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腔静脉直径;重度子痫前期
正文
前言
子痫前期,作为一种妊娠期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大约在3%至5%之间,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1]。该疾病的成因复杂,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确切定论。由于没有明确有效的预测和治疗手段,随着疾病进展,可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心力衰竭、脑出血、子痫发作和HELLP综合征等严重不良结局,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常伴随低蛋白血症、水肿、短期内血容量变化,早期液体管理可针对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做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在疾病加重前早期识别和处理,提高子痫前期孕产妇安全性、降低死亡率。在处理妊娠期子痫前期患者时,对血液容量状况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然而,采用中心静脉压(CVP)这一侵入性方法来监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风险。因此,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易于操作的血容量评估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本医疗机构50例子痫前期孕妇和5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样本,对比分析了两组孕妇的分娩结果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项调查中,所涉时间跨度为2023年的首尾月份,即从年初至年终,聚焦于本医疗机构所收录的50名患有子痫前期的女性(构成观察组),以及同样数量的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女性的年龄介于21至4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9.72±2.10岁之内;她们的孕期长度从27周到40周不等,平均孕期为35.55±2.13周之内。对照组女性的年龄分布在22至40岁,平均年龄为29.65±2.18岁;孕期长度在36至41周之间,平均孕期为39.37±2.52周之内。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孕期长度这三个关键指标上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即P值>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者的临床信息均满足纳入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外,本研究已获得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批准文号为DFY-202213。
1.2 纳排标准
筛选条件:(1)选取的病例均为确诊的子痫前期患者;(2)参与研究的孕妇信息完整,配合度高;(3)孕妇本人及家属均愿意参与本项研究。
剔除条件:(1)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肝脏疾病的患者;(2)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近期内使用过可能干扰检查结果药物的患者。
1.3研究方法
挑选SonoSite EdgeⅡ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配备rP19x型号探头,频率调节在1至5 MHz之间。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采取仰卧姿势,将采集区域设定在右侧心房三尖瓣上方1厘米处,获取心尖四腔和两腔心视图,测量三尖瓣反流的最大流速和压力差,进而推算肺动脉收缩压。接着,将探头移动至下腔静脉进入右侧心房约2厘米的位置,在剑突下方获取下腔静脉的长轴M型曲线,测量呼气末和吸气末的下腔静脉直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率,计算公式为:(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吸气末下腔静脉直径)/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100%。最后,在右侧心室心尖四腔视图下选取三个心动周期,将图像导入二维应变分析模式,描绘舒张期的右侧心内膜轮廓,软件自动生成心内膜至心外膜的追踪区域,调整追踪区域宽度以匹配右侧心肌厚度,软件自动追踪心肌活动,将右侧心室长轴自动划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游离壁和室间隔底部、中部、心尖部,调整至图像清晰后,软件自动计算右侧心室长轴收缩期的峰值应变。将右侧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六个部分的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平均值作为右侧心室长轴应变的最终测量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孕妇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2)对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不良妊娠结果包括胎盘早期剥离、HELLP综合征、胎儿发育迟缓、胎儿死亡等情况,统计完成后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5.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文本中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以(平均值±标准误)形式呈现的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而对于以n(百分比)形式呈现的计数数据,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观察p值的变化,若p值<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若p值>0.05,则说明数据间无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观察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下注低于对照组,见下表1,P<0.05。
表1 两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组别/项目 | 例数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
观察组 | 50 | 0.145±0.049 |
对照组 | 50 | 0.113±0.055 |
t | - | 3.047 |
P | - | 0.003 |
2.2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组别/项目 | 例数 死胎 | 胎盘早剥 | HELLP 综合征 | 胎儿生长受限 | 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1 | 0 | 0 | 6 | 14 |
对照组 | 50 0 | 0 | 0 | 0 | 0 |
χ² | - - | - | - | - | 7.527 |
P | - - | - | - | - | 0.006 |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严重危害母婴安全的疾病, 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受损。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当血管壁的渗透作用增强时,会导致众多体液和蛋白质成分溢出到细胞外间隙,结果是血浆蛋白的流失、水分和钠元素的积聚,以及出现水肿症状。由于肝脏血管的收缩,肝细胞遭遇血液供应不足和氧气供应缺乏,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生成能力。同时,肾脏血管的收缩会对肾小球过滤层造成损害,使得血浆蛋白大量溢出。肾小管受损还会阻碍蛋白质的再吸收,引发大量蛋白尿。蛋白质合成受阻加上大量蛋白流失,最终会引起低蛋白血症。此外,肾脏血管的收缩还会减少肾血流量并引起肾小球肿胀,这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减少肌酐和尿酸的排泄,导致血清中肌酐和尿酸浓度上升,严重时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2]。
