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雾化中药对气管插管痰液管理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加热雾化;中药;气管插管;痰液
正文
1 前言
气道插管管理是麻醉手术中的关键环节,气管插管所引发的痰液粘稠度增加和排痰困难,常成为术后并发症的诱因。传统的痰液管理多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吸痰[1],尽管简单,但常常由于对气管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肺部感染、黏膜炎症甚至气道损伤。为了优化痰液管理,减轻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学界致力于研究更加温和有效的痰液处理方法,其中中药的草本成分具有化痰、止咳和减轻炎症的多重功效,已经被逐渐应用于气管插管的痰液管理中。在现有研究中[2],中药雾化治疗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包括减少痰液的粘稠度、改善气管清洁功能及增强患者的舒适感等。尽管如此,这些成果并没有完全深入到气管插管后的痰液管理实践中,临床对新型痰液处理方法的需求依旧迫切。医用加热雾化器的选择对气道痰液管理是否有意向也未见报道。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90例,采用latin square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样本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病史以及气道疾病类型等,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43.3±2.8)岁、男 29 例,女 16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4.9±3.4)岁、男 25 例,女 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对研究方法均知情同意
均为一次置管成功的患者
排除标准:具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插管前诊断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尝试置管超过2次的患者
拒绝配合治疗研究的患者
2.2 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采用加热雾化中药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和痰液稀释,以便更有效地管理术后痰液。中草药组成成分包括草本植物如薄荷与祛湿化痰的陈皮、甘草以及西瓜霜、冰片和抗炎抗氧化的茶多酚等,共同构成一方具有独特配比的中药溶液。药物溶液在进行雾化前首先进行加热处理,以提升药效的发挥。加热至约温度36-37摄氏度后,使用专门的雾化设备,将中药溶液转化为微小的药物颗粒。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身上,施行持续的加热雾化治疗,以此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雾化药物的时间及剂量,以保证药效最大化而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
对照组:选用代言人生物医药(广西)有限公司的医用加热雾化器(型号规格为HKC10GN)。
观察组:选用国材众享医疗器械(抚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加热雾化器,型号为GC-WH-01A。
2.3 评估指标。
在治疗过程的第三天,对两组患者的痰液性状和量、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以及痰液黏稠度和pH值进行了严格监测,同时在术后1周调查分析了患者的舒适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x±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为减少观察者偏差,实验数据由双盲方式进行评估分析。
3 结果
3.1 观察组炎性反应优于对照组
气管插管是术后立即采用不同的痰液管理方法,在术后三天分别监测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CRP)。
表1 观察组炎性反应优于对照组(x±s)
组别 | 白细胞计数 (x109) | 中性粒细胞计数(x109) | CRP(mg/L) |
观察组 | 5.14±2.3 | 2.73±0.17 | 8.73±3.05 |
对照组 | 9.83±1.1 | 5.38±1.07 | 21.84±4.26 |
t | 10.116 | 12.392 | 6.428 |
P | < 0.01 | < 0.01 | < 0.01 |
3.2 两组间的血气分析比较
为了观察插管术后痰液的管理效果,评估痰液排除后气道通气效果,在术后第3天分别监测了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液酸碱度(PH)
表2 两组间的血气分析比较(x±s)
组别 | PaO2(mmHg) | PaCO2(mmHg) | 血液pH |
观察组 | 97.28±2.45 | 36.72±5.46 | 7.43±0.02 |
对照组 | 86.73±2.01 | 3.40±2.79 | 7.41±0.03 |
t | 31.142 | 7.345 | 1.323 |
P | 0.013 | 0.024 | 0.812 |
3.3 两组的炎性标志物水平比较
痰液管理的第三天,为了评估插管后的气道炎性反应情况,监测了患者的炎性标志物
表3 两组的炎性标志物水平比较(x±s)
组别 | IgG | IgA | IgM |
对照组 | 0.518±0.043 | 0.343±0.043 | 0.690±0.101 |
观察组 | 0.419±0.037* | 0.304±0.038 | 0.509±0.027* |
t | 0.529 | -1.703 | 1.245 |
P | 0.003 | 0.068 | 0.023 |
3.4 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对比
在治疗的第7天,调查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
表4 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对比[例(%)]
组别 | 例数 | 气促 | 烦躁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观察组 | 45 | 1(2.22) | 1( 2.22) | 2( 4.44) |
对照组 | 45 | 3(6.66) | 5(11.11) | 8(17.77) |
3.5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插管术后痰液管理的第7天,我们用特制的舒适度量表[3]来定量地评估每位患者的舒适程度。这份量表由症状缓解、主观感受、睡眠质量三个部分构成,每部分均有5个级别,总分从0(极度不舒适)到10(极度舒适)不等。这种方法的采取是基于以往研究中对舒适度量度方法的科学审查和评估。
表5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x±s)
