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任丽

松原市中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优势较为显著,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临床效果

正文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中穿孔性阑尾炎因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且严重而成为治疗上的一个挑战。过往临床对于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已经发生穿孔的情况,一直将开腹手术作为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要求的提高,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引入到这类疾病的处理之中,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和促进更快地恢复正常活动[2-3]。但对于是否适合所有类型的阑尾炎患者,特别是那些伴有穿孔情况的病例,仍存在争议。一方面,有观点认为由于穿孔后腹腔内污染较重,腹腔镜操作可能增加扩散风险;另一方面,支持者则强调通过合理选择适应症及技巧改进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良好疗效[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2月至20242月我院收治的66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36.85±4.97)岁;观察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35.16±4.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随后,在患者的右下腹部麦氏点位置制作一个长约5厘米的切口,通过逐层切开腹壁的方式进入腹腔。术者沿着结肠带仔细寻找并定位阑尾,使用吸引器彻底清除腹腔内以及阑尾周围的脓液和渗出物。接着将阑尾轻轻提起,并在其根部进行双重结扎以防止术后出血或感染扩散。完成结扎后,在靠近根部的位置切断阑尾,并用碘伏消毒残端,然后采用荷包缝合技术将其安全地埋入周围组织中,减少局部刺激与炎症反应。为了进一步清洁手术区域,使用甲硝唑溶液冲洗整个腹腔,同时利用碘伏处理切口边缘,以增强抗菌效果。最后,在适当位置放置引流管以便排出可能积聚的液体,然后仔细关闭各层切口。术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支持治疗,预防潜在的感染风险。

1.2.2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首先,在麻醉成功后对腹部局部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随后,在患者的脐上、左侧麦氏点以及脐下位置分别制作3个不同大小的切口:脐上的切口长度为10毫米,通过这里置入气腹针以建立适当的气腹环境,维持气腹压力在1213毫米汞柱之间,之后插入腹腔镜作为主要观察通道;左侧麦氏点处也设置了一个10毫米长的切口,用作主操作孔,允许外科医生使用专门设计的器械执行必要的解剖分离与处理步骤;而脐下的5毫米小切口则作为辅助操作孔,用于协助完成更精细的操作或提供额外的支持。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获得清晰的视野,还便于灵活地控制手术器械,从而实现精准且高效的治疗过程。之后使用吸引器彻底吸净腹腔内的脓液,以便清晰地观察阑尾及其周围的情况。随后,仔细评估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被炎性组织包裹的阑尾,采用钝性分离技术小心地解除其周围的粘连,确保操作区域尽可能干净。接下来,使用抓钳钳夹住阑尾,并紧贴阑尾处理其系膜,以减少出血风险。对于大多数病例,在阑尾根部用两个钛夹进行夹闭后,在两钛夹之间切断阑尾,并用电凝方法对残端进行灼烧处理,以防止术后出血或感染。而对于那些阑尾根部较粗、难以仅靠钛夹安全夹闭的情况,则采用Roeder结法对阑尾根部进行双重套扎,即先在靠近根部处做一个结套扎,然后在更远端的位置再做一次套扎,之后在两个结之间的部位切断阑尾,并同样用电凝方式处理残端。这一系列细致的操作不仅有助于彻底清除病灶,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那些根部穿孔且无法通过常规方法结扎的情况,可以使用可吸收线进行8字缝合来封闭穿孔部位,以确保其紧密闭合,防止术后感染或瘘管形成。如果需要进一步加强修复效果,还可以利用肠系膜覆盖并加以缝合,为受损区域提供额外的支持与保护。完成这些步骤后,小心地取出阑尾。随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再用吸引器吸净所有残留液体,确保腹腔内部清洁无污染。在确认没有活动性出血、结扎线或钛夹固定牢固之后,开始关闭腹壁切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于存在放置引流管指征的情况(如可能存在持续渗液的风险),在适当位置放置引流管,以便于术后监测和管理潜在的并发症。

1.3疗效观察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腹膜炎、感染、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3

