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摘要
关键词
中西医;中风偏瘫;后遗症
正文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尤其是偏瘫,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风偏瘫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可能导致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多方面的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的急性期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如何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特别是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医在急性期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溶栓、抗凝、降压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然而,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面,西医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后遗症属于“中风”、“偏枯”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不足、脉络瘀阻、风痰阻络等。因此,中医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多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等方法,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充分发挥西医在急性期治疗的优势,同时利用中医在康复期的调理和恢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 2 月~2024年 2 月中风后遗症患者 64 例实施分组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 32例。对照组包含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介于43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1.6)岁;病程从1年至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8±0.5)年。治疗组则包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介于42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7±1.2)岁;病程同样从1年至9年不等,但平均病程略短,为(2.6±0.8)年。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发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或已停止相关治疗超过一个月。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遵循西医标准,患者接受石家庄康力药业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单次口服,剂量为100毫克;同时,辅以卫材中国药业的弥可保,每日三次口服,每次剂量为0.5毫克;以及鲁南贝特制药的欣康片,每日单次口服,剂量为20毫克。整个治疗周期设定为连续一个月,即一个疗程。
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额外加入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该汤剂由黄芪120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地龙6克等中药材组成。针对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调整:上肢半身不遂者,加用桑枝与桂枝以引导药力上行;下肢半身不遂者,则加用牛膝、杜仲以引导药力下行;脾胃虚弱者,加用党参与白术以增强补气健脾之效;语言功能受损者,则加用郁金、远志、石菖蒲以化痰开窍。上述方剂采用水煎煮法,每日制备一剂,取汁3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样,治疗周期也设定为连续一个月,即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并比较。
1.4评价标准
1.4.1 NIHSS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价,重度缺损为 21 ~ 42 分、中重度缺损为 16 ~ 20 分、中度缺损为 7 ~ 15 分、轻度缺损为不足 7 分。
1.4.2 ADL
按照 Barthel 指数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3 疗效
①基本痊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或基本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恢复;②好转: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所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例数 + 好转例数)/ 总例数 ×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 22.0 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实施检验,
±s 表示计量资料,实施 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 NIHSS 与 ADL 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两组在接受治疗后,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治疗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表1 对两组 NIHSS 与 ADL 评分情况(±s ,分)
组别 | NIHSS评分 | A D L 评 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
治疗组(n=32) | 18.59±2.36 | 8.58±1.55 | 7.6934 | <0.05 | 32.19±8.56 | 76.50±10.24 | 9.0327 | <0.05 |
对照组(n=32) | 18.66±2.51 | 11.89±1.94 | 4.975 | <0.05 | 32.38±8.29 | 57.85±12.52 | 6.5321 | <0.05 |
t | 0.0946 | 3.4956 | — | — | 0.0912 | 5.8641 | — | — |
P | >0.05 | <0.05 | — | — | >0.05 | <0.05 | — | — |
2.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3.75%,对照组则为 75.00%,两组差异显著(P < 0.05),见表 2。
表2 对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 临床痊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n=32) | 19(59.38) | 11(34.37) | 2(6.25) | 30(93.75) |
对照组(n=32) | 8(25.00) | 16(50.00) | 8(25.00) | 24(75.00) |
t | — | — | — | 6.5947 |
P | — | — | — | <0.05 |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治疗组在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补阳还五汤的加入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可能源于其综合性的治疗策略。西医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干预,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调节和辨证施治。补阳还五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其组方合理,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本研究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对补阳还五汤进行了个性化调整,如加入桑枝与桂枝以引导药力上行,加用牛膝、杜仲以引导药力下行,这些调整可能增强了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DL评分的提高意味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这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患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活动,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统计学处理方面,我们采用了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施计数资料的χ²检验和计量资料的t检验,我们发现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克飞,王旋旋,王兵,等.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期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9):1170-1171.
[2] 金煜.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3-114,118.
[3] 胡小军,余长江,沈玉杰,等.针刺回阳九针穴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78-80.
[4] 王杰,宋春波.芪蛭通络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8,25(2):142-144,200.
[5] 张杰,徐向青.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45 例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2):96-98.
[6] 王宝道.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 30 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1):9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