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老年胃癌;左侧后入路;腹腔镜
正文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问题,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增加患胃癌的风险。老年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较快,易发生转移。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肿瘤组织,防止肿瘤扩散和转移,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本文重点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具体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等分形式将患者分两组,研究组:男性30/50(60.00%)、女性20/50(40.00%),年龄60-80岁,均数(70.37±2.18)岁;参照组:男性29/50(58.00%)、女性21/50(42.00%),年龄60-78岁,均数(69.12±2.32)岁;客观比对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提示均衡(P>0.05),可于后续进行数据分析。
1.2 方法
参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在上腹部做中线切口,逐层进入腹部,进行常规腹部探查。切除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后,依次切除幽门下方、胃大曲部、幽门上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淋巴结,切除十二指肠。切除胰腺上缘脾动脉、腹动脉、肝总动脉和胃左动脉的淋巴脂肪组织。清理完贲门右侧的淋巴结后,如果是胃体癌症或贲门癌症,继续切断胃后短血管,清理周围的淋巴结,再清理贲门左侧的淋巴结。取出标本并重建消化道[1]。
研究组: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全身麻醉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并在肚脐下插入气腹针,以建立CO2气腹。在肚脐下放置一个10毫米的Trocar作为观察孔,以探索腹腔。 在左腋前肋下方放置一个12mm的Trocar作为操作孔,在左锁骨中段水平肚脐处放置一个5mm的Trocars作为辅助孔。在右侧对称位置放置一个5毫米的Trocar。 分离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前叶,从结肠左至脾曲,从结肠右至肝曲;暴露并结扎脾脏下极附近的左胃网膜血管,清洁4d号、4SB号淋巴结。 分离胰腺囊,紧贴胰头表面暴露右侧胃网膜血管和胃十二指肠动脉,闭合并切断右侧胃网膜血流,清理6号淋巴结;暴露肝总动脉,清洁肝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暴露胃冠状静脉和胃左动脉的根部,切开并结扎血管,清洁淋巴结。沿着肝固有动脉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叶。沿肝左下缘切除小网膜,游离贲门右侧,清理清除小弯淋巴结[2]。
1.3 判定标准
简列两组治疗数据,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次时间等各项数据,进行治疗效果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x±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首次下次时间(d) |
研究组 | 50 | 159.49±10.43 | 62.24±7.06 | 2.33±0.36 |
参照组 | 50 | 184.56±8.31 | 82.43±6.52 | 2.85±0.75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一种针对胃癌的手术方法。这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3]。手术采用左后入路,从胃后部进入,切除胃肿瘤及周围淋巴结,确保有足够的切缘。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腹部开几个小孔,并通过这些小孔插入腹腔镜和其他手术器械。借助腹腔镜,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腹腔的结构和肿瘤的位置,从而准确地切除肿瘤和淋巴结[4]。
综上所述,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增强治疗安全性,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良鹤,束宽山,王贵和. 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0):2059-2062.
[2] 江频,王小明,李栋梁,等. 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135-2138.
[3] 袁中文. 左侧后入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胃癌的有效性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8(31):45-47.
[4] 郭素英. 右侧前入路与左侧后入路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7):140-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