51.59±7.26

30.26±6.88

21.46±5.71

1.08±0.14

4.26±0.41

对照组

33

68.47±9.62

43.83±8.46

28.25±6.19

1.79±0.33

7.38±0.89

t

-

6.759

6.634

4.126

5.417

14.635

p

-

0.05

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腹膜炎

感染

肠梗阻

腹腔脓肿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3

13.03%

00.00%

13.03%

00.00%

26.06%

对照组

33

26.06%

26.06%

26.06%

13.03%

721.21%

X2

-





6.857

p

-





0.05

 

3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是指急性阑尾炎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阑尾壁因炎症、感染或缺血等原因变得薄弱,最终导致阑尾破裂,内容物(包括脓液和细菌)泄漏到腹腔内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并发症,也是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外科急症之一[5]。当阑尾炎进展到穿孔阶段时,感染和炎症会迅速扩散至右下腹乃至整个腹腔,导致腹痛的范围显著扩大。患者不仅会在典型的右下腹部感到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可能会波及更广泛的区域,甚至影响到全腹部。随着感染的进一步加重,局部或弥漫性的腹膜炎成为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剧烈的腹痛、腹部僵硬以及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6]。此外,全身性症状也会随之出现,如寒战和高热等中毒表现,这是机体对严重感染作出反应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循环系统问题,表现为脉搏变得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这反映了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威胁生命的程度。因此,对于怀疑有阑尾炎穿孔的患者来说,及时准确地诊断与紧急手术干预至关重要,以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并避免潜在的生命危险[7]

临床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主要原则是以手术干预为主,其中常规开放式阑尾切除术由于操作经验成熟且治疗效果确切,长期以来一直是标准治疗方法。这种手术方式能够直接处理病变部位,迅速清除感染源,并有效控制病情发展[8]。此外,与一些新型技术相比,开放式手术的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对于医疗资源有限或患者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来说是一个较为实际的选择。然而,开放式手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包括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大的创伤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问题[9]。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或对美观有较高要求的人群而言,腹部留下的明显疤痕可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适用于追求更快康复和更佳美观效果的患者。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是手术切口小,通常只需要几个几毫米到一厘米的小切口,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创伤,还大大提高了术后腹部的美观度;其次是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多数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此外,由于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的直接接触较少,因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10]。尽管如此,腹腔镜手术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其治疗费用较传统开腹手术高,这可能限制了部分患者的接受程度。在技术层面,虽然腹腔镜提供的手术视野相对较小,但其清晰度极高,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操作环境。通过高清摄像头的帮助,医生可以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高效地分离粘连的组织,从而避免或减轻对肠管及其他周围器官的损伤。这种高度精确的操作不仅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进一步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1]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上表现更为出色,这意味着腹腔镜手术时间更短,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期间的风险,也有助于缩短麻醉时间,降低整体手术风险。此外,术中出血量更少也是腹腔镜治疗的显著优势之一,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次,腹腔镜治疗在术后恢复方面也表现更佳,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更快,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也为患者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同时降低了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这些结果与梁咏欣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12],再次证实了腹腔镜在手术治疗中的优势。此外,腹腔镜下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结果也是本研究的亮点之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味着患者在术后更少面临并发症的风险,这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优势的穿孔性阑尾炎治疗手段,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罗绍泽,李忠礼,吴春,周世勇,杨芳,刘运权,艾飞.中药直肠滴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6(02):35-37+76.

[2]韦源,张现伟,张飞.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临床医学,2020,40(12):65-67.

[3]刘连庄.县级医院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探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3,9(09):146-150.

[4]谢育锋,张杰,尹丛.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08):71-73.

[5]黄志良.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2,8(09):66-68.

[6]姜春雨.腹腔镜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8):141+155.

[7]陈达,黄碧波,黄成纳.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观察[J].智慧健康,2020,6(16):118-119+130.

[8]谭华勇,刘焱伟,付应峰,狄茂军.腹腔镜手术治疗根部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0,28(06):570-571.

[9]陈宗玮,张薇.穿孔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2):121-124.

[10]纪明月,侯春光,徐多华,韩子良.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及术后应激水平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21):153-155.

[11]岳亮.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10-1911.

[12]梁咏欣,赵先明.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临床价值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03):480-4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