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康复护理在腰间盘突出患者中的研究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董昭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50000

摘要

目的:探析阶梯式康复护理在腰间盘突出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2024年1月1日前就诊)接受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其余49例患者(2023年12月31日后就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康复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梯式康复护理对腰间盘突出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评价。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康复护理;腰椎功能;疼痛;生活质量;满意度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因外力等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口突出压迫相邻神经,使腰腿产生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以往多发于中老年人[1、2]。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该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与10年前相比,21岁以下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患者数量显著增加,且高发年龄集中在16-19岁之间。为了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阶梯式康复护理,以期为腰间盘突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2024年1月1日前就诊)接受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其余49例患者(2023年12月31日后就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视为观察组;本次研究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无任何违背医学伦理原则的行为;98例患者均在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全程配合本次研究。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5-64岁,平均(42.38±3.45)岁,病程5-28个月,平均(10.35±2.12)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4-66岁,平均(42.76±3.54)岁,病程5-29个月,平均(10.68±2.32)个月;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对该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乏力等;②可以正常交流,配合度较高;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②合并其他骨科疾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1)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组):①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②物理治疗采用热敷、冷敷、按摩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③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加强镇痛、消炎作用。

    (2)常规护理(对照组):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病房管理、常规康复训练等。

    (3)康复护理(观察组)①常规护理部分同上;②由资深康复护理师作为总负责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专项培训,结合腰椎生理解剖构造特点,现场讨论、学习、考核,综合水平达标方可上岗;③患者入院后,全面采集患者病情及基本信息,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和生活指导[3];对于理解能力较好、依从性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集体宣教,现场播放教学视频,并进行动作指导[4];对于理解能力较弱或依从性较低的患者则进行一对一指导;④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于负面情绪较多患者,需先行心理疏导,带患者情绪稳定,能够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再行各项护理干预措施;⑤加强患者的疼痛护理和睡眠护理,遵医嘱予以镇痛药物;为入睡困难的患者提供阅读、白噪音、按摩等辅助疗法;⑥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设计康复训练计划:术后1-3天,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可进行肢体训练,由护理人员和家属配合完成,以被动抬腿为主,取仰卧位,双腿伸直交替向上抬高放下,左右腿各10次/组,1组/d;术后4-7d,无异常情况则可以加强训练程度,增加侧卧抬腿、仰卧位拱桥、伸背训练等;术后8-14d,由医师评估后可出院,为患者提供院外腰背部肌肉训练方法,并定期随访[5、6]

1.3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VAS疼痛评估标准,0-10分,0分表示无痛感,≤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分表示重度疼痛。

    (2)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表,共10项,六级评分(0-5分),分值与功能受损程度成正比,以5分为基准线,<5分无功能障碍,5-34分为部分功能障碍,35-50分为完全功能障碍。

    (3)康复效果:①显效:疼痛明显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②有效:疼痛及其他症状有所好转,日常生活偶尔需要他人协助;③未满足上述条件,或病情反复、加重;④总康复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

    (4)生活质量:基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简化为五个维度,即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社会职能、精神生活,共50项,三级评分(0-2分),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5)护理满意度:随访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共20项,三级评分(1分、3分、5分),总分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90分非常满意,总满意率=1-(不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26.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χ2检验,当差异在P0.05时,说明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较小,P=0.512,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前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多,P=0.001,有统计学意义;表1:

1疼痛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9

6.17±1.25

1.26±0.46

25.804

0.001

观察组

49

6.34±1.31

0.89±0.65

26.087

0.001

t

-

0.657

3.252

-

-

P

-

0.512

0.001

-

-

2.2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指标评分接近,P=0.114,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护理前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评分相对更低,P0.001,有统计学意义;表2:

2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9

8.11±0.85

5.23±0.81

17.170

0.001

观察组

49

8.34±0.69

3.14±0.62

39.239

0.001

t

-

1.470

14.342

-

-

P

-

0.144

0.001

-

-

2.3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4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3,有统计学意义;表3:

3康复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9

20(40.82)

19(38.77)

10(20.81)

39(79.59)

观察组

49

29(59.18)

18(36.74)

2(4.08)

47(95.92)

χ2

-

-

-

-

6.077

P

-

-

-

-

0.013

2.4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4:

4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肢体功能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社会职能

精神生活

对照组

49

17.35±1.05

16.84±0.77

17.99±0.65

18.13±0.75

16.75±0.86

观察组

49

18.67±0.87

18.81±1.02

18.97±0.73

19.04±0.69

17.21±0.74

t

-

6.776

10.790

7.018

6.250

2.83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5

2.5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仅1例不满意(68分),总满意4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26,有统计学意义;表5:

5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49

28(57.14)

14(28.57)

7(14.29)

42(85.71)

观察组

49

33(67.35)

15(30.61)

1(2.04)

48(97.96)

χ2

-

-

-

-

4.900

P

-

-

-

-

0.026

3讨论

腰椎是人体重要部位之一,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习惯就会给腰椎增加负担,导致腰酸、腰痛、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问题出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出现了上述情况,给日常学习、工作、生活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康复训练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腰椎和肢体运动功能,一方面可以避免疾病复发[7],是腰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的重点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侧采用阶梯式康复护理,组间相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足以证明阶梯式康复护理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外,观察组护理方案加强了心理干预措施,增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8、9],同时也间接对其它护理措施产生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阶梯式康复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模式,适用于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高效且暖心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雪.阶梯式康复护理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 37(21):5.

[2]温丽芳.阶梯式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切吸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6(96):2.

[3]李娟,孙志涛,魏薇.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3(15):2.

[4]王会,王莉,庞瑞瑞.阶梯式康复护理联合躯干本体感觉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34(4):462-464.

[5]李金菊.阶梯式康复护理对经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健康忠告,2021,15(20):139-140.

[6]吴雪花.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4):193-194. [7]吕昱迪.腰间盘突出患者的阶梯式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2):71-72.

[8]尹春燕.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阶梯式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23,33(13):160-162.

[9]陈丽芳,张荣荣.阶梯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西藏医药,2023,44(2):124-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