本资料显示,子痫前期的及早确诊,能够产生显著的预后效果。因此,准确鉴别子痫前期对于维护孕妇孕期健康具有现实意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孕妇血压指标的合理监测。对于子痫前期孕妇,常表现为血压升高症状,即舒张压高于90mmHg和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和或随机尿蛋白(+)。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孕妇孕期血压变化情况,若相隔4h测量血压时均出现血压升高情况,需要将其作为子痫前期鉴别显著症状。与此同时,应当引领孕妇参与尿常规检查,若测定后24h尿蛋白指标高于0.3g,且孕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头痛、反射亢进症状,需要将其纳入疑似子痫前期患者,并搭配母体特征检查、实验室诊断结果,确定属于子痫前期,而后以此为基础为其给予针对性诊治服务。
子痫前期的诊治方法:(1)基础治疗,在子痫前期治疗期间,需要为孕妇提供基础治疗[3]。包括嘱咐孕妇保持充足睡眠,且保持安心静养状态,而且在孕妇休养期间,也要为其准备营养均衡的食物。轻度子痫前期可以考虑居家自护,但应当遵照医嘱保持充分休息。而中重度子痫前期应当在医护人员的照看下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与饮食习惯。若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可以在医嘱指引下服用2.5mg的地西泮药物。在饮食上应当尽量减少盐分摄入量,以免引发血压波动等后果。(2)降压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因血压升高常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重要症状[4]。故此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开展降压治疗,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孕妇的血压指标,防止在血压持续升高状况下,影响子宫胎盘灌流效果。通常情况下,面对血压在90mmHg(舒张压)和或140mmHg(收缩压)以上的孕妇,需要作为降压治疗重点对象,包括为其准备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降压药。血压的平稳有利于保护胎儿安全。血压指标的控制是当前子痫前期治疗阶段的关键要求。(3)药物治疗,子痫前期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很容易进展为子痫,自此危及孕妇健康[5]。所以,需要为子痫前期孕妇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以期在药物作用下保持病情稳定。根据学者张敏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子痫前期治疗阶段,硫酸镁与利尿剂药物的疗效较好,并且硫酸镁具备抑制子痫发作的功效。在此类药物实际使用时,应当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且药量保持在4g至6g以内,也可以搭配2%利多卡因在夜间以肌注方式给药[6]。此外,对于已经出现不同程度抽搐现象的孕妇而言,可以增加药量2g,日剂量不宜超出25g,以每小时1g的滴速进行治疗。在使用利尿剂时,应当以呋塞米为首选,若孕妇肝肾功能受损,可以考虑以甘油果糖药物给药,且此类药物应保持每小时80ml的滴速。同时,孕妇在治疗与子痫防范中,也要加强体液控制,尽量不过多滴注药物,以免引起孕妇的不适感。学者赵春梅在研究中提出在子痫前期治疗阶段,也要借助抗凝药物改善疗效[7]。即主张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并且可以在孕周16周前孕妇采用抗凝治疗,用于规避子痫前期风险,而且也可以在阿司匹林药物之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效果较优,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8]。
妊娠期间,子痫前期作为一种多发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失调,对母亲和胎儿的生命构成威胁。尽管子痫前期的确切病因尚不为人知,但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孕期妇女的凝血机制激活,血液趋向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可能是引发子痫前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数据同样指出,观察组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0.05。此外,研究数据还显示,患有子痫前期的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果的风险增加,这表明子痫前期是不良妊娠结果的重要诱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实施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检查,能够预测其病情,子痫前期是导致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毛冰昆,吴雪,姜亚倩,卢克新.子痫前期凝血生化及相关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9):185-188.
[2]张岩.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2022,35(04):852-854.
[3]赵曰明,段婧,孙海波.子痫前期孕妇凝血指标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关系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06):1437-1440.
[4]单玉梅.阿司匹林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的疗效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16):81-84.
[5]段利利,张婵,李志斌,王林,杨红,张燕妮.硝苯地平联合依诺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2,37(03):144-148.
[6]李鑫伟.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评估价值[D].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
[7]马岩,团进. 维生素D对LPS诱导的子痫前期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22.
[8]李冬,罗晶,薛丽丽,姜巍.多项血清指标联合诊断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2):50-53.
[9]Hemodynamic pathways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Am JObstetGynecol.2022Feb;226(2S):S988-S1005.doi:10.1016j.ajog.2021.11.022.pmid:35177225
[10] Effect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o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Pregnant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or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The BUMP 2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2022 May 3;327(17):1666-1678. doi: 10.1001/jama.2022.4726.pmid:35503345
[11]Systematic review of prediction models for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PLoS One. 2020 Apr 21;15(4):e0230955.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0955. eCollection 2020.pmid:32315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