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MU平台的《临床检验》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伍绍航

(珠海市卫生学校,广东 珠海 519020)

摘要

构建与临床岗位技能一致的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分析基于平台的课程设计、构建及实际应用,对参与课程的50名学生的在线数据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结合专家调查访谈意见,对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应用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得到提高,培养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较好。揭示了基于该平台的课程在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及优化学习体验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

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构建;在线教育;教学应用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临床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的关键部分,其教学质量对医学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医疗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传统教学依赖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受限于时间和资源。信息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机遇。中国政府通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在线教育,UMU平台作为免费的教育工具,其模块化和互动功能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带来新思路。利用UMU平台优化《临床检验》课程,有望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二、研究现状

目前,专家们正致力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1][2][3]。尽管他们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但课程构建策略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将基于UMU平台,探索课程构建的有效路径并实践。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基于UMU平台的《临床检验》课程,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包括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实施与应用和效果评估。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岗位能力研究和问卷调查。岗位能力研究关注《临床检验》课程现状及临床应用,为课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问卷调查则收集学生对在线课程的需求和期望,确定课程设计方向。

(三)课程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UMU平台上的《临床检验》课程。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如掌握临床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课程结构:包括基础知识、检验技术、临床应用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若干教学单元,涵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讨论等内容。

教学内容:详细设计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如临床检验的基本概念、检验技术的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等。

互动形式:利用UMU平台的互动工具设计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评估机制:设置在线测试和作业,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利用UMU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四)实施与应用

UMU平台上实施设计好的课程,包括课程上线、教学活动和数据收集。

(五)效果评估

通过对本校2022级医学检验技术班50名学生参与该课程的在线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结合专家调查访谈,对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学习成绩: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习满意度(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专家)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反馈。

课程互动性:分析UMU平台提供的数据,评估课程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四、课程构建

(一)以教学大纲和全国争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珠中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的检验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出课程目标。

(二)以课程目标为引领,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调查珠中江地区医疗机构检验科的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其中,以此为构建课程,将《临床检验》课程划分为11章,每章包括有4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加入互动和评估活动,详细见表1。

1课程构建方法和内容

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

检验技术

临床应用

综合实践

血细胞检验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自

毛细血管采血技术、血细胞计数、血涂片制备与染色、血细胞镜检、CRP检验、

血常规报告分析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模拟操作、血细胞图谱识别

凝血检验

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凝血指标检验

凝血常规报告分析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模拟操作

血型检验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ABO血型检验、Rh血型检验、交叉配血

血型报告分析

血型鉴定卡模拟操作

血沉检验

血细胞沉降率

血沉检验

血沉报告分析

全自动血沉仪拟操作

尿液检验

性状、化学物质、

细胞、微生物

尿液标本采集技术、尿性状检验、尿液化学物质检验、

尿液细胞计数、尿液细胞镜检

尿常规报告分析、尿沉渣报告分析

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模拟操作、

尿沉渣图谱识别

粪便检验

性状、化学物质、

细胞、寄生虫、微生物

粪便标本采集技术、粪便性状检验、粪便潜血检验、

粪便沉渣镜检

粪便常规报告分析

粪便沉渣图谱识别

脑脊液检验

性状、化学物质、

细胞、病原生物

脑脊液性状检验、脑脊液蛋白定性检验、脑脊液细胞计数

脑脊液常规报告分析


浆膜腔积液检验

性状、化学物质、

细胞、

胸腹水性状检验、胸腹水蛋白定性检验、胸腹水细胞计数

胸腹水常规报告分析


精液检验

性状、细胞

精液性状检验、精液镜检

精液常规报告分析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报告

前列腺液检验

性状、细胞

前列腺液性状检验、前列腺液镜检

前列腺液常规报告分析


阴道分泌物检验

性状、细胞、病原生物

白带性状检验、白带镜检、唾液酸酶检验

白带常规报告分析


五、应用与效果评估

(一)课程实施情况

《临床检验》课程在UMU平台上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课程上线: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上传到UMU平台,进行课程发布。

教学活动: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

数据收集:利用UMU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监控课程实施情况。

(二)数据分析

利用UMU平台的在线数据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进行详细分析。

1.测试成绩的变化

课程开始前,所有参与的学生都完成了一次基线测试,测试内容涵盖《临床检验》课程的基础知识,测试满分均为100分,这些基线测试的平均成绩作为对比的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了课程后测,以评估知识掌握情况。课程前后测试成绩的变化分析见表2。


