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策略
正文
在高中阶段,学生经历重要的身心发展,面临升学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挑战,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教育体系过去忽视心理健康,导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完善,学生难以获得及时帮助。教育工作者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我认知,学会应对压力。学校和教师需与家长合作,为学生营造支持性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起源
(一)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与起源概述
积极心理学,由马丁·塞利格曼在90年代提出,强调研究人类积极特质,旨在增强自我和对他人的理解,促进充实有意义的生活。该学派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确保研究全面深入。其成果应用于教育、健康、工作等领域,提升福祉。在教育中培养积极心态,在健康上建立积极习惯,在职场提升满意度和团队效率。它还强调社区支持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心理学领域和社会政策提供新视角和方法,有望持续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
(二)积极情感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包括愉悦、兴奋等正面情绪,对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积极影响。它能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增强免疫系统,延长寿命,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提升生活质量。积极情感受性格、遗传、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内在因素及社会支持、工作环境、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影响。乐观者易体验积极情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积极情绪[1]。因此,培养积极情感对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很重要。
(三)积极性格的特质与塑造策略
积极性格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自信、勇敢和坚韧的心态,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这种性格的人通常具备乐观、自信、责任感、毅力和创造力等特质,使他们更易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收获成功与幸福。塑造积极性格的方法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成长的一部分,通过积极态度和行动战胜它们;培养乐观心态,从积极角度看待事物,抵御焦虑和负面情绪;注重自我肯定和提升,增强自信和自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沟通与合作,从中获取支持和帮助。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开展互动游戏活动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来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首先,开展互动游戏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这些活动,父母、家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例如,设计一个名为“我们是朋友”的互动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2]。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团队任务和挑战。这些任务和挑战设计得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冲突、如何共同面对挑战,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互动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协同教育理念
为了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协同合作的教育环境。这不仅要求双方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内容,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为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方面,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校合作的氛围,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和专业素养。通过组织阅读活动、专业培训、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强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并且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定制更加精准的协同教育方案。通过举办讲座、分享教育经验等互动形式,帮助家长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此外,学校应当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通过组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互动方式,提升家长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3]。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家长认识到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挑战,还能够明确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确保教育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积极反馈。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即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水平限制了他们在家庭与学校合作过程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家长们普遍感到,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匮乏,成为了当前家校合作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尽管家长们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鉴于这一现状,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与学校和各类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共同建立一系列规范化的教育服务平台。例如,可以设立“家庭教育辅导中心”和“家校协同咨询处”等机构,旨在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这些平台,家长们可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提升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这些教育服务平台还可以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总之,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障碍,从而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促进家校协同机制的顺利运行。
(四)构建家校合作平台
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高中教师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态度的塑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构成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两大主要场所,因此,教师们需要与家长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共同搭建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在物质上提供支持,更在精神上给予指导和关怀。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们应当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动态。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教师们可以与家长共同组建家校合作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共同探讨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通过这样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联手为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鼓励家长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互动,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合力[4]。家校合作是实现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
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家校共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辅助育人过程,帮助高中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家校共育模式下,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学生发展其优势和潜能,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积极心理学专注于个体的积极特质和正面体验,旨在提升心理健康,强调幸福感、乐观和满意度。高中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规划上面临挑战,积极心理学助力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家校共育模式下,应合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活动和讲座,教授应对压力的策略。家长和教师需积极沟通,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为家校共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法,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徐爽.高中班级管理之心理健康辅助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11):32-33.
[2]刘玉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20(5):65-70.
[3]杨慧文.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2(21):2-4.
[4]袁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才智,2020(3):49.
[本文系枣庄市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家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2023ZZJX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杨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