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的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周子怡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 725000

摘要

为了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并且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耕地资源缺失等问题。保护土壤环境以及修复已被污染的土壤,成为当前环境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先是对我国现阶段土壤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展开分析,探寻引发土壤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我国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治理。


关键词

土壤环境保护;土壤环境治理;策略

正文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多,很多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问题随之凸显。工业方面,大量工厂产生众多含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等)、有机污染物(如苯系物、多环芳烃等)的废水和有害物质的废渣,这些未经妥善处理排放到土壤中难以消解,像电镀厂含铬废水流入周边土壤会积累铬元素,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致板结,影响微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农业领域,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土壤环境问题严峻,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存在不合理农事操作,如焚烧秸秆,灰烬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且化肥施用管理松散失控,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如长期大量施氮肥会使土壤氮素含量过高,破坏酸碱平衡、降低肥力,还可能经淋溶作用污染地下水。据第二次土壤调查报告,我国优质耕地仅占20%10%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地有机质平均水平降至1%以下,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土壤污染与发展速度不匹配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影响农产品质量产量、威胁人民健康安全、阻碍农业发展进程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生产中化肥或者农药使用不当

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环境至关重要,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严重时还会危及人体健康。目前,绿色农业理念尚未全面推行,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者依旧习惯于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来进行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然而,部分化肥和农药中的物质会破坏土壤环境,像有些化肥含有的重金属或有毒元素,施用到土地中便会直接损害土壤环境。而且,长期在土壤中过量使用化肥会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与数量,而这些微生物本可分解土壤矿物、降解其中的有毒物质,所以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削弱土壤转化和降解有害物质的能力,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滋生,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间接威胁人体健康。

(二)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处理不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推动周边乡镇农村发展,城市将部分落后产能但能带动乡镇农村经济的工业生产进行转移。这一转移虽有力促进了乡镇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经济活力,但也引发了土壤环境问题。很多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废水、废气的合理处理,盲目随意排放,其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土壤养分结构,引发土壤板结等严重问题,还会影响土壤内部结构,导致土壤环境问题难以解决[1]

(三)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和生活污水排放

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生活污水,农业灌溉也会产生污水,若这些污水未经严格处理直接排放,会使土壤滋生病原体、寄生虫和细菌等。土壤虽有一定净化能力,但该能力有限,当污水污染程度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土壤就会被污染,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其净化能力修复也会变得极为困难。同时,农民灌溉田地时存在污水产生与资源浪费现象,若污水排放不达标,同样会污染土壤,而一旦土壤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缺失,仅靠土壤自身净化能力难以实现修复。

二、提升我国土壤环境治理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一)做好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评估工作

环境治理是国家的重要工程,各项环境治理指标需达到合格标准,这是评估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果的最终检测程序。有关部门应依据国家土壤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与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壤环境保护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工作推动污染土地环境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完善数据化支撑的土地评价工作,以确保土壤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达到理想效果。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的覆盖面。地方政府要将环境治理规划纳入地方保护目标责任书,定期接受上级政府部门的评估和验收,借此检验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总结经验和成果,推进土壤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2]

(二)建设效率更高的土壤环境监测点

要想有效保护与治理土壤环境,就需借助现代化手段随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与需求,这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土壤数据检测设备。在布局土壤环境监测点时,要依据实际地貌状况科学选择,而非随意设立,应优先将其设立在河流、饮水点、农田等易被污染区域,有背景点位设置、基础点位设置和特定点位设置三种类型。建设监测点的目的在于让环保部门人员及时监测到土壤环境变化,及时实施治理措施,将环境污染遏制在初期,减轻或避免土地资源遭受损失。

(三)做好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防护工作

土壤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源于工业污染,化工业、冶炼业、汽车制造业和部分医药生产行业等都会对土壤环境及周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相关环保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对工业用地进行实地勘探、管理部署,有效整合监测数据以精确评估风险,从而掌握工业用地土壤环境实时变化状况。同时,要积极监督工业企业污染源处理情况,确保其废气废水经自身处理设备处理且达标排放,对私自排放的企业及时上报严肃处理,保护工业用地土壤资源。此外,企业自身也不能忽视污染源管理工作,除日常工作外,需安排部门进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时监测多环芳香烃、重金属和石油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指标并进行源头调查。企业要做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分析监测结果并输入土壤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以提供风险预警,对废水废气污染物有效处理并开发利用其内在价值,通过落实资源循环开发利用并借助先进技术防范土壤环境污染问题[3]

(四)严格管控生活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严格管控生活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时,要找准污染源并针对性地开展治理修复工作。(1)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卫人员的垃圾清理效率,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提高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效率,让垃圾成为无害能源。(2)综合治理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多排放于城镇边远地区,当地有关部门可开展生活污水引流及治理工程,按照排放标准科学处理,如将废水集中到专业场所处理达标后,引流至农村废旧池塘或水湾填埋,以最大程度减少土壤环境污染。(3)在城市实行车流限行政策,降低机动车出行比例,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五)强化对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宣传

土壤环境治理需要良好的管理体系、科学的治理模式,更需要优秀的防护理念来巩固治理成果,因为治理只是途径,预防才是根本。所以,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知晓土壤污染对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重视土壤环境保护理念。同时,环保部门要定期对本体系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锻炼,提升其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确保他们在面对不同土壤污染情况时能迅速作出正确的治理决策和方法,进而提高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成果与效率。另外,土壤环境治理工作众多,不仅要构建良好的治理体系和模式,还要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保护治理理念以取得更好成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环保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要以土壤污染问题为核心,运用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方法,提升各区域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效[4]

结语

总的来说,土壤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且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建设效率更高的土壤环境监测站点,确保我国土壤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此外,为了有效改善之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还需要开展以修复土壤环境为目标的相关行动

参考文献

[1]卜会玲.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J].水上安全,2023,(15):97-99.

[2]王春.农村土地污染及土壤环境保护方式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01):75-76.

[3]李冬冬.关于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的研究[J].清洗世界,2022,38(06):155-157.

[4]王希波.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64-65.

 

作者简介:周子怡 1997.06.18 女 陕西安康 汉 本科 助理升中级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 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