定环境中通过持续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润物细无声”,即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幼儿,使其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浸润式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幼儿的参与,强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情境事物的作用下实现知识、情感价值、核心素养等维度的综合发展。结合这一定义来看,浸润式教学在幼儿园普通话教学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与普通话教学具有较高的适配性,故而推动浸润式教学的应用很有必要。
(二)浸润式教学应用价值
首先,浸润式教学能显著提升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普通话教学的本质是语言类教学,而语言教学不仅要听,更要会说,才能使幼儿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与之相应的,浸润式教学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能让幼儿倾听他人语言表达,并尝试进行自主表达,以此在一听一说的有效互动中完成普通话学习。其次,浸润式教学能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对于幼儿而言,如果教师采取直接讲授的方法讲解普通话知识,就会导致幼儿遇到一些学习障碍,这会使幼儿产生不良体验,消磨幼儿的普通话学习热情,而浸润式教学则强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可以增强幼儿的普通话学习体验,使幼儿具有更强的获得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运用普通话知识的热情,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应用浸润式教学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需求、明确浸润式教学的概念和应用价值,才能推动这一方法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这对幼儿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但也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契机,有助于幼儿园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幼教队伍,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
二、幼儿园普通话浸润式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优化日常教学活动
日常教学活动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浸润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故而幼儿园应当积极推动浸润式教学融入园区日常教学活动。结合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来看,本园的一日活动课程包括每日晨谈、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特色阅读活动等,都需要幼儿运用普通话进行阅读、思考、交流与表达。比如,在每日晨谈中,应当组织幼儿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既可以让幼儿讲述昨天离园以后发生的趣味性故事,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也可以讲述新的一天内有哪些计划。为了增强幼儿的表达意愿,可以由园长、教师等主体先行讲述自己的一日计划,为幼儿做好示范,而后让幼儿大胆表达,使其在园长、教师共同营造的表达环境中运用普通话知识。同时,当一名幼儿讲述完成以后,可以让其他幼儿与该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倾听和表达的有效结合。
除了每日晨谈以外,幼儿园可以推动浸润式教学与特色阅读活动相结合,比如,许多幼儿喜欢童话故事,经常阅读童话绘本,幼儿园就可以划出专门用于阅读童话绘本的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装饰,配备一些具有童话元素的饰品,以此创设童话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恰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行阅读思考[1]。同时,还可以在童话绘本阅读区域配备3D投影设备、VR放映设备等硬件设施,当幼儿运用普通话进行阅读时,就可以通过上述设施为幼儿呈现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事物,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运用普通话展开阅读。
(二)推进园本课程建设
园本课程建设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使浸润式教学付诸实践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园方应当将浸润式理念融入园本课程建设,以此为普通话教学提供课程支持[2]。
本园的园本课程由以下部分构成。一是红色文化传承活动,重点在于运用汪清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石榴红小小宣讲员”活动,宣讲员讲好汪清红色故事、合唱民族团结儿歌,在此基础上,园方与附近社区取得联系,组织幼儿进入社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主要讲解汪清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斗,介绍烈士故事和革命旧址,展现汪清县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二是绘本故事表演活动,园方为幼儿准备多个传统文化故事表演范本,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让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应的故事并参与表演,而为了增强绘本表演效果,本园在原有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加入混龄、师幼、亲子等形式的表演。三是特定主题活动,像春节、元宵节、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和中秋节等,都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劳动节放假前,举办“我是小小劳动者”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劳动实践,运用普通话讲述劳动经历和心得体会。再如,在儿童节期间,组织幼儿上台演出,使其在丰富多样的表演活动中运用普通话、提升普通话水平。
(三)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浸润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环境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保育老师等主体也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构成,而且他们对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保育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长期使用方言、民族语言,就会给幼儿造成不良示范,降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幼儿园应当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幼儿教师、保育老师的普通话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地增加普通话使用频率[3]。
首先,幼儿园针对普通话教学展开宣传,使教师、保育老师等主体意识到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普通话环境创设,如笔者所在幼儿园自从2021年开始全面推广普通话并覆盖全园,明确要求育人主体在工作中要勤说普通话、善用普通话。其次,本园设有日常化普通话培训活动,如每日一朗诵,主要提升幼儿教师、保育老师等主体的普通话水平,增强其普通话意识,还设有一些主题性普通话培训活动,如党史音乐课、师德师风演讲、优质课观摩等,要求园内教师运用普通话做好音乐课、优质课教学和演讲活动,同时,结合园本课程建设状况,组建石榴红宣讲团,用以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也为园本课程实施与浸润式教学的应用提供支持。最后,加强对幼儿教师、保育老师等主体的考核,将其普通话标准程度、使用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督促他们主动使用普通话,为幼儿树立典范、创设环境。
三、结论
结合本文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普通话教学中应用浸润式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掌握普通话知识,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水平,同时推动幼儿园持续发展,为了加强浸润式教学的应用,幼儿园应当结合浸润式教学需求开发园本课程,做好每日晨读、特色阅读等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园区环境建设,多措并举使浸润式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毛丹萍. “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浸润式美育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 (19): 144-146.
[2]王冠玲. 基于方言背景的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2, (20): 128-130.
[3]陈婷婷. 民族地区幼儿园普通话推广策略探究——以早期阅读为例 [J]. 中国民族教育, 2021, (02): 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