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实验的路径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朱贵荣

山东省兰陵县第十一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计划,逐步塑造学生的思维体系。数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们能够从亲身实验的角度去直观地理解数学理论,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实验中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数学实验需要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维。


关键词

新课标导向 小学数学;实验;开展路径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新课标引发教学改革新思路。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教学内容能要能够让学生开展实践、进行观察、进行验证,即在数学教学之中可以利用数学实验开展数学教学。既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能够优化数学教学。学生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之中,可以进行分析,动手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之中进行数学试验是当前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符合时代教学要求的形式。教师要注重对于数学实验的有效应用,丰富数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实验的必要性

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之下,数学课堂之中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实验操作,既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1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利用实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过程。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之中开展实验,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操作。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学生能够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实验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开展, 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得以提高。

2优化数学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往往是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讲课,学生在座位进行学习,进行记录。教师将数学知识点和数学原理等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理解即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相对被动,虽然能够记住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没有培养好数学能力,数学技能没有得到提高,并且学不会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进行迁移。借助数学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利用有效的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数学实验,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数学教学。

二、新课标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实验的路径

只有借助有效的路径和有效的方法,才能够让教学更加有效。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在方法和策略的帮助之下,数学实验才能够顺利开展,学生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之中学习掌握更多的方法。借助有效的路径开展数学实验,学生能够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学习“死”的数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对数学实验进行灵活操作,帮助学生培养各种能力。

1立足教材,选择实验内容  在进行数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立足教材,借助教材之中的有效的数学实验,让学生既能够学习数学实验,又能够在数学实验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技能。只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数学技能,才能够学会运用方法和技能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将数学知识学""

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分析教材,找到其中能够进行试验的方面设计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数学实验,让数学实验与数学教材上的知识联系,从而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技能,又能够学习到有关数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我说你搭”的是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搭建立体图形。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一名同学说出指令,一位同学按照指令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数学实验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描述:“用三个正方体搭建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三个正方形”等指令,然后学生根据指令进行搭建。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相互配合,既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又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数学实验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立足于教材,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发挥。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学习到教材要求的数学知识。

2动手操作,激发实验欲望  要实现数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之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学实验,然后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能够对于数学实验更加感兴趣,激发对于实验的欲望。并且,只有通过进行手动操作,学生才能够在手动操作的过程之中去思考,去总结,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技能。学生数学技能提高之后,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将“死”的数学知识学“活”。

例如在学习数学《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验过程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手动的操作,利用一定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之中,激发对于数学实验的愿望,更愿意去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去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事先分发教学用具给学生,将小棒分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用四根小棒围成四边形。在摆放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看看三角形能摆成哪一些形状,而四边形又有哪一些四边形的形状。在进行实践探究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发现用四根小棒摆成四边形,可以摆出各种图案。移动小棒,正方形就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虽然是四边形,但是形状各不相同。但是用三根小棒,却只能摆出一一种三角形,由此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探究,能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之中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的欲望提高,更愿意去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且加深记忆,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分析评价,总结实验经验  只有通过分析评价,教师才能够对于学生数学实验开展的过程进行掌握,才能够认识到学生在开展数学实验的时候面临哪些困难,学生对于数学实验的学习意愿如何,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否和数学实验进行有效的联想。借助分析评价,总结数学实验经验,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例如,在进行了《生活中的周长》实验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问卷调查,学生通过问卷的问题进行答案选择。问卷问题可以包括:我们观察了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我们观察到了生活中的哪些周长?采取了什么方法进行测量?对于生活中的周长有什么认识?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作答通过对于问题的作答或者选择,能够更好地向教师反应实验的操作过程,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以及在实验过程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通过对于问卷调查的分析,教师能够找到在《生活中的周长》这一实验过程之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之中感到困难的方面,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优化实验、总结经验。在以后关于本项目的实验过程之中,能够更加高效借助对于实验过程的分析,以优化数学实验过程和教学过程。

 数学实验对于数学教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实验是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也是符合当今数学教学的时代要求的。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利用数学实验优化数学教学,认识到数学实验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培养数学技能。同时找到有效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实验,通过教材选择数学实验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对于数学实验的欲望;同时进行实验的评价分析,以总结出其中的经验,优化实验操作和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吉智深.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的理由及价值[J].教育探索,20161.

[2]翟新伟.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2.

[3]闫士海.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9(01):184.

[4]唐可可.浅析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26.

[5]张全生,唐碧.基于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08):81-82.

 


...


阅读全文