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方昌春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马岗小学

摘要

农村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路,旨在通过提高小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意志品质;融合

正文


引言: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是一项既有挑战性又有前瞻性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涉及其未来综合发展的基础。

由于农村小学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往往更为朴素,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很难独立完成作业,以至于这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越来越差,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甚至厌学逃学的思想蔓延,在班级被边缘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境下,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选材、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阅读一些励志课文、名人传记,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人生阶段的奋斗历程,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目标的渴望。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堂生活的课程,通过文字的力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值得追求的目标。通过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含义,学生可以在情感、意志品质上得到提升。

一、农村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在农村小学,学生往往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和忧愁,这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人性、社会的敏感性,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更理智、更深刻地认识问题,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是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培养他们坚韧性和坚强意志的种子。在农村小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语文教育既面临一系列挑战,也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口头表达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勇于表达、坚持自己看法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在农村环境中,学生通常面临更为艰苦的生活条件,而这也为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提供了特殊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果断性,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果断性是指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辩论赛等活动,培养他们在团队中果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的能力。同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为何会做出某种决策,从而启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果断行动。

(四)培养学生的自制性

农村小学生常面临资源不足、环境相对闭塞等问题,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可以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律的自制力[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能够引发思考的写作题目,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写作的过程,学生需要自主安排时间,思考材料,展开论述,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中,学生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规则、按时完成任务的好习惯,培养了自己的自律性。

二、农村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用实践锤炼学生

1.专注自律、高效务实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的目标意识,从而培养自律的品质。这种任务导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高效务实的品质。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专心致志地理解每一段文字,关注作者的描写和感受。通过这样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自律,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任务中保持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需要按照游览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确保表达的连贯性和清晰度。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展现出积极向上、自律专注、高效务实的品质。

2.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通过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注重语言表达的精准性,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有趣的语言游戏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种通过激发兴趣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保持坚持和毅力的品质。语文学科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语法规则,更强调语言表达的精准和准确。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老师首先进行初步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在第二遍阅读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包括描写雨滴、雨声、雨后的景象等。

学生被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他们在文章中发现的细节,并思考这些细节如何增强整个故事的表达力。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强调追求精益求精,要求学生不仅在情节上深化,而且要注重语言的精细表达。

学生在班级中分享他们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和提出建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培养了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品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在语文知识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关注生活细节的能力,以及在写作中追求卓越的态度。

(二)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

1.明确目标、合理计划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学生心灵深处培养他们的品质和意志力。在这个过程中,明确目标、制定合理计划成为关键的环节。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农村小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可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目标需要更加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学科知识体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应当紧密结合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利用图片或课文片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介绍《精卫填海》的课文情节。讨论主题中的毅力和责任。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课文情节的简单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段引导学生阅读《精卫填海》文本,强调关键词汇和句子。通过提问,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毅力和责任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要求学生以《精卫填海》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对精卫精神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悟。提醒学生要结合自身经历,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意志品质上的提升,以及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展望未来,提醒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以像精卫一样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和意志品质方面得到了培养。他们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中传达的正能量,形成了对坚持、努力的正面价值观。

2.分解困难、勇于挑战

在农村地区,学生可能面临生活条件的不足、家庭环境的单一等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产生影响。因此,语文教育应该通过设定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超越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攻克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分解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火烧云的美丽场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向往之情。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色彩和独特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难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思考,培养他们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复杂句子结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与学生分享作者对火烧云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文章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促进小组合作和相互学习。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他们以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次自己见到的壮丽景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面对写作难题的毅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火烧云》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意志品质,学会分解问题、勇于挑战。

(三)用夯实基础监督学生

1.不断反复,培养效率意识

在实施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地进行教学实践,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和深度。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教学内容需要经常进行巩固和反复。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在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青蛙卖泥塘》,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青蛙要卖泥塘?”、“卖泥塘的过程中,青蛙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

通过多次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反复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不断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通过《青蛙卖泥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让他们明白通过努力工作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分析青蛙在卖泥塘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强调培养效率和持之以恒的品质。通过讨论青蛙一次次听取建议、不断改造泥塘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如何卖泥塘的,以及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能够找到培养学生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切入点,提高学习效率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文章,更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高效学习的能力。

2.不断纠正,培养精品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成为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充满启发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非常关键的,他们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起伏。

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时,教师首先进行预热,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联想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向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每个小组选择一季,以小组形式表达他们对于这一季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促使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可能存在的语文错误,例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并进行讨论。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改正错误,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批评。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意志品质、纠正错误、培养精品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的学习,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态度和追求精品的信念。

结束语

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意志品质培养的元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展现出更强的毅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端,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教育界、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在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创造出更多积极的教育实践和成果。

参考文献:

[1]顾辉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4):2.

[2]颜李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 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2009( 6) .

[3]李东刚.小议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J]. 文学教育( 下) ,2011( 6)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