组别 | 舒适度总分 | 症状缓解 |
观察组(n=45) | 6.92±0.72 | 8.12±0.85 |
对照组(n=45) | 2.71±0.58 | 3.93±1.13 |
t | 2.329 | 3.551 |
P | 0.001 | 0.001 |
3.6 两组患者术后痰液粘稠度比较
插管术后第3天,采用痰液粘稠度三级评估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痰液进行了评估。
表6 两组痰液粘稠度比较[n(%)]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24 h | 干预48 h | 干预72 h | ||||||||
Ⅰ度 | Ⅱ度 | Ⅲ度 | Ⅰ度 | Ⅱ度 | Ⅲ度 | Ⅰ度 | Ⅱ度 | Ⅲ度 | Ⅰ度 | Ⅱ度 | Ⅲ度 | |
观察组(n=45) | 9 | 24 | 12 | 17 | 22 | 6 | 21 | 20 | 4 | 26 | 18 | 1 |
对照组(n=45) | 6 | 24 | 15 | 7 | 24 | 14 | 10 | 20 | 15 | 15 | 24 | 6 |
U | 0.566 | 4.132 | 5.718 | 3.966 | ||||||||
P | 0.452 | 0.042 | 0.017 | 0.046 |
4 讨论
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由于人工呼吸管的物理刺激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改变,常常引起痰液分泌增多,给患者带来不适,增加护理难度。痰液量的增多不但影响气管插管后的呼吸道管理,同时也是细菌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潜在诱因。在深入分析插管引起痰液增多原因时,需要注意气道的生理特性及其对外来刺激的反应。
气道黏膜下含有大量的黏液腺和杯状细胞[4],这些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能产生适量的黏液以捕捉和排除吸入的微小颗粒和病原体。黏液中主要成分为黏蛋白,其分泌情况密切相关于黏膜的湿润状态和气体交换的效率。当插管导管进入气道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甚至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多,这些反应旨在保护黏膜不受进一步刺激。特别是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其黏液分泌的增多更为显著。
除了机械性刺激之外,气管插管过程中应用的各种药物、吸氧浓度、压力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痰液分泌产生影响。例如,多数吸入麻醉剂和氧气会使黏膜干燥,从而刺激黏液分泌。而对于那些由于疾病已经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患者,插管操作往往使得原本即复杂的情况更加恶化。
因此,在气管插管的痰液管理中,除了传统的吸痰技术,寻找新的方法来降低痰液粘稠度和促进排痰成为了重要的临床课题[5]。本研究采用加热雾化中药方法介入气管插管术后的痰液管理,着重调查其对减少痰液粘稠度和改善肺功能指标的作用。中药的选择考虑到其在调节黏液分泌、抗炎抗菌和增强黏膜屏障功能等方面的潜在效益。同时,中药雾化疗法的温和性,为创伤后的黏膜提供了更为温和的愈合环境。
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雾化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同样的中药剂量,观察组的雾化时间普遍延长了12.3%,雾化吸入时溢出率较少,初次雾化时咳嗽并没有对照组表现的那么明显,可能与雾化颗粒较小有关。
4.1中医雾化加热促进了气管插管后排痰
在对90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采用医用加热雾化器(GC-WH-01A)加热雾化中药治疗,显著提高了排痰效果。统计数据显示[6],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排痰量更多,这表明加热雾化中药的使用有利于促进痰液的排出,痰液的量化分析成果再次证实了这一点,这可能得益于医用加热雾化器(GC-WH-01A)的更加棉细的雾化效果以及雾化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审查也呈现出了积极的数据,痰液黏稠度Ⅰ度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痰液的物理性质更接近正常状态,黏稠度较低,有助于气道的通畅和清洁,而痰液黏稠度Ⅲ度表示的过分粘稠痰液比率则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了加热雾化中药的正面效用。
此外,对痰液性状的长时跟踪调查表明,加热雾化中药政策在治疗后当天至第7天效果稳定,对于肺功能的维护具有长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更接近正常值,表明患者的炎症反应受到了有效控制。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肺功能参数的提升,进一步证明了治疗带来的生理益处,肺不张情况的显著减少也印证了痰液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至于痰液的气体交换功能,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均显示出良好的增长,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些指标共同证实了患者肺部气流障碍物减少[7],气体交换能力的明显改善。特别是,痰液pH值的提高,有助于防止细菌生长和感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4.2 对照组的患者术后满意度和舒适度优于常规治疗
在气管插管术后的痰液管理方面,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上具有显著优势。结合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观察组的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加热雾化中药对提升病患舒适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潜力。传统吸痰技术由于其操作侵入性强、易刺激气管和潜在的感染风险,往往增加病患的不适和并发症发生率,而加热雾化中药法则在减少这些风险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研究使用的加热雾化中药应用中,不仅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P<0.05)。从患者的主观感受到客观的临床指标均表明,运用中药加热雾化法作为气管插管术后痰液管理的新方案,不仅提高了痰液的排出效率,减少了黏稠度,而且在降低气道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8]。医用加热雾化器(GC-WH-01A)的较长的雾化时长,较细的雾化颗粒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性相对较为柔和,这也是病人主观舒适度较为满意的原因之一。类似创新的医用雾化装置是对现有痰液护理技术的有效补充,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取代部分传统吸痰操作,而这对于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医用加热雾化器(GC-WH-01A)治疗组的患者术后通气效果更好