2课程前后测试成绩的变化分析


平均分

标准差

提升百分比

P值

课程前测成绩

68.5

7.4



课程后测成绩

82.3

6.8



前后成绩对比

82.3-68.5=13.8


(13.8/68.5)×100%≈20.2%

0.000

根据表2统计显著性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基线测试与后测成绩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差异(p<0.01),这说明课程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2.作业成绩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在课程中的进步,我们分析了课程中的作业评分,评分满分100分。这些作业包括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和期末项目。作业成绩分析见表3。

3作业成绩分析


平均分

标准差

提升百分比

P值

课程初期作业

72.4

8.1



课程末期作业

87.1

6.3



作业成绩对比

87.1-72.4=14.7


(14.7/72.4)×100%≈20.3%

0.000

根据表3统计显著性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学生在课程中的作业成绩有显著提升,进一步证明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3.学习进度的追踪

利用UMU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包括完成的学习模块数和参与的互动活动,满模块数为8个,满活动数为10次。学习进度的追踪情况见表3。

4学习进度的追踪情况


初期平均完成情况

末期平均完成情况

提升百分比

学习模块

4.2

7.6

(7.6-4.2)/4.2×100%≈80.9%

互动活动

3.5

6.8

(6.8-3.5)/3.5×100%≈94.3%

根据表4分析表明,学生在学习模块的完成情况和互动活动的参与度都有显著提升,进一步支持了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分析显示,学生在UMU平台上的课程学习成效显著,成绩普遍提升。这表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学习进度得到良好跟踪,问题及时解决,学习效率提高。互动参与度高,说明互动设计促进了学习。此外,学生对《临床检验》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培养。

(三)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见表5。

5《临床检验》课程学习感受分析

问题内容

选项

数量

百分比(%)

您对《临床检验》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如何?

非常不满意

2

4.0


不满意

5

10.0


一般

10

20.0


满意

20

40.0


非常满意

13

26.0

课程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非常不合理

1

2.0


不合理

4

8.0


一般

12

24.0


合理

18

36.0


非常合理

15

30.0

课程中的哪一部分最有帮助?(可多选)

基础知识模块

20

40.0


检验技术模块

22

44.0


临床应用模块

15

30.0


综合实践模块

18

36.0

互动形式是否有效促进了您的学习?

完全没有促进

2

4.0


有些促进

6

12.0


一般

12

24.0


有促进

18

36.0


非常有促进

12

24.0

UMU平台的操作界面是否友好、易于使用?

非常不友好

3

6.0


不友好

7

14.0


一般

10

20.0


友好

15

30.0


非常友好

15

30.0

课程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课程内容

15

30.0


课程结构

9

18.0


互动方式

22

44.0


其他

4

0.08

数据显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高,尤其对检验技术模块评价最好,认为它最有帮助,其次是实践和基础知识模块。这些模块内容丰富、组织良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和技能。互动环节如在线讨论和问答,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尽管还有改进余地。UMU平台界面受到好评,被认为易于使用。

六、反思与改进

(一)本次研究的应用对象只有一个班级,时间只有一个学期,效果是否只是昙花一现呢?因此,长期应用和扩大研究样本能否有稳定的教学效果,以及其他专业、课程是否适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本次构建了基于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的学习模式,将来可以进一步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其他核心的课程,形成一套现代化信息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可以为同行和专家将来研究其他的课程提供思路和推广

(三)完善课程设计,增加个性化学习内容,包括自学和创新模块,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在线学习平台,以提升自学能力,同时增设互助或团队协作模块,以增强团队意识,为未来实习和工作做准备。

(四)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优化课程。通过专家和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通过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策略。

七、结论

《临床检验》课程在UMU平台上的构建与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UMU平台的互动性和灵活性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技术问题和平台适应性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平台功能的优化和课程设计的创新,以不断提升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树平.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检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及优化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4,23(2):158-160.

[2]陈晨.雨课堂在中职《临床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工,2018(7).

[3]郝艳梅,李玉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临床检验基础》混合式教学的新探索[C].//2016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6:20-24.

项目基金:本论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一批(2021年度)课题项目:基于UMU平台《临床检验》课程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ZHGHKTG123)的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