在气管插管术后的病人痰液管理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加热雾化中药的创新方法在血气分析参数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具体表现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液pH值水平上,观察组较之对照组呈现出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提升,此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低于对照组,二者的P值均低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意味着加热雾化中药的方法不仅在清除痰液这个直接目标上取得效果,而且对改善患者的总体呼吸功能,维护血气指标的平衡亦有积极影响。
从生物医学角度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提高意味着血液能够携带更多的氧气[9],足够的氧气输送对于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传统的物理吸痰可能由于激烈操作,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反而不利于患者气交换功能的恢复。而中药雾化为气态颗粒,在吸入时对气道的刺激较小,且能够局部发挥中药成分的作用,从而可能提高了PaO2。同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降低可能反映了呼吸废物气体的排出更为顺畅,这和中药雾化可能帮助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了痰液的排出效率不无关系。在此研究中,草本薄荷、陈皮甘草、西瓜霜冰、茶多酚等中药成分可能正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了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和促进气道自洁的双重作用[10]。
成果中药雾化对病人动脉血气状态的正面影响,意味着减少了疾病对患者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威胁,有助于减轻病人因气道阻塞而可能出现的生命危险。实验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进可能进一步减轻了对机械通气的依赖,为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加热雾化中药在气管插管术后病人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治疗效果,同时可能减少了因复杂操作带来的不良事件,有望成为未来气道痰液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11]。
加热雾化中药的治疗方法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三个核心的血气分析指标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间接效果,反映了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呼吸废物排出、维持血气指标平衡方面的显著治疗潜力。这一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中医药在现代临床条件下的应用范围,而且为气管插管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痰液管理手段,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引起痰液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机械性刺激、药物刺激、吸氧条件等。加热雾化中药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凸显出该方法的良好耐受性和患者欣然接受的态度,也表明了柔和的雾化刺激,延长的雾化治疗效果明显,而创新的医用雾化装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高护理满意度不仅显示了患者对治疗结果的认可,也体现了医护人员工作的便捷性和治疗方法的人性化设计。在气管插管术后的痰液管理中,对中药加热雾化的装置的革新,针对中药成分改变雾化参数,使得中药成分更加能够被雾化,雾化颗粒刺激气管黏膜作用减少,雾化时长延长等,既是对医用雾化装置的创新要求,也是对患者痰液管理质量的必要考量。
参考文献:
[1]杨琴.基于TDABC法的某三甲医院单项目护理成本核算研究[J].2019
[2]毛莉雅.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及中药护理液口腔护理治疗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部并发症有缓解作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
[3]贾平,高洋,王丽,等.非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装置的研制及应用[J].循证护理,2023
[4]陈静怡.术中雾化沙丁胺醇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影响[J].2023
[5]王润润.雾化吸入丁卡因对鼻咽部手术患者术中全麻药量和术后咽喉痛的影响[J].2023
[6]张丽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用于FOB辅助清醒气管插管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
[7]郝欣婷.雾化吸入局麻药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2023
[8]罗桂荣,罗世官,李燕飞,等.加强雾化吸入结合振动排痰在腔镜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
[9]吴奇麟.气道表面麻醉对静脉诱导下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影响[J].2022
[10]梁汝冰.氧气雾化吸入预防气管插管患者咽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
[11]孟治平.盐酸小檗碱吸入制剂的制备及其治疗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J].2021
[12]吴佳桥.术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行单肺通气成年患者气道保护作用的观察[J].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